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考结束,为进步者的总结语

标签:
健康教育情感育儿杂谈 |
分类: 教育原创【写我观我思】 |
月考结束,观察班里学生的成绩变化,有升有降,有喜有忧,结合学生平时的学习,总结能进步的学生特点,大致分以下几种情况:
不把问题留到明天
那些班里喜欢问问题的同学,成绩总体的变化就是不断的上升。他们能提出问题,证明是学习的自我要求高了,即便提出的问题十分简单,但自己不明白就是需要搞明白的。很多时候,制约自己学习成绩的不是课本里面的难点,而是里面自己不会的点,这个点,可能本身难度并不高!一旦搞明白,就对后面的知识学习起到了较好的辅助作用。
今天的问题搞明白了,完全没有了后顾之忧,第二天的学习会更加投入,精力更加集中,学习的效率也高,成就感就有了,正面的促进作用十分明显。这总比问题解决不了,新的问题又接踵而至,手忙脚乱,无所适从,课堂上也不能更好的投入要好何止千万倍啊!
勤奋是颠簸不破的真理
我们不提倡内卷,但高中阶段,不努力是真的没有提升的空间的,勤奋这个颠扑不破的真理,在高中阶段,体现的更加淋漓尽致。不是很聪明的张同学,愣是用勤奋,把一个个简单的知识点一遍一遍的重复,把自己的基础知识夯实,得到了以不变应万变的精髓。
用他自己的感受就是这样的,当早晨自己第一个赶到教室,安静的环境忘我投入学习的时候,还会有一种油然而生的自豪感:在勤奋这一方面,自己是优胜者。正面的情绪激发正面的激素,让自己一天的学习充实感十足。
我们看到的是,学习勤奋的同学起早贪黑而精力充沛,缺乏这种优秀品质的同学即便每天睡到日上三竿都是一天昏昏欲睡,状态的差异,不正是成绩是否提升的关键因素吗?
体会钻“牛角尖”的乐趣
传统意识上,喜欢钻牛角尖,好像是个“贬义”的表达。但班里总有这样几个同学,不仅喜欢钻“牛角尖”,还乐在其中,稳中有升!通过钻牛角尖,甚至和老师辩论,最终是死胡同,也让自己涨了见识,下次再碰到类似的情况,就能以最快的方式避过。但如果通过钻牛角尖式的探究,最终获得了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何尝不是一种“刻骨铭心”的收获呢?
钻牛角尖的过程,就像穷推法,一个一个的为什么问下来,一直到最简单最核心的部位,也就彻底明白了为什么可以这样或者不可以这样!这是宝贵的研究精神,只可指导指引,助力成长。
何况,钻牛角尖、探索问题的过程,也间接的锻炼了一个人专注程度、提出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和总结问题的能力呢。
规范是智力因素的最佳助手
在电脑阅卷的时代,规范意识显得格外重要。观察几个成绩优异的孩子,规范无疑都是他们最突出的优点。无论是日常的生活、课堂的笔记、考试的答题卡……都是规范的标本,永远值得其他同学学习。
也有一些比他们还聪明的同学,课堂反应很好,但很难从考试的分数上超越,不规范,成了最大的敌人,书写差、专业用语不规范、笔下误等等非智力因素都是不规范导致的。
我们有意识的观察了部分班级和学生,班级成绩总体较好的,除了好的班风和学风,平时做值日、参加学校活动等等,也都能出类拔萃。那些不理想的,竟然慢慢的连成绩都不堪入目了。
敢于直面自己的成绩
考完试,敢于到办公室询问、查看自己成绩的学生,基本上都是成绩尚可或者下一步会有提升的同学。学生的天职就是学习,不关心自己成绩的学生,你能期盼他们的成绩会有大的进步吗?
这些来看成绩的同学,一般不会看个成绩就走的,往往都会和班主任甚至任课老师交流一会,谈谈自己的得失,听听老师的建议,及时调整自己的方向,把目标调整一下等等,都是对自己下一步学习极度有力的。更何况,也成功的引起了老师的注意,潜意识的认为这是一位有进取心、上进的学生,后期的学习中一定会得到更多的关注,更有利于避坑。
如果不敢直面自己的成绩,考完无所谓,即便老师和这样的同学谈心、引导,但效果就不会那么理想了。孰优孰劣,可想而知。
这样看来,每一次的学习、考试进步都不是偶然因素,都应该是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有为达到更好的发展想方设法努力的行动,以及拥有善于剖析自我、善于借助外力、善于用规范提升的能力。
愿每个孩子都能在学习的路上,成为每天的进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