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仍面临不确定因素
(2009-12-18 13:56:21)
标签:
财经外贸进出口贸易堡全球经济形势美国 |
香港大公报2009-12-5
据海关统计,今年1-10月,我国对外贸易累计进出口总值17554.9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9.9%。其中出口9573.6亿美元,同比下降20.5%;进口7981.3亿美元,同比下降19%。累计实现贸易顺差1592.3亿美元,同比减少27.2%。10月份当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1975.4亿美元,同比下降10.7%,环比下降9.8%;其中出口值1107.6亿美元,同比下降13.8%,环比下降4.4%;进口867.8亿美元,同比下降6.4%,环比下降15.8%;月度出口值连续第4个月超千亿美元。
需求局势短期内难改观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进出口双双出现环比下降的局势,说明了影响我国外贸进出口的不确定因素依然很多,而且其基本的需求局势难以短时间内获得实质性改观。从历史数据来看,每年的7月和9月都是我国外贸出口相对集中释放的时期,因此回升的势头有所加快。因此9月份的高增长形势让10月份出现环比下降也是处于正常的回升范围。实际上,经季节性调整,9月份进出口同比增速收窄的幅度并没有显著改善,只能是稳步回升态势。所以反而促使10月份在经过季节性调整后出现继续增长的形势。不过从全年的外贸局势来看,改变深度负增长的局势难以实现,而在美国经济滞后、中国进入过渡期的背景下,我国的外贸进出口局势将迎来一个转折时期。随着美国经济形势的好转,在补库存的推动下,11月的外贸出口会有所好转,但是要实现同比正增长依然有一定困难。
当然,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好转,我国的进出口贸易逐步进入了一个回升的局面,尤其是在9月份,回升的态势远好于市场的预期。但是随着美国等发达国家一系列的贸易保护行动的密集出台,显示出我国外贸回升的基础依然很脆弱。不久前结束的广交会显示,在各种政策措施的有利保障以及国际市场的需求有所回升的背景下,企业普遍认为广交会订单成交情况要好于预期,但明年出口还难言转暖,压力依然巨大。而各主要外贸大省的负责人同时也表示,外贸回升的态势已经可期,但是大幅负增长局面已成定局。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国际市场的需求出现大幅的萎缩,受此影响,我国的外贸进出口持续出现大幅的深度下滑局势。在这个下降的背后我们可以发现,国际市场需求下降是一个原因,此外价格的大幅下降也成为今年外贸交易额出现大幅萎缩的一个主要因素。据统计,前三季度我国商品出口价格累计下降6.1%,进口价格下降17.5%。剔除价格因素,前三季度出口和进口分别实际下降只有16.2%和3.5%,从这个数据可以判断我国外贸行业在全球市场的份额和竞争力没有出现根本性的逆转。
中小企业面临巨大风险
实际上,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好转,各国对全球贸易自由的态度也在发生变化,虽然贸易保护主义在一些发达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有所增长,而且是以惊人的速度增长。我们注意到,从2008年7月到今年6月,世贸组织成员报告了共计217项反倾销调查措施,与前一年相比增长了15%。而在2007年之前,反倾销措施处于下降趋势。同时有关信息显示,我国在1到10月份受到的双反调查案件出现大幅的增长,涉案金额超过120亿美元,一直是受到双反调查影响最多的国家。不能否认,这些保护措施的实施对我国的中小企业来说不仅会造成其企业生产经营出现巨大风险,甚至对某些行业来说是致命的风险。然而与我国整个的外贸金额相比,这个涉案金额是非常小的,我国的外贸进出口局势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而来自世贸组织最新的报告也显示,当前全球的贸易保护主义形势尚不严重,但随着全球经济形势出现缓和迹象,各国政府必须避免采取歧视外国产品的政策,以促进国际贸易复苏。
我们可以看到,随着扩大内需经济刺激方案的持续实施,国内需求持续提升,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消费需求稳定较快增长,扩大内需政策效果已经显示出明显的效果,外贸进出口下降带来的负面影响将受到限制。同时,我国通过调整出口退税、解决出口企业的融资、促进出口商品转内销等措施,大力促进外贸企业的发展,对外贸易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回升时期。
贸易保护主义仍在蔓延
然而我们应该看到的是,虽然金融危机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但是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趋势依然蔓延,中国不仅早就成为国际贸易争端的靶心,在这轮贸易保护主义风潮中也是最大的受害者。在尚未实施的134项贸易保护措施中,有77项针对中国。随着发达国家就业形势的继续恶化,各国政府在受到国内就业严峻的压力下出台各种保护性措施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因此要使这个局面得到改善就必须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的附加值,而不是一味的实现低价竞争策略。同时依然需要继续积极采取应对措施,政府部门同样不能放松对企业在应对这些不利局面所提供的支持。
综合来看,我国的外贸进出口局势已经处于持续回升时期,但是面临的不确定因素依然不少。在全球经济复苏缓慢的环境下,明年要实现大幅的增长存在着巨大的困难。
据海关统计,今年1-10月,我国对外贸易累计进出口总值17554.9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9.9%。其中出口9573.6亿美元,同比下降20.5%;进口7981.3亿美元,同比下降19%。累计实现贸易顺差1592.3亿美元,同比减少27.2%。10月份当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1975.4亿美元,同比下降10.7%,环比下降9.8%;其中出口值1107.6亿美元,同比下降13.8%,环比下降4.4%;进口867.8亿美元,同比下降6.4%,环比下降15.8%;月度出口值连续第4个月超千亿美元。
需求局势短期内难改观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进出口双双出现环比下降的局势,说明了影响我国外贸进出口的不确定因素依然很多,而且其基本的需求局势难以短时间内获得实质性改观。从历史数据来看,每年的7月和9月都是我国外贸出口相对集中释放的时期,因此回升的势头有所加快。因此9月份的高增长形势让10月份出现环比下降也是处于正常的回升范围。实际上,经季节性调整,9月份进出口同比增速收窄的幅度并没有显著改善,只能是稳步回升态势。所以反而促使10月份在经过季节性调整后出现继续增长的形势。不过从全年的外贸局势来看,改变深度负增长的局势难以实现,而在美国经济滞后、中国进入过渡期的背景下,我国的外贸进出口局势将迎来一个转折时期。随着美国经济形势的好转,在补库存的推动下,11月的外贸出口会有所好转,但是要实现同比正增长依然有一定困难。
当然,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好转,我国的进出口贸易逐步进入了一个回升的局面,尤其是在9月份,回升的态势远好于市场的预期。但是随着美国等发达国家一系列的贸易保护行动的密集出台,显示出我国外贸回升的基础依然很脆弱。不久前结束的广交会显示,在各种政策措施的有利保障以及国际市场的需求有所回升的背景下,企业普遍认为广交会订单成交情况要好于预期,但明年出口还难言转暖,压力依然巨大。而各主要外贸大省的负责人同时也表示,外贸回升的态势已经可期,但是大幅负增长局面已成定局。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国际市场的需求出现大幅的萎缩,受此影响,我国的外贸进出口持续出现大幅的深度下滑局势。在这个下降的背后我们可以发现,国际市场需求下降是一个原因,此外价格的大幅下降也成为今年外贸交易额出现大幅萎缩的一个主要因素。据统计,前三季度我国商品出口价格累计下降6.1%,进口价格下降17.5%。剔除价格因素,前三季度出口和进口分别实际下降只有16.2%和3.5%,从这个数据可以判断我国外贸行业在全球市场的份额和竞争力没有出现根本性的逆转。
中小企业面临巨大风险
实际上,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好转,各国对全球贸易自由的态度也在发生变化,虽然贸易保护主义在一些发达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有所增长,而且是以惊人的速度增长。我们注意到,从2008年7月到今年6月,世贸组织成员报告了共计217项反倾销调查措施,与前一年相比增长了15%。而在2007年之前,反倾销措施处于下降趋势。同时有关信息显示,我国在1到10月份受到的双反调查案件出现大幅的增长,涉案金额超过120亿美元,一直是受到双反调查影响最多的国家。不能否认,这些保护措施的实施对我国的中小企业来说不仅会造成其企业生产经营出现巨大风险,甚至对某些行业来说是致命的风险。然而与我国整个的外贸金额相比,这个涉案金额是非常小的,我国的外贸进出口局势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而来自世贸组织最新的报告也显示,当前全球的贸易保护主义形势尚不严重,但随着全球经济形势出现缓和迹象,各国政府必须避免采取歧视外国产品的政策,以促进国际贸易复苏。
我们可以看到,随着扩大内需经济刺激方案的持续实施,国内需求持续提升,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消费需求稳定较快增长,扩大内需政策效果已经显示出明显的效果,外贸进出口下降带来的负面影响将受到限制。同时,我国通过调整出口退税、解决出口企业的融资、促进出口商品转内销等措施,大力促进外贸企业的发展,对外贸易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回升时期。
贸易保护主义仍在蔓延
然而我们应该看到的是,虽然金融危机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但是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趋势依然蔓延,中国不仅早就成为国际贸易争端的靶心,在这轮贸易保护主义风潮中也是最大的受害者。在尚未实施的134项贸易保护措施中,有77项针对中国。随着发达国家就业形势的继续恶化,各国政府在受到国内就业严峻的压力下出台各种保护性措施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因此要使这个局面得到改善就必须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的附加值,而不是一味的实现低价竞争策略。同时依然需要继续积极采取应对措施,政府部门同样不能放松对企业在应对这些不利局面所提供的支持。
综合来看,我国的外贸进出口局势已经处于持续回升时期,但是面临的不确定因素依然不少。在全球经济复苏缓慢的环境下,明年要实现大幅的增长存在着巨大的困难。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