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汽车-消费 |
有关数据显示,03年我国私人购车比例首次超过了50%,北京达到了90%,全国一些大中城市这一比例也超过了70%。私人消费渐成车市主力,意味着轿车走进家庭成为现实。这个消费主体的变化,给汽车行业的营销带来了更多挑战。
首先,企业不得不根据私人消费群体进行精准营销,甚至不惜加大推广成本,推出价格战、服务战、品牌战、公关战等多种整合营销方式,以达到说服消费者购买的目的。个人消费者在信息收信、信息评估、购买决策的过程中,需要更多的考虑和权衡时间,这个消费过程,需要企业付出更多努力。
其次,企业要根据消费群体的变化,推出适销对路的新产品和服务,比如对私人购买较为集中的经济型轿车、中级轿车,而非简单的停留在高档公务、商务车的生产上。根据近几年上市的新产品和汽车市场的消费主力空间,已经证明了这一点:经济型的捷达轿车一直畅销,06年取得了单一汽车品牌销售第一的佳绩、伊兰特、凯越、花冠等畅销的中级轿车市场表现同样不俗,凯越06年单一汽车品牌销售第二。
消费群体的主体,决定了企业营销策略的变化,但是这些变化的核心都是以消费者为中心展开,而在进行市场营销过程中,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是汽车企业和销售商必需认真研究和掌握的。
比如北京,是政治、文化中心,消费者的包容性较强,这是所有汽车品牌都可以在北京销售的一个重要社会因素;比如上海,是经济、金融中心,消费者的理财意识和经济意识较强,消费者崇尚精致、有品味的生活,所以上海消费者在购车消费时更挑剔性;比如北京没有上海那么昂贵的牌照费用,上海因为经济原因而对SUV的消费偏弱等。
基于上述原因,中国汽车市场在各区域间的收入、文化、消费习惯存在着较大差别,形成了消费者对车型、对品牌、对价格表现出来的差异化。借助此次上海车展,笔者对北京、上海两大重点汽车消费市场进行研究,分析区域汽车消费特点,方便汽车消费者购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