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在笔者看来,报告中提出的建议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但对房地产贡献率下降的问题,更需要理性看待并分析。说到底,这既是其自身发展进程中的问题与矛盾所致,也是新常态下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然结果。
前些年,房地产业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对经济增长作出了贡献。但随着房价与价值背离程度的扩大,近一年的时间,房地产销售持续下降。我们要想理性看待房地产业对经济发展贡献率的下降。投入产出模型显示,房地产业对其他行业的依赖及拉动处于“居中”位置。但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一方面是房地产业自身发展中积累的矛盾和问题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土地财政也到了难以为继的时候;另一方面,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取得积极进展,其他诸多行业的贡献率逐步提升。
因此,当下要做的就是,一方面,继续推进结构调整,加快转型升级,改变对土地财政和房地产业的过度依赖;另一方面,转变观念,努力促使房地产业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中国人在世界各地扫货,表明经济发展中的根本问题还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相对落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而非所谓的“需求不足”。
着眼房地产领域,要防止重蹈大规模圈地囤地、放纵投资性购房、拉高房价、制造虚假繁荣的覆辙,必须坚持住房的居住属性和分城施策的原则。在一二线城市,继续严控房价过快上涨,让价格回归价值,让更多的人居者有其屋;在三四线城市,需要在摸清人口规模结构、商品房存量增量的基础上,对供求情况做出准确判断,以制定符合实际的去库存措施。唯有如此,即使房地产增速减缓、对经济增长贡献率降低,但对其自身的良性发展、对整体经济的影响都是利大于弊的。(文/潘璠)
前一篇:年底谨防五种投资骗局
后一篇:万科被“野蛮人”收购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