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新浪博客关于诗歌和诗人的讨论很激烈,有诸多名家加入.愚人才疏学浅,不会争论,更不敢谈诗歌.今天偶看了博客名人Acosta的一个关于诗歌和诗人的文章,偶发一些感慨而已,追忆一下自己曾经写诗的光阴.
清楚记得自己曾经有过写诗的一段光阴,这段光阴对于所有的人似乎都曾经有过,所有人似乎都对写诗有过懵懂的感觉.在特定的时间内,我们都有一种直抒胸怀,通过诗歌或是散文来表达自己思想感情.
我们对诗的特殊感觉,或许因为我们生在一个诗的国度.我们从小受到了唐宋诗词的影响,直至终生,我们依然会引用那些名言警句,这就是诗歌的魅力.
大家都喜欢诗歌,并且自己也曾经试着写诗,未何象李白、杜甫这种诗仙诗圣的人少了呢?包括我们平凡之人,为何在后来渐渐的淡忘了写诗?是没有写诗的天赋,还是没有持之以恒的毅力,或是环境改变了我们的诗歌?
Acosta的言论很精辟,但是我们不认同诗人活着而诗歌死去的说法。愚人私下里认为,诗歌永远活着,而真正的诗人却死去了。
诗歌活着,一是说那些留传下来的名篇佳作,依然涤荡着我们的胸怀。记得刚刚参加工作时,我会摆着唐宋诗词在我的枕下,每天看上一篇,体会那种诗歌意境的美妙。诗歌活着,那种对心灵的慰藉和震憾,虽经历了千年岁月,依然鲜活。
诗歌活着,而诗人死去。我们缺少了些有所作人的大诗人,唐宋的诗歌境界,似乎不可逾越。诗歌活着,而诗人死去,说明我们缺少了发现诗和深沉体会生活之美、感情人生真理的意境。
诗歌活着,我想信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属于自己的甜美诗歌,即使你不能表达或是不能用诗的形式体现,但是诗歌依然存在,并且活着。当我们遇到知音或是真正的大诗人,那只言片语,一经触动,便会引起你的共鸣。
诗歌活着,而诗人死去了。近年来,我们失去了太多的国学太师。中华文化的精粹,少了巨擘的传承,也在黯然失色。钱中书去了,张行去了……现是也只有季羡林了。这些国学大师,干做冷板凳,数十年如一日,研究学问,大隐于市,不受喧嚣之累。
试问今日,谈诗和写诗之人,有谁具备了国学大师的精神?诗人并等于诗歌。有诗人,不等有好诗歌。有好的诗歌意境,也不一定有好的诗人发掘并提练她。
诗歌活着,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的心里。只是诗人,真正的诗人死去了。或者说我们失去了那种发现诗歌的心境,失去了那种耐住寂寞,甘愿为诗歌奉献的诗人。
前一篇:汽车生活:会飞的汽车
后一篇:金戈铁马——世界越野军车八大金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