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他山之石 |
振华随笔新著《时尚的谎言与魅惑》近日由花城出版社出版。这本集子收录了他近些年来创作的一批游走时尚边缘、聚焦时尚人文景观的随笔;从文学与文化的尖峰话题到读图时代的镜像风景,从绿茵场上的不朽传奇到舞榭亭台背后的寂寥岁月,无不呈现出青春年华中令人感念的情愫。某种意义上,正如作者自己所说,此著可以视作一位文化观望者与反思者对幻变时代留下的一种精神烙印和一幅“私人文化地图”。
不知是作者有意抑或巧合,《时尚的谎言与魅惑》一书中所收录的文章,大多与现代都市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无论是对市民文化与百年中国文学关系的探讨,还是追问“低龄化”写作风尚,无论是书写影视与文学的暧昧遇合还是对长沙俚俗文化的深究,字里行间流淌的精神气质,更多呈现出城市化的趋向。在这里,作者似乎有意在读者面前制造了一个“善意”的“谎言”:这本表面上与一般时尚城市随笔接近的著作,事实上,折射出的却是一位经院学者游走于书斋内外、进行心灵漫游的精神轨迹,是一位当代人文思考者观望时尚作出的“暧昧”表达。换句话说,时尚在这里更多的是一种文化的体察视角或者说介入方式,作者的本意乃是穿越时尚的“魅惑”表象,解密隐匿其后的“谎言”,从而展开自己敏锐而锋芒毕露的批判与思索。诸多“时尚”景观因为写作者主体精神的观照,在书中也逐渐演绎为对当下文化现象的理论阐释和哲学思考。
特别值得提及的是:在这本视野开阔的文集里,作者以学院栖居者的思想和气质,思考着社会生活的文化意义;与此同时,出于对终日生活于纸质世界而有可能造成的“个体灵魂消隐、生命质地稀薄”的警惕,作者又对凝聚着个体存在体验的时尚文化经验保持着相当浓厚的兴趣——“就确凿的历史事实来看,与社会结构、体制相关的宏大理论往往容易受到时代文化语境的制约(甚至嘲弄),而基于人类生存体验的思考才真正具有某种‘终极’的意味——我实在无法想象,还有什么比人的存在体验和存在本身更持久、更‘经典’、更具有‘现代性’?”(梁振华:《时尚哲学的经典表达》)当然,作者的这种兴趣不是浮泛的、猎奇的,而是试图在重拾那些久被遮蔽的文化情趣的同时,展开自己饱含锋芒的思维触角。大致来说,人们面对时尚通常会陷入断裂的两极——或沉迷或批判,或接受或疏离。然而纵观《时尚的谎言与魅惑》全书,作者将二者进行了恰到好处的融合。体验是为了反思,反思自然也基于体验;“时尚”为表,沉思为里,表里结合,从而弥合了在当下文化情境下常常被过分夸大的雅俗界限。这种尝试,对于高雅文化如何实现从经院传统向鲜活生命体验的“突围”,带来了可贵的启示。尤有意味的是:就我这些年来对振华其人其文的认识,这种写作中展现出来的在时尚与沉思间率性游走的精神尺度,与作者一贯的生活态度和理想追求乃是一以贯之的。文如其人,于斯为证。
作为一名年轻且新锐的批评家,梁振华出色的感悟力和思辨力在这本集子里得到了快意无拘的体现。不得不说,许多文章锐利的观念、独到的视角和智慧的表达常常令我感到惊奇。一位尚不到而立之年的青年学者就培养起了如此敏锐的文化洞察力,着实难能可贵。五年前我读他的第一本随笔集《枫林冷雨》时就有了这个印象,而这本新近付梓的集子则更加深了这种感觉。此外,振华的思想随笔和文化评论常有打动人心的魅力,在恣肆优美的文辞和缜密的思辩中,通过一个个看似散漫的时尚话题,不经意地为我们绘出了一幅幅文化散乱时代的精神画像。
(阎真)
前一篇:今日美术馆·实录
后一篇:切赫/特里/脱毛狗裁判和雷丁屠夫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