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朋友兴致勃勃的推荐了一组欧洲汽车的照片,他一再强调,照片并不是刻意抓拍,只是随意拍摄,他感觉到了汽车在国外消费与国内消费的惊人差别,因为朋友也是汽车的专业人士,所以他眼中国外与国内汽车的差别可信。笔者特别整理并点评一下,以飨博友。
难见三厢车的足迹
不是刻意寻找,你很难在欧洲市场发现三厢车的足迹,满眼皆是两厢车和休旅车的身影。不管是所谓的经济型车还是中高端车型,看看国人所推荐和仰慕的豪华宝马、奔驰,在欧洲市场摇身变成了休旅车。
这组图片并不是特别抓拍,只是随意取来。中国对三厢车推宠备至,甚至前些年市场根本容不下两厢车。当我们开始用07年定义两厢车、用休旅车市场还需要培养时,我们在国外发现了另一番景像。
看到这样的差别,你不得不惊叹国际汽车巨头为中国汽车市场所做出的重大改变。这个改变,是因消费者喜好而变,还是中国汽车的消费文化还没有形成。或者说是中国消费者重新定义了中国汽车的消费标准和消费文化?
面对潜力巨大的中国市场,国际巨头不能不低下高贵的头,生产中国消费者所需要的车型。即使中国的消费者重新定义了中国汽车的标准和中国汽车的消费文化,看到国外的汽车消费景象,是不是也可以弯腰,俯下身来接受另一番汽车消费文化呢?
小车当道
精典SMART在欧洲街头随处可见,你不用因为车小而担心,因为大部分的开车者全部是一人。如果你恰巧可以发现多人驾乘车辆,那已经是休旅车的任务了。
汽车在欧洲仅是代步而已,并没有赋予太多的其它内涵。看看那些挤在拥挤待头的小型车吗,你除了惊叹他们的骄小可爱,也要叹服欧洲汽车消费者实用至上的理念,还有他们因为停车和能源问题而做出的折中选择。
看看欧洲拥挤道路上的两排小型车,我们是一种什么滋味?中国曾盛行的对小排量车的限制政策显得有些滑稽。中国的道路拥挤和能源问题已经不可回避,小车当道的日子或许为期不远了。中国消费者和中国汽车企业,你准备好了吗?
新旧同堂很普遍
当花冠和卡罗拉要在中国同时生产时,业内人士对其表示不理解。在欧洲市场,同一品牌新旧车型同堂的现象很普遍。丰田YARIS,即有中国可以看到的威姿,还有将在广州丰田生产的新YARIS。甲壳虫最新车型已经出来了,欧洲市场到处可见甲壳虫的“老爷级”车型,有的车型甚至老的已经看不清楚是哪款车型。
在中国车市新车不断涌现的情况下,不管是企业还是消费者,是否都需要思考一下,“唯新”就真的可取吗?每年百余款的新车型,真的有必要吗?
前一篇:中国市场还没有看到的两厢车
后一篇:花冠能再夺冠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