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赤峰·11·神奇的召庙

标签:
房东数码影像关联文字旅游 |
分类: 【那里】 |
9月12日上午10点,我们告别右旗向巴林左旗挺进,两旗相距百余公里,303国道爽直。
左旗旗政府所在地林东镇是辽契丹的发祥地,史称辽上京。左旗境内现存多处重要的辽代遗址遗迹,也是我们草原行侧重的途经地,其中的辽上京遗址、辽太祖陵和召庙是必到之处。
驶向左旗的途中,当年在该旗的采访经历于眼前一幕幕的闪现:生动的人、奇妙的景观、丰盛的蒙古大餐……清晰可忆。对左旗的人尤其印象深刻,当时的旗党委宣传部长哈斯巴根,纯蒙古汉子,绝对的虎背熊腰,话语直来直去;辛慧廷,赤峰日报驻左旗记者,热情周到,几天时间里都是他陪同我们采访;还有左旗报总编贾伟民,这老兄令我永生难忘,内向寡言,但绝对古道热肠,当年一行人在左旗期间的联络采访、吃住等都由贾伟民一手安排得妥妥当当。
与贾伟民最初见面的情景很是另类。我们一大早来到他的办公室,刚一握手他就说:我知道了,来!咱们打扑克……当时我们都有点发楞,贾伟民顺手从抽屉里摸出一副扑克,不容多想,落坐洗牌,还不知道我们具体谁是谁就玩起了扑克……不到10分钟,我们就有说有笑,迅速消除了彼此的陌生感。贾伟民老兄是一绝,刚见面就打扑克更是一绝!这篇儿我没遇到过第二回,估计这辈子也不会再遇到。
左旗精彩,难忘有过的左旗经历。这次我们去的人多,没好意思讨扰贾伟民,但关键时刻贾伟民的面子还是起了作用。进到林东镇前,我们先去了桃石山的召庙,此处有说法,无论散客还是团队,门票一律60一位,概不打折。我们一行加上司机和地陪共21人,算算有点不甘心,于是我试着与管理处的经理沟通,并提到了贾伟民,经理二话没说,一律免票放行。伟民兄,在这儿兄弟我谢谢您了,真管用哈。
召庙(真寂之寺)即林东后召庙石窟寺,是巴林左旗的一大看点,同时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召庙是辽契丹遗存,清代续建,属藏传喇嘛寺庙,位于林东镇西南20公里的桃石山中。石窟开凿在桃石山东南侧的陡壁上,分中南北三窟,窟中完好保留着与山石一体的各式佛像。(具体参见下面摘文)
依附桃石山,爬阎王道、转桃石、爬再生洞、钻金龟洞、拜探哨峰、进石窟拜卧佛是游览召庙的重要程序。12日这天天气晴好,前面几项我们都分头领略了,尤其山巅那块“三足点地”的桃石、又称飞来石,令人啧啧称奇。稍有遗憾的是景区局部正在修葺,我们没能进到石窟中。但大家还是情绪饱满,滞留在山顶上,感受宗教圣地的安祥,感慨极目远眺的秋光。
■召庙石窟简介
http://baike.baidu.com/view/96085.htm
巴林左旗林东镇一带,自古佛舍古迹颇多,除上京临潢城遗址外,城西的深山古寺又以“东蒙佛教”圣地著称,召庙石窟即是其中较古老的一个,也是全国现存唯一一座辽代石窟古迹。
召庙分为前召和后召,这里说的是后召。名为“真寂之寺”。前清时巴林王扩建后,清帝御赐“善福寺”匾额。现在石窟部分及其唇连的七间大殿保存尚好,属契丹文化珍迹。
召庙,距林东镇四十里。桃石山远远望去象刀劈一般的悬崖上托起一颗桃石。蒙语将它叫做金蛤蟆山。与桃石山南北并行相对的一段,叫阿拉申敖拉,即圣水山,山下正对着后召处,有一眼清泉,甜极、凉极。据说当初盛逢庙会,每天万数多人全用此水。
召庙石窟凿于桃石山东侧的悬崖上,召北有一石涧,可攀登至峰顶,从山的西侧上山,有一条S形的石洞,仅容得一身,出口有很窄的一条石缝,名曰“红门”。出口后又临绝壁,只有一跃才上坦途,此道可谓险中有乐。
召庙坐西向东,这与契丹族“朝日”习俗相符。七间大殿,宽二十三米,深六米余。正面壁上百数十浮雕神像中间,穿有三窟。以正中一窟为最大,三个石窟内均有雕像。
关于真寂寺建造年代,前召曾有记载为乾隆九年所建,但实际上是辽末已有之。
房东·赤峰图文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