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子花下的梦想与冥思。——读露易丝.格丽克的诗《卡斯提尔》
(2016-03-27 22:33:47)
标签:
露易丝.格丽克美国诗歌解读卡斯提尔 |
分类: 美国诗歌 |
橙子花下的梦想与冥思。
——读露易丝•格丽克的诗《卡斯提尔》。
柳向阳 /文
《卡 斯 提 尔》
橙子花在卡斯提尔上空随风起舞
孩子们在乞讨硬币
我曾经遇到我爱的人,在橙子树下
难道那是金合欢树
难道他不是我爱的人?
我曾经读着这些,也曾经梦见这些:
现在醒着,就能唤回曾发生在我身上的事吗?
圣米格尔岛的钟声
在远方回响
他的头发在暗影中金黄略白
我曾经梦见这些,
就意味着它不曾发生过吗?
必须在这世界上发生过,才成为真实吗?
我曾经梦见一切,这个故事
就成了我的故事:
那时他躺在我身边,
我的手轻抚他肩膀的肌肤
中午,然后是傍晚:
远方,火车的声音
但这些并非就是这个世界:
在这个世界上,一件事最终地、绝对地发生,
心灵也不能将它扭转。
卡斯提尔:修女们两个两个地走过黑暗的花园。
在圣天使教堂的围墙外
孩子们在乞讨硬币
如果我醒来,还在哭泣,
难道这就没有真实?
我曾经遇到我爱的人,在橙子树下:
我已忘记的
只是这些事实,而不是那个推论——
在某个地方,有孩子们在叫喊,在乞讨硬币
我曾梦见一切,我曾恣意沉迷
完全地,永远地
而那列火车把我们带回
先到马德里
再到巴斯克乡村
译注:
*卡斯提尔(Castile),位于西班牙中部和北部的一个地区和古代王国。
**橙子花(orange-blossom),通常白色,欧洲人婚礼中常用作新娘的捧花及头饰,象征纯真及爱情永固。
***巴斯克(Basque):位于欧洲比利牛斯山脉西部的西班牙和法国边境一带,是巴斯克人聚居地。
0
从2006年初开始阅读、翻译格丽克诗歌,转眼就第十年了。最初的八卦欲望,关于她的生平,关于她的评论,关于她两任丈夫的情况……需要的资料都查到之后,八卦欲望满足之后,翻译的压力并不稍减。一名之立,旬月踟蹰。我记得那首《卡斯提尔》,当初读到时,喜欢得无以复加。背。译。“另一首《卡斯提尔》,写春天,爱情,梦想……飘荡着橙子花香,让人沉醉!最初读到时,我奇怪一贯刻薄写诗的格丽克居然也写这样美丽的诗!”我曾这样提到这首诗。译得很快,但推敲、修改却耗了一个多月,还是心里不踏实。后来在一次朗诵会上听一位朋友朗诵了这首诗,效果之好,让我惊喜。之后还有多次修改,像这首诗,修改应该有几十次吧。说到这首诗,不妨多说一句:随着格丽克译诗在各种纸刊的发表,我后来给各种纸刊选编格丽克诗作时,都会有意识地加上这首诗,但就我的记忆,这首诗居然一次没有刊发过。这也说明了大家对诗的不同感受吧。以下是我读这首诗的一点想法。
1
卡斯提尔:橙子花、孩子们
和勃朗宁夫人选择“葡萄牙”来命名她的爱情十四行诗(“葡萄牙十四行诗集”)相似,格丽克选择了美丽的古国卡斯提尔来铺展她的梦想和冥思。这首诗一开始就设定了一个场景:
“
橙子花在卡斯提尔上空随风起舞
孩子们在乞讨硬币
”
“卡斯提尔”是一个古国,位于现在的西班牙中部和北部。但这些历史地理知识对我们理解这首诗意义不大。即使我们对这个地名一无所知,只要我们读了第一行诗,“橙子花在卡斯提尔上空随风起舞”,就知道了这是一个橙子花盛开的地方,是一个美丽的地方。同时,我们还知道了这首诗中的时间:春天,一个充满生机、孕育希望和梦想的季节。如果我们再看一遍第一行诗,相信我们不仅能嗅到花香,还能感觉到诗句间散发出来的几分闲适、从容,和略带几分梦幻色彩的田园风格。
这样,借助于第一行诗,我们已经获得了我们要阅读这首诗所需要的“卡斯提尔”的“真实”内涵。或者说,诗句中词语的“真实”内涵,并不一定是历史或现实情况,更多时候是在相关语境中获得的,或直接由上下文赋予的,它可能只是一种氛围,是我们的一些感觉或体会。就像现在,卡斯提尔在诗中所要表达的,就是橙子花在风中起舞这样一种芳香迷人、醉人心脾的梦幻氛围,让人心醉神迷,引人思绪飞扬,遐思悠长。
但第二行诗句发生了急转:“孩子们在乞讨硬币”,一下子把我们从天空、从橙子花香、从心醉神迷之中拉回地面,让我们不禁有些困惑,一时间有些手足无措了。如果说,刚才是天空,是花香,是梦想,现在则是地面,是令人心痛的现实(这里我避免使用“真实”这个词)。刚才是遐思悠长的梦幻氛围,现在是简洁、干脆、硬梆梆的事实,甚至连句子也截短了!
如果这里对橙子花再多了解一些,相信我们对这两组元素对立的强烈程度有更深的理解。或者,我们不妨悠闲一些,对橙子花再加流连。橙子花(orange-blossom)通常为白色,在欧洲人的婚礼中,经常用作新娘的捧花及头饰(Orange
Blossom
Tiaras),象征爱情纯真永固。曾读到一篇文章说:“在浪漫的维多利亚时代,许多新娘最渴望的,就是在婚礼那一天戴上用香气迷人的白色橙子花编织的花环”(Powell)。笔者在网上看到一页1906年《德克萨斯报》(Taxes
newspaper)上一则关于婚礼的报道,而其标题就是“橙子花”(Orange
Blossoms)。其实,从1909年开始,橙子花就被美国佛罗里达州确定为州花,据说每到橙子花开的季节,无数的白色花朵芳香迷人,弥漫了佛罗里达州整个中部和南部,其美何如。
回到这首诗来,我们看到:诗歌一开篇(第一节)就选择了两类对立的元素:
橙子花—爱情—天空—梦想,
孩子们—乞讨—地面—现实,
由此设定了全诗的两条线索,两种对立的基调。下面的事情,我们推测,应该就是两条线索、两种基调的纠结、融合了。
2
梦与现实:如何梦想成真(略)
3
重复与时间、对话
在这首诗中出现了两种重复:一是词组的重复,这些词组的重复构成了相似场景的反复出现;二是梦想的“进入/呈现——消失/退出”的反复发生。由此有意识的重复,全诗有一种回旋始终萦绕着。尤其是词组的重复,带来的极强的回旋效果,前文提到的论者专门指出这首诗中对“重复”运用,非常精彩:
“
在《卡斯提尔》这首诗中,格丽克并没有重复单独的词,而是以不同的方式重复了词组(短语):“橙子花”、“孩子在乞讨硬币”、“我遇到我爱的人”、“火车的声音”、“我曾经梦想这些”……因为一个词组(短语)每次重复时上下文都有些变化,所以给人的感觉是既相同又不同……格丽克对重复的倚重,在我看来是诗集《新生》最关键的发展:这些诗歌的结构、它们对变化的态度、它们与格丽克早期诗歌的关系,都有赖于此。
”(Longenbach, 147)
第二种“重复”即梦想的“进入/呈现——消失/退出”的反复发生,则更为重要:“这首诗似乎重新开始过好几次,一再进入和离开这个场景,同时呈现它并质疑它”(Longenbach,
147)。
这种“进入和离开这个场景,同时呈现它并质疑它”,就是一组关于梦想的动作:“进入/呈现——消失/离开”,或者粗略地说就是一组对比:“梦想/爱情——怀疑/现实”。前面已经进行了细致的分析,这里我们大致归纳:第一节两行是一组,第二节三行是一组,第三节和第四节(第6-13行)是一组,等。
这种反反复复“进入/呈现——消失/退出”伴随着一遍又一遍的审视、疑问、怀疑:
“
难道那是金合欢树
难道他不是我爱的人?
我曾经读着这些,也曾经梦见这些,
醒着,能唤回曾发生在我身上的事吗?”
我曾经梦想这些,
这就意味着它不曾发生过吗?
必须在这世界上发生过,才成为真实吗?
如果我醒来,还在哭泣,
难道这就没有真实性?
”
由此带来一种对话效果,或者说是自言自语,因此,“像《卡斯提尔》这样的对话诗则像是事件正在发生一样”(Longenbach,
147),让读者感觉一直在倾听“我”的心语、思索过程,似乎和“我”一起经历着这一切。
另外,要提醒一下这首诗中出现的两次声音:“圣米格尔的钟声”、“火车的声音”,它们都出现在远方,它们的作用我们在前面已经分析过,不再重复。格丽克的诗歌中经常出现声音,这倒是值得注意的,比如《风景.1》中,第一节出现了“听,远方,海的声音”,后面又重复了两次“海的声音”,非常值得回味。整体而言,这是一首简单的诗,过多的分析似乎并不必要,但总有一种揪痛,在心里疼着。
4
对读:《橙子花开》
笔者写过一首类似的小诗,《橙子花开》,附在下面,一种有趣味的做法,应该是对读,相信不难读出会心之处:
我削橙子
血橙:金黄,血红
——你突然站在了我的眼前
我闭上眼睛,让你
站得离我更近一些,让我的眼睛
更适应一些,看你
更清晰一些
“过几天橙子花就要开了”
你说——
一瞬间,我看到无边的橙子花
在你的脸庞上飞舞——
多么遥远
“橙子花就要开了,相见还会远吗?”
你的嘴角流溢着橙子花的蜜意
那时,在无数的橙子花之间,你的面容
渐渐淹没,淡出。所以,那一刻
我难以相信橙子花
美丽的预示
“你看,这世界本来就是一个橙子——”
我剪开金黄的橙子皮,铺开
一幅世界地图
“因为你总想看得更仔细,更清晰,这世界就开始破碎”
“但橙子花,本来就是爱情的证物”
是否
爱情孕育了世界,而世界,最终变得破碎
正像我们的爱与分离?
[2007]
后一篇:晋书 杜预传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