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梦想之光点亮平凡之路——读《滦河之子—王舜的励志人生》有感

(2025-05-14 11:20:12)
标签:

滦河

精神

文化

励志

分类: 恋恋红尘



梦想之光点亮平凡之路——读《滦河之子—王舜的励志人生》有感

乙巳蛇年初春,收到孙建军老师的新书《滦河之子—王舜的励志人生》,洁白的封面上蜿蜒曲折的河流流向远方,“滦河之子”四个金色大字耀眼而夺目,庄重而大气,低调而奢华。虽未开始拜读,已对这本书充满了期待。

孙建军是承德市著名的报告文学作家,擅长纪实文学创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承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多年来一直在用手中的笔书写着脚下这片土地上的人和物,长篇纪实文学《大地菇香》《大地根深》《雾灵丰碑》《燕山牛》《甘棠颂》等作品让人印象深刻。他的语言优美,文笔细腻,有很强的文学性,故事性强,注重人物与场景的刻画,带有个人强烈的感情,这也使得他的文字带有很强的感染力,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这次,擅长报告文学创作的他又会给我们带来一种什么样的惊喜和体验呢?

众所周知,人物传记并不好写,要想写出普通人物波澜壮阔的一生并不容易,且没有名人光环的加持,故事性曲折性相对弱一些,如果驾驭不好,文字功底不够,很容易显得枯燥,且由于篇幅长,让人阅读起来产生倦怠。

但是翻开这部40余万字的著作,细细研读,却并没有这种感觉,心灵时时受到震撼。孙建军用十三章的结构,以时间为序,讲述了王舜的童年、少年、青年、中年和暮年各个时期的经历。通过他娓娓道来的讲述,一个童年时遭遇家庭不幸,少年和青年时发愤图强,中年时兢兢业业工作,暮年时醉心承德文化事业的滦河岸边一个普通农家男孩成长成才的形象跃然纸上。可以说,这部书不仅是王舜个人的成长史、奋斗史,一个家庭的悲欢离合,还隐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的宏大画卷,从中窥见个体和时代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

报告文学是散文的一种,介于新闻报道和小说之间,兼有新闻和文学的特点。它的基本特征是新闻性、文学性和政论性。它要求真实,运用文学和各种艺术手法,具有“文学轻骑兵”的作用。孙建军多年来一直深耕报告文学,无疑,他优秀的报告文学创作功底在这部书里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滦河之子》作为传记体报告文学,无论是结构的设置,开头结尾,还是写作技法,描写和议论的穿插,他都运用得恰到好处,让人眼前一亮。报告文学作家理由主张:写报告文学,应该“六分跑,三分想,一分写。”写作前,孙建军作了大量前期细致的采访,包括王舜的亲朋好友以及相关的人物,同时王舜坚持记日记的习惯也给他提供了丰富详尽的素材。面对这浩如烟海的内容,孙建军一定作了艰难的取舍,让整部书里的细节和故事格外动人。骨骼有了,肉有了,神经也有了,这就使得他写起来得心应手,带着激情去创作,完成了这部优秀的作品。

在整部作品里,我们看到前三章“滦河人家”“冻死迎风站”“背着书包”,讲述王舜童年时坎坷经历的部分是最感人的,也是最能打动读者的。本就有些感性的孙建军在创作时掺杂进了自己的经历,下笔也是满含感情,经常写得泪流满面。于是我们一方面为4岁时父母双亡,姐弟五人相依为命,童年时尝尽各种苦难的小王舜而哀叹,另一方面又为他没有向命运屈服,被苦难击垮,在滦河里抓鱼、在稻田里捉青蛙,快乐地玩耍,一个乡村孩子纯真的快乐而高兴,作者用诗意的语言和真情的笔触,引领着我们走进王舜的童年。滦河岸边那户普通的农家,尽管遭遇了生活的不幸,但兄弟姐妹之间困境中的相亲相爱,那种亲情和真情格外打动人心,也使得这部作品从开始就写出了人世间的温暖和爱,有着浓浓的人文情结,完美地展现了报告文学应有的温度与深度。

路遥在《人生》中说:“不要怕苦难!如果能深刻理解苦难,苦难就会给你带来崇高感。如果生活需要你忍受苦难,你一定要咬紧牙关坚持下去。”确实,王舜童年时遭遇了太多的苦难,让他的成长经历格外艰辛,但也正是常人无法忍受的苦难磨炼了他坚强的意志和性格,强健了他的体魄,让他在面对各种挫折和打击时,都没有被击垮,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奋斗,走出了自己的非凡之路。如今,王舜身兼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俗艺术家协会会员,出版和编辑了数十本图书,在文学、文化、摄影领域都颇有建树,为承德市的文化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即使暮年,退休后王舜对承德文化事业的坚守也值得书写。为了寻找沉睡多年的御碑,他寻寻觅觅了20年;为了拍出一张好片子,他跋山涉水,历尽千辛万苦;为了帮助有出书意愿的作者出书,他到处求人,想方设法为作者圆梦。其实这又何尝不是在圆他自己的梦呢?正如他出版的诗集《一个男孩梦》中对梦想的渴望和呐喊,一个时时刻刻心存梦想的人,深知梦想的珍贵和意义,梦想是荒芜沙漠上的一泓清泉,是茫茫大海上的一盏明灯,在这条路上,他在渡人其实也是在渡己。

值得一提的是,文中的主线是王舜的成长经历,而滦河作为文中大背景,它犹如一条辅线,时隐时现,不时出现在文章中的每一部分,将主人公所有经历的故事汇聚在滦河这个大背景下。作者在书写王舜的人生经历时,另一方面也在书写人与河流的关系。作为“滦河之子”,滦河不仅养育了他,而且滋养了他,使他具有河流的性格和品质,滴水穿石,有容乃大,虚怀若谷等。作者在结尾处深情地写道:“纵然已到暮年,王舜仍未停留脚步,他像家乡的滦河水,昼夜流淌,向大海奔去。”“无疑,王舜是滦河的孩子,在母亲河的孕育下,他沿着河岸一路向前,走向远方,走出了水的性格—有容、坚强、上善。”至此,这位“滦河之子”,完成了身份和思想上的升华,在现实世界和精神世界里与河流达到了完美的统一契合,也使我们深刻领悟奔腾不息的滦河所承载的精神内涵。

苦难中的不放弃,追梦路上的不停歇,对梦想的坚持和文化的守望,普通人的人生也能演绎精彩,作者看似在写王舜的励志人生,写他的追梦之路,其实也是在写我们平凡人的追梦之路,每个人从书中都能观照到自己的影子。通过对普通人物的书写和赞美,展现时代精神和人性的光辉。

在当下这个浮躁的社会,如何坚守自己的内心,用匠人精神去做好每一件事情,脚踏实地地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成了很多人的选择。王舜的励志人生无疑为我们树立了一面旗帜。即使成不了伟大的人,但只要心怀梦想,勇往直前,坚忍不拔,任何行业都能发光发亮,绽放出自己独特的光彩。这或许也是这部书带给我们的现实意义,与读者共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