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流动性结构陷阱压制股市
我们做投资,当然会读经济数据,并分析经济形势。但是我们更关注财经新闻中的经济事例。这些从媒体上看到的经济现象为我们提供了更有效的经济评估参考。数据可以注水,但是关于农产品滞销的报道不会注水。
股市下跌,击破中短期均线。市场再次下探。究其弱市原因。我们前期已经多次提到。诚如高善文所说,股市承受了公司收益下滑与流动性不足的双重压力。而这就是低估值不能及时得到修复的原因。股市自5月的下跌,始于央行降息。由于放宽了浮动空间。降息变成加息。市场看到银行将存款利息升到浮动上限时,立即开始了一轮下跌。而央行的第二次降息,只是纠正了第一次降息的失误。实际利率在两次降息后基本等于没有动。因此自第一次降息起央行的货币政策一直是保持偏紧的。
也许专家说央行以逆回购释放了流动性。这只是理论的计算。凡是需要靠逆回购向央行借钱的银行,无疑头寸是极紧的,这些银行根本没有多少新增贷款能力。逆回购与降准一个本质的区别是前者银行要负息给央行的。这是造成目前实际经济流动性不宽裕的根本原因。
知道昨天央行2000亿逆回购股市债市应声下跌的原因了吗?逆回购才是股市下跌的根源。
而一些银行和经济学家说目前银行和市场不缺钱。这是明显误导。如果银行不增加信贷规模,当然也没有多少资金缺口。但是实体经济的资金缺口是存在的。这也是为什么像温州的互保链依旧处于近似断裂状态。老板跑路依然不断发生。
是不是保持偏紧的流动性就能够压低房地产价格?没有。
房地产当然很难从银行直接融资,但是却可以通过信托公司间接获得民众的存款。这就是高息理财产品。最新的报道说信托飞速发展规模达6万亿。等于房地产业以土地或项目作抵押通过银行中介从理财产品购买者手里高息融资。这才是市场的实际利率。
信托资金流向了房地产业。6万亿陷进去,按照乘数效应就会影响整个社会远超过6万亿的流动性。因此其他低毛利率的行业的资金必然被压缩。比如制造业以及一些流通行业。甚至农业。我们直接看到的就是股市和债市双杀。财经新闻背后的事例更加说明问题。即使银行的风险不增加,但是全社会的风险却大幅增加。
因此我们看到,农民的白菜5分钱一斤没有人收购。满大棚的尖椒尖椒没有人收购。大量的水果在以亏本价抛向市场。粮食没有人收购。保护价不能完全执行。最极端的是河北某县的农民将数万亩农田抛荒不种小麦。对于一个农产品供应略有不足的13亿人口的大国,不知管理层有没有看到这些现象背后的风险?
为了压住房地产价格而保持过紧的银根是极其危险的。房地产完全可以用房地产投资利得税来控制价格。用偏紧的银根压缩房地产价格显然已经被信托渠道的6万亿破解而无效。但是低利润的商业,农业,和小商品制造业是承受不起信托产品的高利息的。只好让农产品烂在地里或者亏本抛售。最后是土地抛荒——危险。
我们认为管理层一定要重视目前货币政策对农业等弱势产业的伤害。对资本市场的伤害。这种流动性结构陷阱使得政策的本意不能达到效果反而伤害普通民众。
呼吁降低准备金率。同时以房地产投资利得税控制房价。目前的偏紧货币政策时间长了。处于产业链低端的行业损害会非常大。经济风险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