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炒了一回教授

(2007-01-31 07:30:57)
   其实,上一篇博客《国际战队——新学期的豪华教授阵容》早在开学第一周结束后就已完稿,只是由于第一周商业数课尚未开始,出于对商业数学教授的期待才迟迟没有发表。然而,在上过第一节商业数学之后...
  
                                                          ——写在前头
 
   星期一晚上7点钟,我接到了应用数学系的电话。
 
   星期二的数学seminar(小课),已经更换了教授。
 
   第一节商业数学Lecture(大课)结束之后,也许准确地说应该是开始之后,所有修这门课程的同学都绝望了...
 
   我不想说教授的水平如何,我只想说我们的听力水平完全接受不了她的授课——根本听不到她在讲什么更不用说听懂什么。而在大家多次反映之后,未见得任何改变。于是乎,数学课堂之上义愤奔走者、放声阔论者、抱头苦恼者、埋头自学者不计其数... 数学课俨然变成了百态杂陈的市井街头...
 
   怎么办???难道这学期数学真的就这么完了?!大家在刚刚开始数学课程之时就面临着数学fail(完蛋)的威胁。
 
   唉,忍了吧~咱们作学生的能有什么办法???还是趁早找找教材自学吧!
 
   什么?!难道我们拿了巨额的学费来香港就是为了自学?!!绝对不行,为了家长的血汗和我们自己的学业,行动起来,我们要做点什么!
 
   与Woody等好友“密谋”后,就有了以下这封“群众上书”:
 
 
尊敬的校方領導:
您好,很抱歉打擾您。
我們是本學期選修FOUNDATION MATHEMATICS FOR BUSINESS(AMA102)課程的預科學生,我們對本學期的數學課程深感憂慮。
在選修商業數學課程之時,大家都對商業數學充滿了期待,希望能夠通過學習本門課程為日後的職業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礎。大家在課程開始之初都投入了最大的興趣與熱情,然而第一周的商業數學課程之後,幾乎所有同學都對商業數學課程失去了信心。
以下對大家的極度不滿做一匯總:
1. 數學教授授課時的聲音很小且嗓音極度沙啞。第一堂課,坐在第一排的同學普遍反映無法庭清楚。我們嘗試向她反應,然而未見任何效果。
2. 授課形同念書——在兩個小時的時間內,教授幾乎都在念題目的步驟,大家根本無法掌握解題思路,只能帶著大量的疑惑忍受教授的授課。
3. 課程中沒有任何互動,沒有交流,更沒有機會沒有提問,儼然成為了教授一人獨白。
4. 課程名為FOUNDATION MATHEMATICS FOR BUSINESS,卻無法在課程中發現任何與商業有關的痕跡。
5. 大家由於根本無法接受教授的授課而失去興趣,課堂秩序極端混亂,而數學教授根本沒有做任何控制局面的嘗試。其直接後果就是課堂儼然變成了嘈雜的街市。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根本無法學到有用的知識,大家除了轉為自學以外別無他法,我們開始對本學期的GPA以及職業素質的培養表示極度憂慮。
我們之所以選擇理大是希望在這裏我們可以接受到理想的高等教育,抱著對家長對自己負責的態度,我們全體同學聯名上書校方,希望更換商業數學的教授,請校方採取措施捍衛眾多學生的權利!!!
全體選修商業數學課程學生:
 
 
   之后的一切都进行得极其顺利,顺利得甚至有点出乎意料。
 
   星期一的逻辑大课上,大家纷纷签名支持。两个小时过后,这张A4打印纸真正变成了一封集体签名信
 
   下午3点钟,这封“沉甸甸”的集体信被递交到了应用数学系的主办公室。
 
   晚上7点钟,吃晚饭时,接到应用数学系的电话,大意是说:教授已经更换,还有任何意见的话可以尽管向数学系提出。
 
   在大家所有人的精诚努力下,这场没有硝烟的“闪电战”就此以胜利告终。
 
 
   通过这件事,我再一次深切地体会到了香港高校对学生的珍视。在香港,无论是学校还是教授,他们的一切活动都是在围绕学生进行。学生的意见,总会受到校方高度重视。出于对学生考虑调整课程进度甚至是搁浅大型计划(如正在被搁浅的宿舍改造计划)都是常有的事情。学生是一切的中心,这一点再一次得到了印证。
 
   校园民主,在赞叹之余更需要我们大家的珍惜。
 
 
后记:
 
   在此,我想对数学教授说声抱歉!这件事情绝非恶意针对教授个人,只是教授的授课不适合大家,大家合理地请求调整,仅此而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