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论“熔断机制”的倒掉

(2016-01-08 00:51:34)
标签:

杂谈

财经

时评

文化

股票

分类: 热点话题

论“熔断机制”的倒掉

/吴其伦

“熔断机制”停了!

17日晚间,上交所发布公告:决定自201618日起暂停实施《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规则》第四章第五节规定的“指数熔断”机制。随后深交所与中金所相继发布公告。

至此,执行四天的“熔断机制”停了!

论“熔断机制”的倒掉 

就此事,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邓舸回答了记者提问。

谈及为何要引入“熔断机制”?邓舸说,“引入熔断机制是在2015年股市异常波动发生以后,应各有关方面的呼吁开始启动的,有关方案经过了审慎的论证并向社会公开征求了意见”。

他进一步说,“引入指数熔断机制的主要目的是为市场提供‘冷静期’,避免或减少大幅波动情况下的匆忙决策,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抑制程序化交易的助涨助跌效应;为应对技术或操作风险提供应急处置时间”。

论及为何要停“熔断机制”?邓舸说,“熔断机制不是市场大跌的主因,但从近两次实际熔断情况看,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而熔断机制又有一定‘磁吸效应’,即在接近熔断阈值时部分投资者提前交易,导致股指加速触碰熔断阈值,起了助跌的作用。权衡利弊,目前负面影响大于正面效应。因此,为维护市场稳定,证监会决定暂停熔断机制”。

提及“熔断机制”暂停以后怎么办?邓舸说,“熔断机制是一项全新的制度,在我国没有经验,市场适应也要有一个过程,需要逐步探索、积累经验、动态调整。下一步,证监会将认真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组织有关方面研究改进方案,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不断完善相关机制。”

看了这份答问,笔者不禁心生诸多疑问,一是为何各有关方面一呼吁,就启动“熔断机制”?二是既然经过了审慎的论证,不知其论证是否包含“熔断机制”的效果及后果?三是既然负面影响大于正面效应为何不直接停掉,而是选择暂停?

相信这三个疑问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难以回答。笔者不妨自答一下吧(当然,不作为答记者问):

一、股灾期间,市场动荡,人心惶惶,证监会束手无策,在高层的问责压力下,证监会相关人员如落水之人,四顾茫然。此际,有人建议推出“熔断机制”,并举证称此乃西方先进经验,并言之凿凿声称,若不推出“熔断机制”,则股市危矣。此建议如同一根救命稻草抛到落水之人面前,他们迫不及待地死死抓住。

二、在抓住救命稻草后,他们经小范围商量,便满怀信心地推出,至于效果及后果,留给市场去验证吧。因为“熔断机制是一项全新的制度,在我国没有经验,市场适应也要有一个过程,需要逐步探索、积累经验、动态调整”。

三、现在知道救命稻草难以救命了,可不能彻底扔掉,原因有二,一是彻底扔掉后更没有救命的东西了;二是如果能创造条件令此救命稻草显效,可以再度抓住,比如推出T 0。当然,就面子而言,即便是直接扔掉,也不能露骨地说出来,那样的话,多丢人啊,况且,那样的话,应该有人为此背黑锅吧,多不好。如此,委婉表达,多全其美。

或许,在官员看来,笔者的回答不合规矩、太没水平、一文不值。可笔者想说,或许正是因为官员的答记者问太合规矩、太有水平、太值钱了,才显得离地太远,有的甚至飘到九霄云外。

其实,在笔者看来,“熔断机制”从出台那天起,就注定其难逃倒掉的命运。原因有二:一是去年的股灾绝非仅仅是经济因素造成,从国外引进一个纯粹的股市“保险丝”难以显效是必然;二是国外的“熔断机制”是建立在T 0,没有涨跌停板基础上的,换言之,我国的涨跌停板其实就是“熔断机制”,大熔断下加小熔断,不是给自己的脖子上多套一根绳子吗?

无论如何,“熔断机制”是倒掉了,接下来,是否还会有什么机制倒掉?或许,只有天晓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