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市正在掀起06年是否崩盘的争论,姑且不论车市真得能否崩盘。这个极具争议的话题本身就体现了我国汽车行业的不够成熟。谈到汽车崩盘,业内人士和消费者更多把崩盘定义为价格的崩盘。如果没有汽车价格经年累月的下降,没有企业在价格方面的出尔反尔,那么关于汽车价格的崩盘论也早就不复存在了。
首先,汽车生产企业,总是说汽车利润太薄了,不具备降价的空间了,可是今年上半年一汽大众、上海通用、北京现代等几个大企业的120款车型纷纷加入降价行业,平均降价幅度超过了5%。
北京现代的雅绅特在上市不到4个月,大幅降价8000元,降价幅度超过9%,而雅绅特几年不降价的承诺还在耳边。长安福特蒙迪欧的降价更没有停止过,从改款推新到大幅降价,蒙迪欧已由先前的中高级车型的代表,降到了现在最低的16.98万元。
这些不争的事实,是车市无利说的最大讽刺。因此,关于车市价格究竟如何,消费者心中自有一杆称。根据新浪汽车上半年的一份调查数据显示,消费者的持币待购心理正在加剧,持币待购的心理产生,完全是汽车企业的上述表现带给车市的直接后果。持币待购是车市价格崩盘的一个最危险的信号。
其次,不要低估新车上市的影响,上半上市新车的市场影响力远未释放。今年上半年共有65款新车上市,20款全新车型。但是,这20款新车全部受到产能的限制,而没有集中放量。比如骏捷、乐风、雅绅特、速腾等全新车型的月销量仅在3000台左右徘徊。
而且骏捷、凯旋、凯美瑞等热点车型积压了大量定单,这些定单有可能是下半年车市消费的提前释放。即使下半年车市的整体增幅不会大幅下滑,但是这些新车透支的市场必定对其它老车型造成影响。
06年上半年车市产销量分别增加了近80万辆,但是真正来自新车的贡献非常有限。上半年上市新车的集中放量和下半年即将全新上市的22款车型,对下半年车市的影响不可量估。有哪个产品会在大量新车型和降价的挤压下而逃脱降价呢?如果绝大部数企业加入价格战,不是崩盘又是什么呢?
第三,车市目前的供求关系,更多主动权不取决于企业的供应能力。不管车型的库存多少,企业可以通过调控产量进行平衡,而且企业限制产能搞饥饿营销不就是调控产能的方式吗?汽车市场现在是买方市场,需求对车市的拉动作用,才是左右车市走向的根本力量。如果受车市的影响,消费者持币待购现象持续下去,企业又能用什么办法解困呢?
点评:
何谓按市场规律办事,摒弃短视、浮躁心理,着眼于长远发展?难道企业只要不重蹈两年前车市的覆辙就是,难道不把价格降下来,顶住就是?价格和崩盘是媒体断章取义炒作出来的?如果没有符合崩盘的客观基础,炒作就可以把车市炒崩,那车市岂不是太脆弱了?消费者不因价格问题持币待购,就叫理性?
车市价格可以崩,只要质量和服务不要崩,消费者大可持币待购期待。如果价格崩盘了,产品质量和服务也崩盘了,这是降价吗?降价质量和服务的降价不能与降价相提并论,那是企业的市场投机行为,终将自食苦果。
车市能否崩盘,不是个人说了算,只能靠市场检验。谁是最好的检验者,只有消费者。
声明:未经同意请勿转载
相关联接:
前一篇:随笔杂记:做自己才是快乐的
后一篇:汽车评论:谈一汽奔腾的安全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