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江南·08(福安居茶社·上)

标签:
房东纪实影像关联文字关外映画师爷群落市井民俗人文旅游 |
分类: 【那里】 |
时
器
在安昌古镇呆了一天半,三里廊棚已走了几个来回,早就瞄上了这个福安居茶社。
5号接近中午进到了里面。老旧的条桌条凳,斑驳的墙壁、透亮儿的天棚,昏暗、风凉,电影片场的感觉。
老板上茶!一杯清香的“毛尖”很快摆到了眼前。10元,水管添。
没有急于拍照,而是坐在一角,与老板有一搭无一搭地闲聊,顺便打量这里的一切。
福安居茶社在网上还是有些名气的,老字号,存在百余年了。
老板汪宝琦,50出头,安静麻利,接手福安居茶社十几年了。说是老板也是伙计,唯一的帮手是他的老伴。
老汪说,陌生的客人我们上“毛尖”,今年的新茶;而老茶客自然是喝老茶,三五元一碗。
喝茶及茶社,在安昌乃至绍兴和江南是一大民俗。
福安居茶社属布衣茶社,门口(河边)放置两张桌子,俗称“马头桌”,有威望的长辈才有资格坐在马头桌,一般茶客是不会去坐的,游客除外。茶社的过道两侧摆放着条桌条凳,一头紧挨墙壁。来这里的茶客大都为生活底层之人,多为艄公、脚夫和小买卖人以及闲来无事的老人。
江南一带,将成群老者整天泡茶馆称为母鸡孵小鸡,此类茶馆叫作“孵茶馆”,甚为形象。
在福安居茶社,老茶客们大口喝的是“茶缸满碗茶”,茶叶好歹没关系,茶汤浓酽就行,所谓“头开苦,二开补,三开胀胀肚”,意思是头开汁浓味苦,二开口感最好,三开茶味渐淡。不少人常常一泡一整天,老茶客多半有专属茶杯,都是大号搪瓷缸,上有油漆编号。
福安居茶社不仅是人们闲呆、歇脚的场所,还是坊间新闻的传播地,也是平头百姓拉近感情以及议事、解决纠纷的地方。正如鲁迅晚年在一篇杂文里写到的“打听新闻,闲谈心曲,听听说书”,如今的福安居茶社说书是没有了,其它都存在,摆设、气息与当年或许大抵相同。
在福安居茶社坐了两个小时,与随和的茶客们相互递烟,边聊边拍。
中间分别要了一碟铁蚕豆和煮菱角。头回吃煮菱角,老汪拿起一个做示范教我怎样吃。
老汪说你随便拍,我得以进到后厨及边边角角,有些肆无忌惮。
福安居茶社还卖吃食、烧酒和香烟。香烟可以论根儿买,有的茶客就要了一杯茶和两根儿香烟。
老汪诚心邀我一起吃午饭,可我已嚼了半碟铁蚕豆,茶水一泡分外胀肚……
安昌古镇是我此次下江南的一大收获,而福安居茶社则是其中的意外收获。
乐得,足矣。
共19图。EF35/2光圈全开,IOS 1600,还可以,少有高光溢出现象。
01 老式的条桌条凳,岁月感油然而生。
05
门口“马头桌”的老茶客,他是老汪的表叔。十月初不至于截乌毡帽,但游客们喜欢。
07
老茶客们坐在条凳上,都习惯靠着墙、跷着脚喝茶,老墙的痕迹已叠加了数十年。
19 独坐的老茶客,退休工人,退休金两千六七。老汪告诉我他是古镇的少数高收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