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此情可待成追忆李商隐的爱情绝唱

(2022-03-19 20:56:49)
标签:

文化

情感

分类: 恋恋红尘

  此情可待成追忆李商隐的爱情绝唱


 此情可待成追忆  李商隐的爱情绝唱

夏日蔷薇

在唐朝诗人灿若繁星的夜幕中,李商隐一定不是最亮眼的一颗,但他一定是独特的一颗,安静地散发着孤独清冷的光辉,为人所注目。 

千百年来,有那么多人喜欢李商隐,喜欢吟诵他写下的诗句,每个年轻男女或许在情窦初开的年龄都曾为喜欢的人写下过这样的诗句“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句句凄婉哀绝,惹人心伤,堪称爱情诗的经典。

相对于李商隐在诗歌成就上的星光熠熠, 他在仕途上却是孤寂黯淡,一生郁郁不得志。在他失落、苍白的日子里,爱情犹如一颗明亮的星星,温暖着他孤独的漫漫长夜,照亮着他苍凉的人生之路,又如他笔下那枚灵动的蝴蝶,在他生命里短暂停留,最终又翩然飞走。

                       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

今生就是这么开始的吧。齐豫在《七点钟》里这样缓缓唱道。

那是晚唐837年的一个春天,天朗气清,春风和煦,桃红柳绿,佳人穿着彩色衣服翩翩而过,才子们高谈阔论,痛快畅饮,尽管大唐盛世到了里有了衰退迹象,但曾经的华贵气象依然还留在这些才子佳人的骨子里,对于他们,生在大唐,长在大唐,是何其有幸?

一场热闹喜庆的聚会格外引人注目,那是今科进士参加的盛宴,美丽的小姐害羞地坐在一边,偷眼打量那些翩翩的公子,而那些达官贵人也在挑选着心仪的乘龙快婿。

在一堆翩翩公子之中,一袭白衣、身形削瘦的李商隐引起了一位王姓姑娘的关注。美丽的王小姐是封疆大吏王茂元的小女儿,而这位白衣公子是新科进士李商隐,他是和朋友韩瞻一起前来参加聚会的。

“来,李兄,介绍你们认识一下,这位是我的妻妹,王晏媄。”盈盈秋水扫过,美丽的脸上闪现出淡淡微笑。尽管素不相识,但李商隐才名早已四方远播,为时人所敬仰。四目相对,含情脉脉,那一瞬间的对视就注定了才子佳人动人的爱情。

此后不久,李商隐入泾州节度使王茂元的幕府,顺理成章地迎娶了王氏。他兴奋地提笔写下自己甜蜜的爱情:“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新科进士娶了名门之女,又是自己喜欢的女子,李商隐有理由相信,自己的人生正一片光明,前途无量,实现读书人经世致用的理想。然而,人生永远不能假设,也许,正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当你选择了你喜欢的东西,就会失去一些,上天不会让你幸运得到所有的恩宠。

在讲述李商隐的爱情故事时,要先了解一下他所处的那个时代的背景。晚唐时期,以宰相牛僧孺和李德裕为代表的党争斗争激烈,持续了40年,二派争斗此起彼伏,各种人物轮翻登场,也裹挟着众多的人卷入进来,命运一次次被改写。

李商隐就是牛李党争的牺牲品。他,字义山,号玉谿生,河南人。曾祖19岁中进士,祖父官至邢州录事参军,父亲做过县令。李商隐3岁时祖父去世,一家人只好跟随父亲到江南一带充任幕僚,用他后来的话说:“浙水东西,漂泊半纪。”

10岁时父亲去世,母亲拉扯他和弟弟艰难生活。为了养家糊口,十二三岁的少年为人抄写书籍,挣取一点生活费。

还好,贫寒的生活并没有磨灭少年的才华,反而促使他更加努力地读书。16岁时李商隐开始诗文创作,声名鹊起,21岁开始去往长安参加科考,却两次不中。

科场的失败让李商隐初次尝到了失意的滋味和生活的残酷,还好他遇到了自己的贵人,洛阳最高长官令狐楚。作为才华卓越的诗人、散文家和权倾一方的封疆大吏,令狐楚非常欣赏李商隐的才华,不仅在创作上提携他,还在生活上处处照顾他,邀请他入幕,让他和自己的儿子令狐绹一起读书。

在令狐楚的帮助下,26岁时李商隐第三次参加科举,高中进士。然而就在李商隐沉浸在中举的喜悦没多久,他的恩人令狐楚去世,李商隐悲伤地安葬完恩人以后,入了王茂元的幕府,娶了王氏,准备在仕途上大展宏图。

可他不知道的是,这段婚姻既是人生幸福的开始,也埋下了另一场悲剧。从此后,他的仕途将由鲜花变为荆棘,他的人生将由坦途变为荒径。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在王茂元的府中,李商隐和王氏度过了一段幸福甜蜜的时光。二人新婚燕尔,如胶似漆,花前月下,成双入对,正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这对才子佳人的故事不知羡煞了多少人。

娶了自己心爱的女人,又有手握重权的老丈人,自己还才华横溢,李商隐踌躇满志,他相信美好的生活在前方等着他,他会让心爱的女人、亲人过上好日子,可他不知道的是正是这次婚姻,导致了他的人生悲剧。

李商隐的恩人令狐楚是牛党核心人物,而他的老丈人王茂元却是李党的重要成员,李商隐娶了王氏,并入王府幕,被令狐楚的儿子令狐绹看作是卖友求荣、忘恩负义、另攀高枝的小人,一直对他衔恨不已,且这种恨意随着时间的流逝并没有消退,反而越来越深,此后随着令狐绹职位越来越高,对李商隐的打击和嫉恨却并未消除,这也造成了李商隐一生仕途坎坷,郁郁不得志。

在令狐绹的打击下,李商隐虽然中了进士,却只被任命为秘书省校书郎,相当于九品的小官,此后又被任命为弘农县尉,因与上司意见不合而辞职。

此后,母亲去世,岳父也相继去世,两年时间里,李商隐为母守孝,隐居在永乐,过着半隐半乐的生活。这两年,是他人生中的一段平静的时光,他由走马兰台类宦游变为赋闲,每日读书饮茶,弹琴赏花,与王氏过着安逸的生活。而出身权贵之家的王氏毫无千金小姐的娇贵,自嫁与李商隐后,“纻衣缟素”、“荆钗布裙”,日子清贫却毫无怨言,默默地支持和鼓励着李商隐。

岭南新任桂管观察使郑亚欣赏李商隐,邀请他一起去广西桂州入幕作掌书记,李商隐为了前程,再一次踏上了万里奔波之路,当时交通不八便,那里偏僻艰苦,李商隐经过千辛万苦舟车劳顿才到达桂州。

那些日子里,牵挂着留在长安的妻儿。有一次,他好久未收到家书,未梦见他们而惆怅,孤寂的日子里,他提笔写下: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春天来时,他又安慰王氏,虽然还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回家团聚,但自己一直保持着曾经的品质,并提醒王氏,趁着春天到来,在长安和洛阳之间走动一下吧,这样也许会快乐一些:“万里峰峦归路迷,未判容彩借山鸡。新春定有定雏乐,阿阁花池两处栖。”

可在那里没多久,郑亚被贬另去他地,李商隐只得离开桂州去投靠远房亲戚杜悰,这个亲戚并不认亲,李商隐不确定会不会收留他,但为了生活,只得硬着头皮去碰运气。在路上,他竟收到了妻子王氏从京师辗转送达的家书,看到妻子写下的娟秀的字迹,李商隐归心如箭,心急如焚,他牵挂着远在长安的妻儿,不知孩子长高了没有?妻子娇嫩的脸庞衰老了没有?前程的黯淡和对家的思念让他愁肠百结,挥笔写下这首《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写下这首诗后,李商隐抑制不住对妻儿的思念,他决定不去投奔杜悰了,直接回长安,去见亲人。

这个满面沧桑的男人,奔波在返家的路上,尽管路途艰苦,但由于对亲人的思念,漫漫路途竟然变得不那么漫长,他日日兴冲冲地前行赶路,只为了早点见到妻子和娇儿,享受一家团圆的幸福。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回到长安后,在一个朋友的帮助下,李商隐被任命为京兆尹府代理掾曹,负责草拟公文。虽然远大的抱负一直不能实现,仕途上郁郁不得志,但能见到王氏和儿子,一家人终于团聚,李商隐还是很知足的,他享受着一家人难得的团圆时光,借此弥补对王氏的亏欠。

因为自从和王氏成亲后,他们总是聚少离多,为了生活和前程,李商隐总是四处奔波,知书达礼的王氏却从无怨言,安心在家操持家务,照顾老人和幼儿,并不断鼓励他,堪称一个贤妻良母。早年,李商隐应博学宏词科不中时,王氏一方面替他鸣不平,一方面又劝他来日方长,“锦长书郑重,眉细恨分明”。可以说,王氏不仅是妻子,还是知己,她懂他,理解他敬重他,二人声息相通,琴瑟相合,伉俪情深。

然而,就在二人团聚没多长时间,一位叫卢弘正的官吏邀请李商隐去徐州入幕。为了一个虚无飘渺的前程,他决定再次出发了,他把妻儿安顿在洛阳后去徐州,可去了不久卢去世,李商隐只得去洛阳接上妻儿再次返回长安,当了几天太学博士又打算跟随东川节度使柳仲郢去梓州入幕,被聘为记室。

可就在这个时候,与他相濡以沫14年的王氏病故了。李商隐悲痛欲绝,曾经王氏不仅是他生活上的伴侣,还是精神上的知己,与他惺惺相惜,可是天妒红颜,现在孩子还幼小,李商隐前途未卜,王氏却撒手而去,从今之后,漫漫长路,只有李商隐一个人去走,他想起来痛彻心肺。

其实,王氏在李商隐在京兆府任职时,已经生病,知道来日不多,说起身后之事,她未语先悲。等到李商隐从徐州回来没多久,王氏就溘然长逝。李商隐悲痛难抑,王氏经常弹奏的锦瑟还横在榻边,可已经是物是人非,“忆得前年春,未语含悲辛。归来已不见,锦瑟长于人。”他无奈感叹“今日涧底松,明日山头蘖。愁到天地翻,相看不相识。”

就在王氏死后不久,韩瞻和妻子兄王十二来访,并请他外出饮酒,他拒绝了,并写了一首悼诗相赠:“谢傅门庭旧末行,今朝歌管属檀郎,更无人处帘垂地,欲拂尘时簟竟床。嵇氏幼男犹可悯,左家娇女岂能忘?秋霖腹疾俱难遣,万里西风夜正长。”

安葬了王氏,把儿子和女儿交给亲戚照看,李商隐又一次出发了。在去往梓州的路上,他在翻越秦岭大散关时,赶上下雪。风中独行的李商隐不由想起亡妻,内心凄苦无比:“剑外从军远,无家与寄衣。散关三尺雪,回梦旧鸯机。在路上他看到一只鸳鸯,写下:“雌去雄飞万里天,云罗满眼泪潸然。不须长结风波愿,锁向金笼始两全。”

七夕,李商隐独自望月,黯然神伤,写下:“绕树无依月正离,邺城新泪溅云袍。几年始得逢秋闰,两度填河莫告劳。”

柳仲郢见李商隐鰥居寂寞,从乐籍中找到一个叫张懿仙的妙龄女子,打算给他续弦,李商隐婉拒了。他说:“某悼伤以来,光阴未己,梧桐半死,才有述哀,灵光独存,且兼多病.......或小于叔夜之男,或幼儿伯喈之女.......

“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此后,进入生命的最后一年,李商隐从江南回到长安,在乐游园写下那首著名的《乐游园》,感叹“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之后回到故乡荥阳,在生命的最后日子里,睹物思人,情难自禁,他提笔写下了那首流传千古、晦涩难懂的《锦瑟》:“锦琴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年华。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不久,李商隐因病去世,享年47岁,寂寞地走完了一生。

他的挚友、诗人崔珏为李商隐写下一首诗《哭李商隐》:“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鸟啼花落人何在,竹死桐枯凤不来。良马是因无主踠,旧交心为绝弦哀。九泉莫叹三光隔,又送文星入夜台。 ”

李商隐年少成名,诗文双绝,才华横溢,却一生郁郁不得志,游幕诸侯,以撰写公文和应酬文字安身立命,理想与现实如此之大,空有万丈雄心却无法施展,坎坷经历让人唏嘘不已。

然而比起他失意的仕途,他的爱情更让人羡慕不已,遇到一个心爱的女人且和自己情意相投度过了一段时光,这样的人生又是何其有幸?仕途上的寂寂无名,却无法掩盖那些诗文的光辉,给我们留下那么多缠绵悱恻的爱情诗,今天的我们读起来依然为之感动,为之心醉,那些闪耀着智慧和情感的语句穿越了千年,依然不朽。

现代作家聂作平为李商隐洋洋洒洒写下三万字的大文章,追忆他的一生,他写道:如果说唐诗是一只绚烂的蝴蝶,李商隐一定就是蝴蝶翅膀上最奇诡的图案;如果说唐诗是一座美丽的城池,李商隐一定就是城中夜弹锦瑟泪流满面的异乡人。

这个孤独的异乡人,用他的锦瑟和痴情,为我们弹琴了一首忧伤动人的爱情曲,让千年后的我们读起来依然为之心碎。

此情已成追忆,此诗已成绝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老程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