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算读了书的人,从小一直跟着吃粽子过端午节,可是对端午节较为详细的来历却不甚清楚——只知道是为了纪念大诗人屈原。
甚至到过宜昌,在屈原的故里度过了两次端午节。只记得比北方的纪念形式隆重些:要赛龙舟、吃粽子、吃鸡蛋(吃整整一天)。因为是外出工作,端午节当地朋友会特意送粽子,很热情,这或许是对朋友的一种热情招待。也或许是端午节他们必需要这么来过,但是没有细究过,所以才造成了今天的一知半解。。。。。。
今天看新浪博客推出了端午节的专题,面对诸多问题,一时语塞。对端午节知之甚少的又何止我一个?还是到过宜昌的人,依然如此麻痹。我想,如果细细统计起来,详知端午节来龙去脉的人更少知又少罢。除了当地的人,或是专家学者,又有几人可全知!
我们国家自己的传统节日,似乎越来越被冷落了。甚至比不了泊来的洋节日,诸如情人节、母亲节等。这是为何呢?我想,无怪乎没有文化做支撑,没有形成品牌和与时俱进罢(还有时间是已阴历来计算,变来变去不易记住罢)?
比如端午节,还有更多的文化底蕴可以挖掘。而我们只停留在事情的表面上,由大诗人屈原可以引发的讨论和文化的延伸,还有很多方面可以传播。至少,从我们对端午节知之太少,就可一斑,我们需要延伸和推广的东西太多了。
粽子已经成了我们的家常便饭了,即使不是端午节。可是,我们天天吃得只是物质,却忽略了物质背后的精神。今天出来的高特价粽子(自家舍得吃吗),众多的品牌粽子,成了商家的赚钱工具,成了“腐败”(送礼)的滋生物。
我们的传统节日,都已经变质了罢?在新浪的调查数据,端午节有近50%的人会选择与平常一样的过,有31%的人简单吃粽子过,40%以上的认为端午节没有任何意义。
我们年年喊端午节,又喊来了什么?一个简单又复杂的问题,让我们大家共同思索一下罢……
前一篇:随笔杂记:汽车是女人的18个理由
后一篇:随笔杂记:汽车为啥鄙视毛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