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看的电影

标签:
房东数码影像关联文字休闲 |
分类: 【影音】 |
当鸟群尖叫着逃离黑色的天空
人们沉寂无言
我的血因等待而疼痛
--《暴雨将至》片头字幕
别的不说了,都还可以。
《暴雨将至》是部沉重的好片子,里面有个不同寻常的摄影师。
非主流的该片好评如潮,选一篇代表性的在后。在读了一些靠谱的影评后,又复看了一遍。
片名:暴雨将至(Before The Rain)
国家:法国 英国 马其顿
年代:1994
类型:剧情
出品:标准
容量:D9
音频:英语 阿尔巴尼亚语 杜比2.0
字幕:英文 中文
花絮:评论音轨/幕后短片/片场实录/主演访谈/图片廊/MV/预告片等
片长:113分钟
导演:米尔科·曼彻夫斯基 Milcho Manchevski
主演:凯特琳·卡特利吉 Katrin Cartlidge
获奖:
第67界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
第11届美国独立精神电影奖最佳外语片公众大奖、最受欢迎电影、最佳男演员奖
■电影《暴雨将至》观感(作者:钟昕)
1994年,世界电影诞生99周年。这毫无疑问是国际影坛丰收的一年,在任何搜索引擎上键入1994,马上就能看见《天生杀手》、《阿甘正传》、《低俗小说》、《烈日灼身》、《重庆森林》、《东邪西毒》等一系列星光熠熠的名字。而马其顿导演米尔科·米切夫斯基(Milcho Manchevski)的长片处女作——《暴雨将至》(Before the Rain)一出现,却使国际影坛为之轰动。
这部电影是小国马其顿开国的第一部电影长片。没有任何明星,没有眩目的特技,没有复杂的情节,不是喜剧片,也不算什么严肃的题材片,甚至连台词也为数不多。但它一举夺得了1994年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1995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提名,1996年独立自由奖等三十余项国际大奖。这样的一部电影,足以成为世界上任何一位导演,或是任何一个国家的荣耀。
它到底有什么独特的魅力呢?
影片从Mesa Selimovi的诗句开始,演绎了三个独立而相互关联的故事:
WORDS言语
FACE面孔
PHOTO照片
“WORDS言语”
山的一边,烈日西斜,土地焦黄。年轻的修道士和年长的神父正在摘番茄。老神父说:“就要下雨了。”
一个被人追杀的穆斯林少女逃到了基督教的修道院,恰好躲进了一个立下哑誓的年轻修道士的房间。修道士夜晚发现少女时大惊失色,可是对视着她恐惧而单纯的眼睛,犹豫了片刻还是没有上报,藏匿了她,夜晚为她偷来番茄充饥。一天两天,毫无言语的两人在对视中萌生爱意。
很快,追杀女孩的武装分子出现并强迫搜查了修道院,尽管女孩没被他们抓到,当晚还是被神父发现了。修道士因此被逐。但神父仍然决定协助他们逃走。白天,当他们逃至山冈上,修道士羞涩地亲吻了少女的脸颊,她的家人却恰好追来。少女毅然说出:“我要和他一起走”并向着修道士追去时,被家人开枪击中。渐渐失去呼吸的少女,躺在地上微笑着凝望自己仅仅相爱两天的恋人,把手指竖在了嘴前……
“FACE面孔”
故事发生在伦敦。安妮是一个摄影机构的画报女编辑。她发现自己怀孕了,而自身的婚外恋和日益冷淡的婚姻让她加倍痛苦。她的情人亚历山大,一位曾经获得过普利策奖金的摄影师,由于多年的战地拍摄生涯,不堪良心的折磨,决定从此放弃摄影。
亚历山大邀安妮同回马其顿。她犹豫着拒绝了,亚历山大独自离开。当晚与丈夫共进晚餐。安妮告诉丈夫自己怀上了丈夫的孩子,尽管还爱着对方却已无法维持婚姻。餐厅的角落里,一个醉酒的外国人无礼羞辱餐馆侍者,被老板赶走。片刻后,他持枪闯进餐厅胡乱扫射,人们尖叫着躲避。混乱过去,餐厅已成废墟。安妮侥幸活了下来,发现丈夫已倒在血泊中,半边面孔模糊一片……
“PHOTO照片”
摄影师亚历山大决定回到自己的祖国,战乱纷扰的马其顿。在路上,他告诉旁边的乘客,自己深爱的情人安妮,已死于车祸。而安妮正在伦敦,尝试通过电话与亚历山大取得联系。
村子里破败不堪,亚历山大的兄弟家也早已无人。不同的村落里不同的民族间隔阂深远,到处是持枪把守的年轻人。连光屁股的孩子都知道用枪。然而亚历山大的朋友和族人还是热情地款待了他。隔日他去看望初恋情人,穆斯林女子哈娜,得知其丈夫不久前在车祸中去世。
没几天,亚历山大的一个族人在企图强奸哈娜的女儿桑米拉的时候,(桑米拉正是“言语”中那个倔强的少女),被桑米拉杀死。于是其家人把桑米拉关押要杀死她复仇。夜里,哈娜来找亚历山大,恳求他救救桑米拉。亚历山大找到囚禁桑米拉的羊棚,设法放走了桑米拉,自己却被族人发现开枪打死了。安妮终于赶到,她取下墨镜,看到的却是情人的葬礼……
少女逃出村庄,朝着古老的教堂奋力奔去。山那边,太阳下,年轻的修道士和老神父正在太阳底下摘番茄。老神父说:“就要下雨了。
简
巴尔干大地浸润着太多生命所难以承受的苦难。小小的马其顿背后是累累的历史伤痕。导演借片中角色之口,轻描淡写地提到:拜占庭入侵马其顿时,7000马其顿人被残忍地剜去眼珠;其后还有数世纪的穆斯林的异族统治,至今遗留着尖锐的宗教和种族冲突,不同宗教和种族之间相互敌视。私人武装林立、袭击仇杀反复。尘土飞扬的村落与土路上,随时可见标着黑体UN的车辆,及持枪的联合国维和部队军人,两次世界大战的战争残骸比比皆是。孩子们都习惯了炮火为伴的生活,随意地把弹药当作玩具。
战争、宗教、民族、文化,满载的暴力和冲突,破屋废墟还有人们流淌的血液和眼泪。以深重的历史苦难感为背景,多数时候会诞生严肃的立场片,或是古板的说教片,然而《暴雨将至》颇有些举重若轻的意味。它不属于任何类型。它的重点并不在于历史,也不存在说教。它只是展示现实,让观众看到故事,感受多面的立场和情感,却从不发表评论。
影片温和而流畅地讲述了三个寻常而又荒诞的小故事。相同的人,在接续着的不同的故事里活着或是死去。时间失控,逻辑无存。爱情开始和结束得同样突然,生命消逝得荒诞。人们饱经苦难,却又还留有对生活的热情。举杯畅饮时的豪爽,拍照时的灿烂笑颜。少女凝望恋人的眼神,依旧是那样甜美柔亮。
景色似画,乐声如诗,碧蓝夜空下明月高挂。生活一面热烈美好一面阴冷丑陋,感情的纯朴细腻和仇恨的生涩粗糙形成强烈的对比,使那份入骨的悲哀蜿蜒成温和又优美的形状。电影中反复出现的“圆圈不是圆的,时间没有终止”的古老民谚,除了在暗示着故事奇妙的螺旋结构外,是否表达着导演对长年循环着的无法终止的仇恨和残杀的反思呢。
人皆知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的古训。然而以暴力对抗暴力,因为自己的亲人被杀而举起枪,除了在日渐失控的仇恨和血腥中流失的更多生命之外,人民到底得到了什么呢?要求世代积累的仇恨忽然终结不过是不现实的幻想,就算是宗教上存在以宽容之心去原谅一切的神明,实际上教派、宗教思想的不同却是地上的子民们斗争的原因之一。在内战外困的泥淖中越陷越深的国家和地区,世界上不只是马其顿一个。和平的口号听起来动人,可何时才能成为他们生活的真实呢?
电影在大雨中结束了,但生活不会。爱与恨的轮回仍然继续,希望和痛苦并存,人们的思索便也没有停止的一日。即使艰难地挣扎着,也要努力活下去。这份面对残酷现实的柔韧态度,便是这部电影之所以打动人心的内在力量吧。
后 记:
这是上学期选修《影视艺术鉴赏》课,重点分析的影片之一。自己当时初看,受到了极大的震撼,便跟老师借来再复看了一遍。这篇观感大概不能表达影片本身的强烈情感和思索的万一。但如果能通过自己的一点粗浅的感想,能让更多的人知道和去观看这部的电影,那么也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