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坦克排同样既是行政编制单位,又是基本的战斗编组单位。美军自己叫“行政编组”和“战斗编组”。一个坦克排下辖4辆坦克。看过本博主上一篇“食用”系列——苏军坦克排的朋友就会问了,为什么苏联大部分坦克排是3辆,而美军是4辆呢?因为美军有自己的任务,有自己的情况,跟苏联不一样。以一个小小的坦克排,也能见到大势,也能一窥战略战役层面。
美军坦克排,4辆坦克,可以一起冲击,也能2-2分组。背后有F-4乱入。
那战略和战役层面到底是什么样呢?冷战的时候,美国陆军在欧洲有大量驻军,与欧洲那些国家协同,防御苏联在全面热战情况下,在陆战场上的全面进攻。东中欧总体上是大平原,植被不多不少有一些,地形有一定起伏,城市居民点较多,基础设施好道路发达,南北向河流多……美军就得在这种环境下进行防御作战,到战役战术层面相当于就是防守反击,也就是防御展开-迟滞-消耗-反击,这个流程循环往复。
所以,到战术层面,美军装甲部队和机械化步兵,就得贯彻战役决心。对面敌人数量多,力量强,尤其突破地段苏东集团兵力特别集中,优势巨大,除了巨量的炮兵和航空火力准备,还可能进行核/化火力准备。你没看错,就是狂扔沙林、塔崩、索曼和芥子气,以及战役战术核弹,进行火力准备,破坏西方军队的防御体系。西方则会向对面狂扔VX战剂,以及战术核弹,以期阻止苏东方进攻……所以,西方尤其美军每个级别上都得以少打多,还得准备各自为战;而且要防御,再不能傻傻地搞静态防御,否则会被对方火力堆死,会被数量淹死。另外,有时候作为尖刀和中流砥柱的美军,必须准备时刻进行反击,不反击的话己方被动得很,防线很容易被冲垮。所以美军必须重视每一级编制和编组的独立作战能力,既能防御,也能在战术层面进行进攻和反击。
这就是冷战变热战后的第一战场——中西欧
讲冷战中军事对抗,绝口不讲核化,就是耍流氓
主战场地形地貌,要注意植被、基础设施、居民点、水系等。图为法兰克福附近
那么,具体到坦克排,就得满足上面讲的美军的战术需要。编4辆坦克,首先因为美军一个排的管理和保障能力,能撑得住4辆坦克。之后就是作战任务和方式。坦克排进攻,4辆车高速冲击,遇敌就可以进行排齐射,4门炮火力强。第二,如果出现战损,比如损失1辆,那还有3辆坦克,还是不比苏联1个坦克排差。这就是冗余度高。
当然最重要的,是4辆坦克属于标准的“方块制”组织结构。
坦克排排齐射。当然,这种间距射击也就是摆拍。
“方块制”和“三三制”这两个名词,在广大军迷看一、二战诸强步兵师的各种文章时常见,但其实每个单位层次上,都有“方块制”或“三三制”之争。“三三制”顾名思义,每个层次都下属3个主要单位,而“方块制”,简单来说每个层次都下属2个主要单位。在陆地上,“三三制”更适合机动,更加灵活方便,向前、侧方,都能顾及。而“方块制”则指挥更加方便,尤其通视和侦察,以及火力,协调起来特别简单,效率很高。
坦克在前方道路行军,这么大的间距才是正常的,虽然照片中的主角也是摆拍
美军坦克排作战时一般统一行动,4辆坦克一起走。但有时也分为两个排以下分队,美军一般称之为“分排”。美军里的“分排”既可能是行政编制单位,又可能是基本的战斗编组单位,但是这里的“坦克分排”就是单纯的战斗编组,是按照战斗态势临时编成的。坦克分排就是“方块制”的优势体现。不论进攻防御,尤其是防御作战,遇到2个敌人,需要快速压制或者毁伤,就可以以2个分排各自射击。这样一来火力和毁伤能力就强了,在防御作战中可以轻松顶住较多敌人的冲击。而在进攻作战中,可以2个分排交替互相掩护,逐步推进或转移。而如果进攻中遇到2个火力点(特别是出现暗哨或隐蔽火力点),也可以以2个分排各自进行齐射消灭。
所以,美军1个排4辆坦克,非常重要!显然,如果美军坦克排是“三三制”,只下辖3辆坦克,那必然满足不了美军上面最需要、最重要的任务。
一次美军坦克排对小规模分散居民点的典型战斗,2个坦克分排从上下两个方向接敌
下方坦克分排首先占据射击位置,先行短停射击,掩护上方坦克分排抢占树丛位置
上方坦克分排在射击位置,掩护下方坦克分排冲击。实现了2个分排交替掩护冲击
美国陆军坦克排,其方块制结构有独特优势,能够适应美军自己的任务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