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万物运行之道    陈波    第十五章

(2006-06-08 15:58:12)

第十五章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忧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其若凌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

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

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成新。

今译:古代精通道的人,通晓天地万物,高深不可认识。因为难以认识,所以勉强形容:小心翼翼地如履薄冰,慎之又慎畏危机四伏,恭恭敬敬恐言行有失,和颜悦色似春暖冰释,敦厚朴实如天然未凿,心胸开阔象高山大谷,浑然一体同浊水一潭。

谁能使浑浊动荡静止下来慢慢澄清?谁能使安定平静运动起来逐步成长?

保持此道的关键,在于不求盈满。因为不使满至极限,故能新陈代谢不止。

注释:(1)古之善为道者:王弼本作“古之善为士者”。从帛书乙本改定。指古代懂得自然之道的人。微妙元通:微、妙、元:指极其细微的物质世界,同第一章。通:指理解,掌握。(2)容:形容。(3)豫:谨慎。若冻涉川:象冬天过河。(4)犹:小心。畏四邻:疑四周有不测。(5)俨:恭敬。(6)涣:疏散。(7)敦:淳朴。朴:未削凿之原木。(8)旷:宽阔。指心胸。(9)混:混为一体。指平凡如市井小民。浊:浑浊不清,难以区分。(10)孰能浊以静之徐清:谁能使浑沌的宇宙安静而逐步凝结成天地众星。孰能安以动之徐生:谁能使安定的众星有序地运转而生生不息。(11)盈:漫出。(12)蔽而新成:旧的去而新的来,新陈代谢。

评述:世人以为老子之道至简至深,读之有所悟而不可全知。老子以为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由此来看,莫非远古之善为道者远胜于今人。远古之文明远胜于今人。这看上去非常荒谬。因为人类的知识在积累,人类的社会在进步。今胜于昔,现代文明远胜于古代文明。这是无可辩驳的事实。

莫非是老子所述有误?老子不能准确地预见数千年后人类的现代文明。毕竟,现代人知现代事,对于过去则多少可以从典籍文物中探寻。而对于未来,对于较长时期之后的未来社会,大多是有此一说而已。并没有人能够精确地预期数百年以后的社会发展。然而现代人对于愈是久远的远古,现代社会知之愈少。三皇五帝,仅见记载而已。伏羲神农之前的社会是什么样子?我们只能逻辑地、线性地倒推,人类的文明与时间之轴正相关。既然社会愈来愈进步,那么沿时间之轴倒推则人类愈来愈落后于原始。

然而天下万事万物。无不遵循生长衰灭的周期性过程。难道人类文明,仅仅因为人类有之限的思维能力,就能摆脱客观规律的制约吗?当然不能。事实上文明总是不断地生成与衰亡。寿数有长有短而已。

古之善为道者,是不是深不可测,首先在于如何理解微妙玄通。

“微妙玄”是宇宙中的小于人类视觉的微观物质。用现代物理学的词汇来表达就是微观粒子,或者说基本粒子。从哲学的角度来说,就是物质本源。因此微妙玄通的意思就是,古之善为者通晓微观物质的世界,当然也就是理解其所为之道。由太极模型构成的循环宇宙物质生成论。

如何来证明古之为道者是否达到“微妙玄通”的境界呢?办法很简单,看一看太极宇宙模型,看一看电磁学的动态的、循环运动的宇宙模型能否对人类所观察到的一切现象给出统一的物理学解释,能否建立起统一的从微观尺度到宏观尺度到全体宇宙物质的物理学原理,能否将物理学的四种相互作用简化为一种相互作用。

上古之道,古人不可识,今人未必不可识。何有此说?因为老子生于大道日废的时代,科学贫乏至极的时代,而今人生于大道日兴时代,科学日益进步的时代,仅此而已。

老子形容古之为道者,豫、忧、俨、涣、敦、旷、混。无非是说古之善为道者,处事谨慎,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生活朴素,心胸开阔,与民交融。老子强为之言,我们姑且听之。

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谁能使混沌的物质空间凝聚而成为有序运行的星系?谁能推动物质运行使万物不断生成演化?

道,万物运行之道,太极图宇宙模型,电磁相互作用的一切存在,空间与时间。

时空之道给我们揭示什么?不欲盈。不要企图超出时空的约束去寻求扩张与攫取。做事情不要违反客观规律。既使从善良与美好的愿望出发,我们做事也不能太过分,过则违反自然规律,过犹不及,过则速亡。

夫唯不盈,唯有不过分,唯有不违反客观规律,才能通过有序的新陈代谢而沿袭生存,才能蔽而成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