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阳光不错,休息日同事带着她小孩昂来我家一起聚聚。
爸妈是更喜欢小朋友的人,每次有小朋友来,总会很高兴拿出糖果、点心等一些小朋友喜欢吃的东西招待,很多时候会拿在手里很诚心的问孩子,“喜欢吃这个么?想吃什么呀,自已拿还是爷爷拿。”还没等话说完或孩子应答,同事就应开了,“没关系啦,他什么也不吃,谢谢,谢谢。”爸爸很是尴尬。
阳光很好,与同事坐前坪一搭一搭的聊天,爸爸则与轩、昂一边摆弄车辆做游戏。爸爸也一搭一搭的问,“小朋友,你叫什么名字,几岁了,喜欢这个车不。。。。。。”同事开始一心两用起来,有些问题还没等昂回答,她便说开来,昂呀,告诉爷爷呀,你叫什么名字呀,妈妈怎么和你说的呀。。。。。。爸爸的问题几乎都成了同事的回答,而一边游戏的过程也几乎都成为了同事指点的过程。
把同事扯到一边说话,说,没关系的,小朋友,需要让他有一个对陌生环境的适应锻炼对程,让他自已来吧。而同事则坚持她的观点,昂特胆小,不爱讲话,不教他什么都不讲。。。。。。
回头看看轩,在阳光下,他与昂玩得特开心,不时的找昂说话并听见他的大笑,而话语无非是,哥哥,倒这里。爷爷,开过来。而昂,仍略羞涩,不时的看着她妈妈。
我在想,尽管有外在环境与性格因素,而轩的外向与昂的内敛成为最明显的对比。从小事看来,我与同事的教育方式亦是。
我总坚持,不抢轩的话。我总坚持,自已的事自已做。
在初到一个陌生环境中,轩亦是沉默胆小的,每每总会抓住我的衣角说妈妈抱。而面对朋友的热情询问或拥抱,他亦是排斥得厉害。不是往我怀抱躲便是以“打”的词眼或动作表示他的不满。而每次,我只是反复重复我的话,告诉轩这是谁,为什么会亲近轩,轩应该如何回答才有礼貌。在稍微解释后,轩便会放开态度来,不再害怕并大方的回答任何问题,或者,更会提出自已的要求。
爱吃爱玩是孩子是孩子的天性。我们不必为孩子感到不好意思。在家里做好适时的训练与教育,以模拟场景或辅助动画培训孩子拒绝或“只要一个”的好习惯,便不用再担心孩子在其它场合耍赖皮的事情发生了。
而孩子的胆小,我更认为,很多时候,是我们家长一手造成。如果我们抱着不埋怨、不代言的心态,放手让孩子去与人接触,把说话的权利还给孩子,把选择的权利还给孩子,把孩子的意愿还给孩子,让孩子自主的与人交谈,自然的,接触得多了,说得多了,胆子也就大了吧。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单独的个体,每个孩子都有自已的思想,每个孩子都有自已的意愿,抛弃我们一个“代言人”的身份,做一个好的指引者吧。希望每个宝都自由、快乐的成长。
http://s3/middle/3e4ccc95gb4fdd0204182&69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