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捷达、普桑、富康能否再热二十年?

(2007-07-30 09:39:26)

普桑、捷达、富康老三样历久弥坚,在经历二十个春秋后,至今仍是车市的主力车型。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和众多新车型的上市以及消费群体逐步向年轻化方向转变,常青的老三样正受到越多越多的威胁。但是,企业积极的市场策略,正在延伸着它们的生命周期。在新老交替的市场博弈中,捷达、普桑、富康能否再热二十年呢?

 

老三样依然常青

 

捷达、普桑、富康能否再热二十年?

 

老三样历年的销售情况

 

根据乘用车联席会的销售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捷达依然是最畅销的车型。从近六年的销售趋势看,捷达、普桑、富康三款车型销售平稳,捷达更是在去年创下了销售新高,今年上半年依然保持着18%的增长率。普桑在去年虽然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滑,但是07年的降价和改款推新策略,让普桑再次回复了34%的高增长率。富康的销售一直平稳,上下波动不大,在C2和206两款新车上市后,富康策略性的减产,今年同期大幅下滑了52%,即使如此,富康今年1-6月份14987台的销量远高于C2的9657台,与206的15566台不分上下。可以,老三样在竞争激烈的车市中,依然常青。

 

老三样常青的秘密

 

老三样为何在新车频繁上市和降价此起彼伏的今天,依然保持着良好的市场销售业绩呢?笔者认为,灵活的价格策略、改款策略、便利的服务、良好的品牌形象是四大核心支撑。

 

捷达、普桑、富康能否再热二十年?

 

普桑的降价历程

 

捷达、普桑、富康能否再热二十年?

 

捷达的降价历程

 

 

价格是捷达和普桑最大的优势,在多年的市场竞争,捷达和普桑凭借且战且退的灵活价格策略,延长着它们的生命周期。在经过9次价格调整后,普桑的最低价格由96年的16万下调到了今天终端市场7万元以下。捷达通过6次价格调整,最低价格从11.7万下调今年的7.68万。在价格调整的同时,捷达在OBD后推出了07款捷达,普桑推出了增加配置的07款。

 

 

捷达、普桑的销售服务渠道,是所有汽车企业中覆盖面最广的,这意味着客户可以得到就近的最便利服务。不仅如此,捷达、普桑的配件等后期维护使用成本也是最低的。这两大优势,对于理性的汽车消费者来说已经足以。

 

 

老三样还能走多久

 

 

老三样的经典或许不可能再复制,除了产品、品牌、服务等因素之外,更是汽车行业特殊背景下的结果。捷达、普桑、富康当初轻松的市场竞争环境一去不复返了(从卖方市场变成了买方市场),每年百余款的新车上市,分流了消费者的注意力。而且,随着汽车消费主体向年轻化的方向转变,老三样受到了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要想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维持住市场份额真的不易。

 

 

竞争激烈,并不意味着老三样将要退出市场。笔者认为,老三样依然可以大有作为。捷达、普桑两张二十年的老脸,虽然得不到年轻一族的喜爱,但是随着二三级市场的快速兴起,拥有强大品牌支撑的捷达和普桑依然有良好的市场增长空间。捷达西迁成都,是做好了再产二十年的准备。

 

 

从企业自身考虑,一汽大众和上海大众,都不会主动放弃捷达和普桑的生产。从产品链看,一汽大众和上海大众在10万元以下,没有更好的替代车型,企业没有理由放弃这个细分市场。捷达和普桑没有利润是一句骗人的鬼话,只把赢利模式放在整车销售方面太片面,还要考虑服务和品牌的增值部分。

 

 

富康因C2和206的接替,企业放弃了继续提高它的竞争力,这与捷达西迁成都继续积极生产相比相差甚远。当两厢车市场正在迎来春天之时,富康这款最早的代表车型,黯然退出似乎有些不合时宜,它伤害了大多忠诚的汽车消费者。富康的价格,在近来一直没有明显的下调,只是通过1.4L的复产维持市场销售。1.6L富康还有很大的下调空间,产品竞争力依然可以继续提升。安全气囊、ABS+EBD转变成标准配置也不是什么科技含量高的难事儿,只要价格不变,大部分消费者都会欢迎。


捷达、普桑、富康已经成为中国汽车生活和汽车文化的一部分,真的退出市场会让一大部分消费者伤心。如何才可以继续延伸生命周期呢?笔者认为,小改款提高技术含量、增配提高性价比和控制成本降价依然是最行之有效的市场策略。

 

决定老三样还能走多远的,不是企业而是市场,只要有充分的市场需求,老三样再产二十年也是情理之中。

 

(新浪汽车博客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车之道”汽车博客圈开通,欢迎爱车人士点击加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