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铁路杂谈 |
实践出真知。慢慢的,史玉建从一个种菜门外汉,变成了行家里手。他种菜从不施化肥农药,收获的都是货真价实的“纯天然绿色食品”。菜园子的前身是块荒坡,地力不足,不施肥哪成?老史在车站一楼卫生间小便池旁放了俩铁皮水桶,请大家顺便支援一下菜园子。一天两次,他会到卫生间去收集“农家肥”,加水稀释后再挑到菜园里,一勺一勺地润泽那贫瘠的土地。大伙儿开他的玩笑:“老史种菜可真好,捎带着连小便池里的卫生球也甭买了,冲厕所的水也省了不少。”
洛山站这些年因附近的煤矿日渐减产,工作量也随之递减。别人闲下来的时候喝茶聊天,而史玉建却一头扎进菜园子里,锄草松土,捉虫赶鸟。因为不肯打农药,所以和各色小虫作斗争就只有靠他那双满是老茧的手了。对于他来说,像茄子、豆角、丝瓜之类需要搭架子的蔬菜打理起来不困难,可要照料绿豆、韭菜之类的低矮蔬菜可就费劲了。因为他腰部有伤,蹲下来十分困难,所以只能弯下腰来,撅着屁股干活。用这个姿势干农活儿,时间稍长,连棒小伙子也吃不消。
春华秋实,菜园子在史玉建的打理下生机盎然。不过,要保卫“胜利果实”,除了得消灭小虫之类的“地头蛇”,还要赶跑形形色色的“外来户”。菜园的篱笆烂了一个大洞,附近的鸡常钻进来啄吃蔬菜。老史从附近的山林里砍来小山竹,将菜园的篱笆通通加固了一遍,让鸡们透过篱笆,看着满园的美食却无计可施,急得“咯咯咯”直叫。秋季,来园子里觅食的鸟儿便明显增多。老史做了几个稻草人插在地头,但时间一长,便没了效果,便只能挥舞着竹竿疲于奔命了。小动物们不懂事倒也罢了,那些不自觉的人们却着实让人唏嘘不已。按说你来“借点菜”就好好借吧,脚底留个神,别和那些幼苗过不去。可每回有人进园一“游”,留下的都是满地狼藉,那惨状和鬼子进村有得一拼。老史那个心疼呀,逼得他这个正牌扳道员,兼职菜农,又做起了业余钳工。他找来木头铁皮,好一通敲敲打打,给菜园子做了个结结实实的“防盗门”。从此,菜园终于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
一分汗水一分收获。这两年,车站伙食团每周餐桌上的时令蔬菜都不重样,还给大伙儿省了一笔不菲的开销。人们感激之余,也纷纷劝老史注意身体,菜够吃就行了,别太操劳了。可老史呢,嘿嘿笑笑,依旧我行我素。逼得黄平给他下了一个“死命令”:大热天的吃过午饭必须上床睡觉,下午五点钟后才能进菜园子。
日当正午,老史他们从专用线调车回来,来不及擦把汗,便匆匆赶往菜园。不一会儿,他抱着满满一草帽兜茄子、豆角,一溜小跑,直奔厨房而去。很快,菜上桌了。笔者夹了一筷子送进嘴里,顿觉满口鲜香,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