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房产房产保有税房价加息开发商撤村换地 |
分类: 独到见解 |
撤村换地的四大好处与三大隐忧
吴其伦
目前,一场让农民“上楼”的行动,正在全国二十多个省市进行。拆村并居,无数村庄正从中国广袤的土地上消失,无数农民正在“被上楼”。各地目标相同:将农民的宅基地复垦,用增加的耕地,换取城镇建设用地指标。他们共同的政策依据是,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
对此,很多人提出质疑与批评,持此观点的人认为,地方政府的意图是扩大土地财政。而在笔者看来,撤村换取建设用地,令农村居民住房集约化(向城镇集中)是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这样的做法至少有四大好处:
首先,撤村换取建设用地,农村住房集约化能节约大量土地,这些土地不仅可以用来发展制造业、现代农业,还可以进行环境优化。发展制造业、现代农业可促进当地农村居民转换成为产业工人,环境优化不仅可以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还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当地招商引资工作的顺利开展。
其次,撤村换取建设用地,住房集约化便于政府在治安、人口、计生等方面的管理。缺少统一且科学规划的村民自建房往往相当分散,政府管理起来人力成本过高。住房集约化,利于政府统一管理。
第三,撤村换取建设用地,住房集约化,利于减少村级行政机构编制。目前,大多数行政村所管辖的农村居民不足1000户,而村级管理者至少需要村支书、村长、会计、计生、妇联等专职人员。若农村居民住房集约化,则将三到五个村并为一个村,管理起来也非常轻松。在城市里,一个居委可以管理上万甚至数万城市居民。
第四,撤村换取建设用地,住房集约化,利于增加农村居民的收入。政府在进行住房集约化规划时,可依当地实际情况,将节约出来的土地进行统一调配,农村居民的宅基地及责任田作为这些土地资源不可或缺的部分,可在土地资源利用中占有一定比例的股份。这样,一旦土地得到有效利用,则居民可长期且稳定地获取分红。此外,农村居民在转化为产业工人后,其个人收入也将大幅增加。
当然,由于地方政府官员的心态、素质等因素,撤村换取建设用地之举,也将存在诸多隐忧:
首先,规划跟不上。很多地方进行新农村建设时,往往只看到农民集中居住所带来的形象改善,却缺乏对集约出来土地的科学理性的规划。这样,农民过上了“城里人”生活,可集约出来的土地依然摆脱不了其传统农耕附加值不高的命运。
因而,各地在做出撤村决策时,必须要对当地产业、资源、人力等进行全面、系统、科学的分析,进行合理规划并做出详细的执行方案。待此方案得到专家论证后,再实施撤村行动。
其次,分配不公。作为撤村行动的最直接关系人及收益人,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农村居民。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属性,那就是对于政府的绝对依赖与信任。这样,在当地政府做出撤村补偿时,农村居民大多无条件接受政府的方案,很少能够主张自己的权利。与之相对应的是,地方政府官员非常清楚农村居民的心态,于是乎,在各地进行撤村补偿时,将很难避免出现分配不公的现象,从而直接影响农村居民的既得利益。
第三,易滋生腐败。撤村行动需要动迁原居民住房,新建居民小区,建设工、商业用房。此举所直接带来的是房产开发、产品采购,产业规划、人员调动等,这样,就有可能滋生行贿、受贿、职务侵占、权钱交易、权色交易等腐败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