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这个时候还在意丢不丢脸根本没有意义

(2022-04-27 13:54:36)
标签:

杂谈

体育

  亚冠四轮过后,中超两支球队双双出局,这个结果一点也不让人觉得意外,我所意外的是仍有不少人在质疑这样的比赛,质疑年轻球队参加这么高规格的比赛毫无锻炼价值,按照这样的观点,这些年轻球员应该在国内一级级踢上来,只有够格了,才能去踢这样高水平的国际赛事,否则还不如待在国内,干脆决绝地退赛,这样方能对得起足球这项运动。

  好吧,我必须承认脸面这种东西长时间左右着中国足球的发展,否则也不至于一遇到国际赛事,便会极力装出极其重视的样子来,要钱给钱要人给人,那种表面上的努力再经过妙笔生花的媒体加一下工,便会一次次激起国人对于国字号球队的幻想,只是一次次出局一次次失败过后,就算是个傻子也能隐约看清这种幼稚的套路,什么长时间集训,什么专机包机,什么专业训练水准,其实都是让你在关键时刻去看的,那基本都是临阵磨枪的范畴,而有识之士长年累月苦口婆心一直在强调的中国足球的基础——青训系统,因为其漫长的建设过程以及庞大的资金投入,所以并不能取得与顶级赛事同等的关注度,也许在失利的时候大家总是会提到这一点,但由资本说话的中国足球,很少会真正花力气去布局去投入,这也是老球迷们时常挂在嘴边的摘桃子者多而种树者少的由来,至于中国足球的管理层,则是将这种行事逻辑贯彻到底的集大成者,所以你也就理解了这几年中国足球越发癫狂的那些文件,管它合理不合理,它们确实都针对中国足球最为活跃的那一小部分,原因无它,只因为这一小部分还结着桃子,至于桃子下面的枝干有没有虫害,根子有没有腐朽,那似乎不是他们的事情吧,我记得多年前他们就说要大力推动青训,并且说是投入了巨资,结果仔细一看,那钱无非就是流向了几个周边的关系户,至于多年后的今天到底有什么结果,我不知道,我只知道现在的国字号球队就这个人员储备,基本是瘸子里面拔将军的状态,并且在一通猛如虎的操作叠加足球大环境的萧条后,中国足球到底还能不能职业化,球迷们大多已不抱多少希望,就算今年联赛勉强踢完,这样的职业化与死而不僵的百足虫也没什么区别。

  对于中国目前的青训,我倒真不像一些球迷那样太过绝望,因为现在这一批年轻球员大多是借前些年中国职业联赛火爆期成长起来的,在他们之前,则是真正的青训黑洞,也因此,当下成年国字号球队成绩不行的原因也就显现了出来,由于青训问题的时滞效应,成年国字号球队成绩下滑有其周期性,这一点国际上的例子也相当多,比如每次说到某某黄金一代,接下来就是一个比较长的消沉期,这就是青训后继乏力的结果,而中国足球现在这个样子其实就是在还历史欠账,这个阶段早在几年前有经验的球迷就已经提出来了,而且在这个阶段,他们也预言了中国足球将会面临怎样的尴尬,现在也都一一对应,所以即便我看到了这样那样不断的失败后,我的心还会如此平静,因为那时的我亦是预言者中的一员,因为我曾经踢过球,因为我知道中国足球的大环境是个什么样子,因为我知道在这个不正常的大环境里天天发生着不正常的事情,积极的东西不多,消极的东西不少,所以我选择了退出,只是作为一个观察员,静静注视着这个圈子的癫狂,而那时的我就知道这个圈子会把自己越缩越小,直至把自己搞到窒息的地步,也许,中国足球只有把自己搞到生死存亡之际,才会有一些积极的改变吧。

  因为有了以上认识,所以我才会对于参加亚冠的两支中国俱乐部球队始终抱着支持的态度,原因一方面是他们没有当逃兵,另一方面则相当现实——国内真的无法在青训上给于这些球员更多的锻炼机会了,相比于其它地区的青训,中国青训始终没有真正的整合资源,始终没有真正以赛代练,由于高质量比赛极度缺乏,使得中国年轻球员到了一定年龄便会出现可怕的停滞状态,这个停滞期搞不好一停就是五六年,如果踢不上职业比赛,他们面临的很可能就是提前退役,想想这个结果,真的让人不寒而栗,虽然足球青训的淘汰率一直相当惊人,但由于没比赛踢而过早失去了进阶机会,这不是人材浪费又是什么?因为有了这样的认识,所以我才会一直说中国足球非常奇怪,一方面他们说没有人材用,但另一方面又有大量闲置青训球员无奈退役,这种相当矛盾的局面从来没有真正改观过,所以职业化什么的才是一个笑话,而在这样的笑话中,球员们过度在顶级联赛内卷,因此也使得管理者认为只要解决了顶级联赛的问题,中国足球的一切问题就都迎刃而解了,这是一种相当形而上的认识,却也是利益博弈下的一个看上去极佳的切入点,所以这几年我们就看到了各种各样的折腾,加上宏观环境这个拐点,我越看中国足球越像危重症患者,在一系列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下,它已是风中残烛,奄奄一息了。

  机会,机会,还是机会,由于对国内青训大环境的认知比较充分,所以我在听说两支中超球队被迫选派年轻球员去征战亚冠时,我几乎是举双手赞成的,不为别的,就是因为亚冠联赛可以给这些年轻球员带来大量锻炼机会,由于国内青训系统的比赛质量极其低下,所以这样的锻炼机会就显得非常珍贵,也许有人会说这些年轻球员都是三四线球队去敷衍比赛任务的,但就算这样,年轻球员在这几场高质量比赛中能学到的东西却是在国内打一百场菜鸡互啄似的比赛所得不到的,尤其是广州队,这些球员第一场与第四场都输了五个球,但体现出的内容却大相径庭,这就是一个过程,尽管实力悬殊,但他们却实实在在开始被对手重视,如果不是这样,你也无法解释第四场比赛下半场对方为什么会上齐了外援,这其实就是进步,而在说到这点时,我根本不会中国足球界提缺乏天才这样的话题,因为在目前的中国青训中,球员数量依然是相当稀少的,而要在这么少的青训人口中找出天才,那也一定是天才才能做到的事情吧,而一旦有了这样的认识,我觉得中国足球青训首要的任务是如何珍惜当下这些好不容易留下的苗子,不管他们是否能成为明星,也要让他们有一分力发一分光,不要再延续过去那种浪费了。

  再次回到脸面这件事上,我还是那句话,脸面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太过在意脸面只会让中国足球陷入到自我构筑起来的种种不切实际的妄想里不能自拔,从而彻底忘记足球的基本属性是竞争是对抗,除非你想退回到两宋再去玩那种非对抗的蹴踘游戏……这也无妨,如果这种中式足球发展好了,未必不是下一个世界级运动,只是在当前的国际足球体系中,这么做无异于认输,所以我一直强调中国足球如果想做强者,就必须迎难而上,别去在意什么输不输,而要在不断的输中找到嬴的可能,只要有这样的胆量与气魄,中国足球才会真正走上正轨,而回溯前三十年中国足球的历程,恰恰是我们不愿与强者对抗且只喜欢自己关起门自欺欺人的过程,结果就是现在这个样子,所以在这个时候还有什么脸面可言呢?比如一听到与中国队分到一组时,对方都是喜笑言开的样子,那只意味着一件事——中国队踢的倒并不一定差,但他们却很可能会踢得很怂,而足球恰恰是需要胆量的游戏,没有胆子的中国足球队即便是小组种子队,那也是可以被随意戏弄的对象,想想吧,一个队连胆子都没有了,那么脸面还有什么意义呢?所以,即便实力弱到如此地步,我还是会给那些不断失败的年轻人喝彩,因为事到如今,他们仍旧勇敢地站在场上,站在场上体味着苦涩的失败,但他们却是认真去拼去抢去搏了,那还有什么想不通的呢?真正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吧,只要心不死胆不破,未来就还有希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一个月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