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回梁先生文 [转帖]回梁先生文](//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帖]回梁先生文 [转帖]回梁先生文](//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一個人的百老匯》主人公海締短信於我,曰述得回文。開啟電郵一看,居然是洋洋灑灑的辭賦一篇,讀來會心解頤,興致勃然。奇人為奇事,奇士著奇文,何足怪哉?忽念翩翩年少之“毛奇”——立奇志、交奇友、讀奇書、創奇事,聲遏麓山流雲,做一個響噹噹的奇男子。現將此公文章照錄於此,落拓風流,盡出其中。
自去年與梁先生(老師之舊式之稱)共作得文章以來至今,幾次又得先生提攜,甚感先生之諸多關懷,不勝感激。若只單以“謝”字示之,反顯得虛無飄搖、無所借靠。深思慮之餘,遂特作此回文,意求共勉一笑。問良友難求,卻為我所遇;佳偶難遇,更有誰是可求?再笑,再勉。
現將近日一篇小賦送上賞玩,談笑之餘也一領文學教授的批駁點評,以求更走一步高樓。
此《大觀園賦》乃為《百十回足本石頭記丙戌冬月本》所作之文章,事先有惜春作畫大觀園景已畢,寶玉得賈政之命,寫此短賦與省親主畫軸同掛于大觀園正殿堂前,以備上元之日集賈母與眾人觀賞之用。故寫來不濃不淡、不抑不揚,多從偶句、詩文得成。見文如下:
![[转帖]回梁先生文 [转帖]回梁先生文](//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大觀園賦》並序
隆安上興盛年,瑞祥繁華井都,有茂美天園東降,謂為“大觀”。感英主仁承之皇恩,典賢妃德省之駕幸,護眾蕊群芳圍幕,集百豔千姿迎屏。居則如,積年長尊者詳德望,領百世恩者幼福厚。常甯、常榮,常慶、常安。常有思,遠乩祖輩之豐功偉,近盼新貴以繼嗣業。林林總總,非為論為頌,修辭修表,不足盡此一書言。
爾豎子弱學,虛獻斯賦,以承大人,記後時不忘先士之功,不負恩上之寵,有曰:
觀,園之縱橫七裏兮,覆及四方。總寫。
東起兩房兮,有怡紅忘笑瀟湘竹。遠近看,招取佳人占空穀,隔巷迭吟香滿門。含黛沐朗眉,納清吐芳腸,桃紅兩溪邊,嫣嫣笑籬前。是寫黛玉。西向富貴出蘅芳,豔脹兩袖馥鬱香,慕來經集典論上,得降廣廈金滿堂。是寫寶卿。匝聽得,鐘聲響山門,仙人院深深,三重茶飲罷,未聞磬轉魂。是寫妙玉。細再問,鄉間酒濺農家盤,泥畦茅舍果菽鮮,稻花香黎誰正好,說盡賢良有人倓。是寫李紈。方四時,春亭秋榭兮戲水,冬雀夏雁兮歸梁,有嬌奴來飲兮醉吟月,題聯拈花兮情切切。雖不常住,仍不忘湘雲、邢岫煙等人。
流不走九轉九回影柳浮鵝沁芳水,掃不淨長落長升蔓蘿綴杏蓼町花。斯美景佳境盡入畫中游。從園景中轉入畫中,一筆帶出。以下再寫便是畫中之情境。
兩三子攜手,其樂融,五六人祛袖,不飛裳。幼稚頑劣藏舊酒,老嫗笑駡誰家甕。
列家宴,會節燈,聚親姊,滿曹堂。是寫省親。說繁勝,怎及得一詔歸省千駕行;比清冷,都望穿廣寒贏得麗人驚。
走過多少轉頭路,唱罷幾出同台歌,拙者自拙清自清,待我獨臥落雲堋。是寫自己頑劣,自謙之筆。
彈冠振衣,如饑如渴,敬而自袛,信此心也。逍遙乎山水之阿,方曠與乎人世之間,優哉遊哉,聊以卒歲。此段最末卻是抄來潘岳之文,不知為何?實乃有意為之是也,看過文章便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