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鞋狗》有感

标签:
鞋狗耐克信任真实 |
分类: 读后感 |
http://s13/bmiddle/0018F40Kzy78mRaDUXa7c&690
在国庆期间,毛总把他翻译的《鞋狗》送给我一本,厚厚的大部头,一直因为时间问题,没敢开始看,终于利用年前几天和过春节的时间把它完成了,非常有收获,忍不住要分享下感受。
全书是采用编年体,记录了耐克创始人菲尔·奈特19年的历程:从1962年(开始萌生做鞋)到1972年(耐克诞生),再到1980年(耐克公司上市)。这段时间是菲尔·奈特的公司(蓝带公司、耐克公司)从0到1,从1到100的阶段,看到了一个典型的兴趣创业成功的代表;看到了一个从代理到研发,再到自主品牌创业轨迹的成功;看到了从一个人到整个团队,再到整个公司企业文化的塑造与传承。
19年的惊心动魄,看着比小说还跌宕起伏的情节,感受着菲尔·奈特心路历程的煎熬和坚持,体会着团队伙伴们除妖打怪的成长,伴随着鞋科技的突飞猛进,对应着自己作为鞋客户的购买目的变化,耐克的成长就像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
全书的经典放在了最后,“永远不要停止—菲尔·奈特的夜晚沉思”把耐克前19年的创业阶段和后面的守业阶段做了很好的连贯。
看完全书之后,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信任和真实。
全书第一个感动我的场景出现在1970年,作为代理商的蓝带公司,最缺乏的就是现金,而菲尔·奈特去找伍德尔(早期员工)借钱时,家庭条件并不好的伍德尔的父母将家中的5000元现金借给了他,同时还把最后的3000元(仅存的储蓄)也给了他,原因就是一句话——“如果你对自己儿子为之奋斗的公司都无法信任,你还能信任谁呢?”。多么简单的理由,但又是多么重的信任!这是父母对儿女的信任加上员工对老板的信任!
信任不会是单向的,全书中菲尔·奈特都非常低调的描述自己,财务不行,技术不行,市场不行,过分害羞和太注重隐私,其实他更是一个大心脏的人,对于自己不确定的事,放手让伙伴来做,而且能容纳各种情商不高的伙伴加入,并承担最后的结果。这种信任,让他的伙伴找到了发挥自己能力的空间,让伙伴们用无限的激情和最大的努力去展示自己,鞋成为了大家的事,是叫“鬼冢虎”还是叫“耐克”都不重要,关键是我们的鞋,我们最棒的鞋!
信任还体现在对团队的慢慢来,日商岩井的前CEO速水优在与菲尔·奈特的对话中,用竹子比喻团队,让菲尔·奈特领悟到东方的管理信任——努力培养和扩大现有的管理团队,慢慢来,用更多耐心,做更多的训练和长期计划,把眼光变得更宽、更长远。
信任建立了公司的良好沟通,同时信任更是耐克公司作为从经销商起家的企业基因,公司与外部的沟通必须要在商业的信任基础之上。与日本鬼冢公司的信任问题困扰了耐克公司十几年,最终在1974年爆发了。与日本鬼冢公司的官司,几乎将耐克十几年的经营毁于一旦!最后是真实救了耐克。
真实,说起来和信任一样容易,但做起来重担在肩!作为创业的小公司,初创公司,在竞争中没有实力,没有案例,如何才能说服客户,更不是一件容易事。菲尔·奈特的蓝带公司就是为了能成为“鬼冢虎”的代理商而灵机一动诞生的,而后的几年,也一直是利用日美的信息不对称在经营,但从有公司的第一天起,菲尔·奈特就是真实的,和父母说实话,母亲成为第一批客户;和老婆说实话,换来坚实的后盾,和伙伴说实话,伙伴玩命干。到了日本的鬼冢公司来美国视察时,也是真实展现,虽然是面子挂不住,也没有伪装(临时租一个假办公室),到了1975年,耐克公司遇到的最大的财务危机就是因为现金流差了一个星期,出现了空头支票,更是真实才引来了贵人——日商岩井,得到了新的更多的贷款,不仅化解了危机,而且有了扩大的可能。在与日本鬼冢公司的官司、和美国海关的市价征税纷争中,都是真实让耐克走出死亡线。
真实还造就了耐克管理团队的“恶棍”会议,“恶棍”会议是为了大家看清自己,是友情、忠诚、感激、爱,在“恶棍”会议上,管理团队畅所欲言,用疯狂的方式找出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把歌功颂德的面子放在一边。
最真实的描述体现在菲尔·奈特最后对待斯特拉瑟的态度上。斯特拉瑟,这个他看中的大块头,为耐克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最后心高气傲,不仅辞职,而且加入到阿迪达斯,到斯特拉瑟心脏病复发过世,菲尔·奈特都没有原谅他,因为他不擅长宽恕。
如今的耐克已经是国际化大公司,但不要忘了他诞生时的无助脆弱;现在我们还是小公司,但不要菲薄了我们的前景和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