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车展-反思中国汽车的舍得智慧

标签:
莫言清风 |
中国汽车市场还没走出全球第一的欢愉和喧嚣,2010年北京国际车展将再添诸多光环和第一,骄躁的中国车市聚集了全球汽车的镁火灯,哪一盏才是为自己而亮去寻找迷失的理性和方向呢?中国汽车浮躁了太多年,惊人的增速让我们放弃了技术第一、技术为本的追求。技术的短板不仅没有在服务问题上得到弥补,反而成了差距继续加大的部分。或许不是我们不想,而是随着滚滚大潮顺势而上,来不急也不容得细想。
每次车展都会特别关注自主品牌的新车型,看自主新车与国外品牌的研发水平差距缩小了多少,看自主新车与国外品牌的工艺精细程度提高了多少。。。。。。不看数字只看内涵,哪怕只有一款可比标杆都足以。中国汽车的差距是体系化的,绝不是某一个方面!中国汽车不用木桶理论的短板去衡量,与国外主流品牌比现在处处是短板,只要你的内涵有一点不同有一点长处,就可小胜。
中国汽车的技术水平和制造水平在明显提高,但与国际主流品牌相比差距并没有明显缩小。中国汽车当前急需的不再是数量和市占率,不再是多得数不清的全新车型和概念车,需要的是从量到质的实在转变!在这个战略转变的过程中,需要耐住寂寞量力而行,以质为本,不贪大求全!打造一个明确的提升路线计划图,多长时间达到韩系水平、多长时间达到日系水平、多长时间达到欧美水平,分阶段逐步实施提升。
中国汽车当前技术水平下对服务的依存度相当高,在新品重数量、市场重销量为纲的前提下,更从骨子里就忽略了服务水平!从体系上更不匹配与合资品牌的差别更大!在当前情况下为了提高客户满意度,自主品牌的服务水平该在合资品牌之上,才可弥补技术不足带来的短板。可惜售前技术不足、售后服务又不足。没有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可言,哪里来的后续持续的客源?服务也是核心竞争力!海尔家电的真诚服务到永远就是典型成功的案例。韩系车和日系车第一阶段铩羽国际市场之后,不都是通过服务举措来恢复市场元气的?
2010年北京车展的新能源汽车和SUV新品之战会成为持续的焦点和热点,在这两个领域都可以看到自主品牌大张旗鼓的进军计划,中国汽车是不是又在犯一哄而起的初级失误?在同一个问题上中国汽车为何又在复制失败呢?热时一哄而上、冷时全面撤退,全因市场而变,忽略企业战略规划!说中国汽车依然在初级水平有些尖刻,但当前凡此种种又都证明了这一点的客观存在性。
中国汽车的问题不是在上述的表象问题,笔者私下认为根子更多是战略和决策!结合当前的市场环境和自身的实际水平,自主品牌应该舍掉新品数量和市场销量为纲的初级阶段,向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为主的阶段逐步转变。也要清楚的知道在诸多差距下,自己能够做什么又能够做好什么?
战略和决策不是获得,而且失去和放弃。舍比得更要大心胸和大智慧,不舍不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
(新浪汽车博客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