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灼了一个下午,搜肚刮肠,总算拼出了篇假正经的书评,发在部门博客上的。很奇怪,时至今日,这种应景的文字我还是写不好。哪怕我前一分钟有多么肆无忌惮,一想到发书评给领导交差,顿时兴致全无,搜肠刮肚。
看来,我这辈子都成不了“文人”了。
呃,那就算了吧!
决定买这本书,是缘于“牡羊”两个字,以及乳白色封面上那一行数排的宋体字:一只牡羊的金刚经笔记。我不知道这是一本寓言还是漫画,但从封面的简洁而不乏有力的表现力来看,我断定作者有多么的自信——空白和沉默,远比花哨和聒噪更有力。冲着作者这份沉默,我买下了这本书。
真正翻开书开始阅读的时候,才意外地发现:这竟然是一本跟佛经有关的书,一本佛经学习心得。作者是牡羊座男人,牡羊是自指,牡羊座男人的简称,由此,我知道了这本书并非寓言或漫画。在佛经研读这样的大命题面前,作者巧妙地避开了经文的巢窠,把自己的切身经历作为叙事的主线,从小处着眼,轻松地将这个大命题诠释得明明白白。
书的扉页,写着简短的一句话:献给在生命中寻找方向的人。叙事正是从这句话展开:一次偶然的机缘,作者开始接触并学习《金刚经》。焦灼、茫然、无助、孤立、亚健康…这些词是作者接触《金刚经》之前生活中的关键词,频繁出现于本书的前四章的文字中。这样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状态,与现代生活中的我们何其接近。而吸引我接着读下去的,是作者的出版人身份。作者在文中叙述的,正是自己在出版业茫然、焦灼的心理历程:一个初出茅庐的年青人,肢体有残缺,在身无分文的情况下幸运地走进了出版行业。起初,满脑子的迷茫和困惑:为什么让我生在这样的年代,置身于这样的一个文化沙漠(台湾)?内心的困扰直接表现在身体的健康状况上,一边是手忙脚乱、疲于应付的棘手工作,一边是隐疾困扰、生不如死的边缘生活,仿佛已走进“上天无路、下地无门”的穷途末路。
而这时,变化来了,这是一次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凤凰涅磐——《金刚经》进入了作者的视线。仿佛有一股神奇的力量,作者一口气将《大悲咒》诵读了两遍,一个佛教非教徒竟然毫无困难地将《大悲咒》这种晦涩、深邃、神秘的经文读得津津有味、意犹未尽,阅读之后,奇迹出现——从此,佛经诵读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一种生活常态。佛经研读,不再是令人望而生畏的苦差事。
此后的生活,便是在佛经阅读中的体验、验证与升华。有了佛经的生活和工作,就有了方向,生命的方向,就如同找到了生活的答案。有了答案,自然就没有了迷茫,所有的一切都变得透明和快乐起来。
但这并不是作者要说的,布道不是作者的本意,正如同这本书也并非佛教的道场一样。一本书,它的最大价值更多的体现在阅读本身带来的愉悦。换句话说,作者阅读《金刚经》的过程,也就是他作为读者的佛经阅读体验的过程,他在这个过程中所体验到的迷茫、徘徊、邂逅与喜悦,在这本小册子中毫无遗漏地得以体现,这本书是他的阅读体验和分享。
而作为读者的我们,则随着作者的阅读历程,陪同他将所有的感觉重新体验了一遍:迷茫、徘徊、邂逅与喜悦。作者的分享,让我们获得了阅读的愉悦,而这份愉悦,则正是《一只牡羊的金刚经笔记》给读者的最大贡献。
感谢这样的作者,他以自己的阅读体验为我们带来了阅读的愉悦,在他给我们提供的这份愉悦中,我们懂得了阅读的乐趣,也知道了阅读的无限可能。从这层意义上讲,《一只牡羊的金刚经笔记》又何尝不是一个道场呢?
《一只牡羊的金刚经笔记》郝明义著 ISBN:978-7-5039-3940-2
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年10月出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