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茶余饭后 |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座神奇的建筑,它曾经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宫殿群。有多大?四个紫禁城、三个凡尔赛宫、十二个克里姆林宫、十三个卢浮宫,够大么?这就是中国鼎盛时期的政治中心、大唐的皇宫——大明宫。
这座庞大的皇宫共有11座城门,正门名为丹凤门,有含元殿、宣政殿、紫晨殿三大殿,北部有太液池、麟德殿。此外有别殿、亭、观等30余所。整座宫殿坐北朝南,居高临下。大诗人王维还给它写过广告语——

大明宫见证了中国历史上最强大的朝代——唐朝的兴盛和衰落,而兴建大明宫的过程也是一波三折。
公元617年,李渊在次子李世民等人的协助下,起兵造反,最终推倒大隋,建立唐朝。“太原起兵”本是李世民的谋略,李渊答应李世民事成之后立他为太子,可建立大唐后却把太子之位给了长子李建成。李二这下不干了,跟你打天下白打了?说好的太子呢?
在李渊的一堆子女中,李二是最不好惹的,不给我太子我就自己抢。于是,太子争夺战正式开打。公元626年7月2日,李世民在长安城皇宫玄武门附近设埋伏杀死皇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史称“玄武门之变”。
李世民不愧是心狠手辣的主儿,不但杀死李建成、李元吉,还把他们的儿子全部杀掉,并在族谱中除名,这样不但太子只能李世民来当,而且下一任太子也只能是李世民的儿子来做了,斩草除根有木有。李渊无奈之下只得禅位于李世民,自己从皇上降职成了太上皇。
李世民在位二十三年,社会安宁,国家兴盛,开创了贞观之治。虽然他将国家治理的很好,但与父亲李渊的关系却始终得不到缓和。
可以说,李世民是一个成功的创业者,他果敢成熟,经过多年的人脉和实力积累,最终一次成功。但成功的背后却需要付出另一些东西,比如与父亲的关系。
长安城的夏天,潮湿闷热,而皇宫里更是燥热难耐。这是因为宇文恺建造长安城的时候,根据八卦中的乾卦和紫微星的方位,将大隋的皇宫大兴宫放在了龙首源最低洼的北部,建造了一个盆地里的皇宫,而大唐是代隋而立,仍将大兴宫作为皇宫使用,只是改了个名字叫太极宫。
李世民忍受不了这种闷热,每年夏天都要到长安城西北部的九成宫避暑。他倒没有忘了父亲,每次都想和老爹一起去,可李渊每次都执意不去。这是为什么呢?难道儿子尽点孝道都不行吗?
原来这九成宫就是隋朝时期的仁寿宫,对,又是宇文恺修的。隋炀帝杨广就是在这里杀死隋文帝,轼父篡位的。儿子杀老子啊,想想看,那李渊怎么还敢来这儿避暑?先避避儿子吧。可李世民却一心想做个孝顺的皇帝,并没有要轼父的意思。
问题来了,李世民要带李渊去九成宫避暑以彰显孝道,而李渊又不想到那个杨广曾经轼父篡位的鬼地方去。怎么破?看来只得修建一座新的宫殿才能解决了。(大明宫:终于说到我了)
唐太宗贞观八年,李世民在龙首原的东北部开始为李渊修建避暑离宫。这块地方地势很高,空气清爽,很适合建造避暑宫殿。可这座当时叫永安宫的宫殿刚开始建造不久,这位大唐的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就在终日郁闷中离开了人世。这座未建成的永安宫也就被叫停了。
李世民在位的二十三年间,运用他超强的政治才干,将国家治理的经济发达,社会安定,边疆稳固,甚至被四方诸国尊称为“天可汗”。哪个国家不以来大唐朝圣为荣?
唐太宗晚年立皇子李治为太子,并严加教管,希望他成为像自己一样的开明皇帝。可他没有想到,一个他没看上的宫女却革了自己儿子的命。他更没有想到,这个女人主宰了大唐整整半个世纪的命运。
李治在照顾晚年病重的父亲时,看上了父亲身边的一个女人,一个叫武媚的才人,在唐太宗还没死时就和她私通。公元628年,唐高宗李治即位。武媚在感业寺服完国丧之后再次进入皇宫。由于她的攻于心计,心狠手辣,迅速搞定王皇后和萧淑妃并将她们折磨致死。据说武则天常常在宫里梦到王皇后和萧淑妃向自己索命,这个太极宫也成为她急于想逃离的地方。
李治体弱多病,太极宫里潮湿闷热的环境逐渐使他不能适应。而贞观之治以来,日渐强盛的大唐也需要一座与之匹配的新皇宫。在停工多年之后,大明宫终于又被修建起来。这次修建的可不是一座避暑的宫殿了,而是大唐最华丽雄伟的皇宫。
修建这么一座规模宏大的宫殿可不是一件小事,据记载有“十万工匠”参与其中。而这个伟大工程的总指挥是一个叫梁孝仁的人,当时任大唐帝国的司农少卿。不知为什么一个农业局的干部却来监督大明宫工程的进展。而所有的史料都没有记载大明宫是谁设计的。那么这个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建筑群的设计师究竟是谁呢?
现在可以知道的是,大明宫在修建的过程中,一个叫阎立本的人正在担任大唐的将作大将。这个“将作大将”可不是卖大酱的,那是专门为皇家设计建筑的官儿,由此可见,这个牛人很有可能就是中国传世名画《步辇图》的作者阎立本。
阎立本出身贵族家庭,父亲阎毗和兄长阎立德都擅长工艺、建筑设计、绘画,阎立德也曾经担任大唐的将作大将、工部尚书,这一家子艺术基因好的不得了。阎立本的《步辇图》《萧翼赚兰亭图》《历代帝王像》都是传世名画。看来要当大牛,跨界也是必须哒。
立国45年后,大唐的皇宫终于从太极宫搬到了大明宫,帝国的权力中心也转到了这里。大明宫终于迎来了它的新主人——武则天。
大明宫的正门被命名为“丹凤门”,意为“红色的凤凰”,这和这位传奇一生的女皇有着什么千丝万缕的联系呢?
大明宫的正门名为“丹凤门”,是大明宫最南面的门。由于宏伟庞大的体量,被誉为“盛唐第一门”。丹凤门东西长七十多米,南北宽三十多米,共开了五个门道,这是当时城门的最高形制了。
门道使用有严格的规则,五门道与三门道一样,中间的门是皇帝的专用通道,其他任何人都不许使用,即使太子也一样。
由于严格的宫廷规制所限,丹凤门的城楼规模不能超过大明宫的主殿含元殿,所以丹凤楼采用了在主楼两边增加挟屋的方法,使主楼从正面看显得更加宽大。
进入丹凤门,通过600米长的御道,就到了大明宫的正殿——含元殿。
含元殿建在龙首源南沿,殿基高四丈多,在含元殿里可以俯视长安城。这下住在皇宫里面的诸位皇帝、女皇再也不会洗桑拿了。
含元殿前东西两侧建有向外延伸的阙楼,东名翔鸾阁,西名栖凤阁。殿阁之间以回廊相互连接,形成一个“凹”字形。
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李华写过一首《含元殿赋》,里面就有对这两座阙楼的赞美之词:
而这种在正殿两边伸出阙楼的做法也被后世的许多宫殿建筑模仿。比如...
含元殿的殿基高出地面十五米,为了百官上朝方便,殿前修建了两条长长的台阶,共70多米长,这就是著名的“龙尾道”。
上朝时,文武百官走上这七十多米的龙尾道可是个力气活,有的官员就因为体力不支而吃了亏。
过了含元殿往北是宣政殿,这里是皇帝上朝听政的地方,被称为“中朝”。群臣就是在这里朝见皇帝,称为“入阁”。
中国古代建筑崇尚“背山面水”的风水学理论,在宫殿里必有明水与高山。大明宫里就有一处人工湖泊,称为——太液池。
“一池三山”是中国一种园林模式,在各朝的皇家园林和一些私家园林中得以继承和发展。太液池中也有三座岛屿,象征着东海上的三座仙山。
三岛之中,最大的蓬莱岛上有一座亭阁,叫作“太液亭”。在太液池周围,分布着十多个花园,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梨园”。
梨园本是一处果园,唐玄宗经常在这里听曲演舞休闲,慢慢这里就变成了大唐的皇家艺术学院。
大唐最重要的艺术家都集中在梨园。
而梨园中最著名的艺术家就是唐玄宗本人了。
唐玄宗最喜欢的乐器就是琵琶和羯鼓。而经常光顾梨园的还有一位玄宗御用的词作家。
然而,晚年的唐玄宗整日沉迷于与杨贵妃歌舞作乐,不理朝政,最终爆发了安史之乱,唐朝也从此走向衰落而灭亡。
大明宫从建成之日起,历经二百多年的历史尘埃,最终毁于战火。这座曾经在这片土地上最宏伟的建筑,虽然已化为历史尘埃,但应该在我们心中占有一席之地吧。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