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0到0.1,听曾鸣书院首堂公开课有感

(2016-11-19 21:46:25)
标签:

创业

阿里

曾鸣

从0到0.1

分类: 创业

        11月18日,应阿里云伙伴们的邀请,参加了湖畔大学新产品——曾鸣书院的首堂公开课,有幸现场聆听了有“阿里参谋长”美誉的曾鸣教授的分享,很是有收获。

由号称有镜头恐惧症的眼镜美女(其实一直也没有看清长相,因为用头发遮住了脸的大半部位)暖场,真是体会了阿里人员的水平(在上次的云溪大会就很有感触),不愧是阿里目前的文化——非凡人做非凡事。她提到最多的就是不确定性不确定性带来对传统产业的冲击;不确定性带来新兴行业的不安全感;不确定性带来的企业困扰;不确定性带来的创始人自疑;不确定性给所有人带来的恐惧。人类要想适应不确定性,克服恐惧,只能抱团研究,抱团学习,抱团分享,创造出新知识,从而来面对不确定性,对抗恐惧。

曾鸣教授被眼镜美女戏称为“还未被湖畔大学雕琢成型的璞玉”。这块璞玉就用简单的PPT和在场的学友沟通了“从0到0.1:卓越企业的孕育”。

       万事开头难,难的是什么都没有,最关键的是团队的磨合,团队与用户的交互,企业给用户的价值都没有模式,都需要摸索,而且从0到0.1的阶段发展出的企业文化将是决定了这个企业能走多远,能做多大的根本基因。

1、创新的第一步是最困难的,从0到0.1是企业DNA内核形成的关键阶段;

2、越是愿景导向的企业,其孕育期也越长;

3、用户价值到底是什么,大部分企业前三年都不断寻找。

       上面三点最重要的表现形式就是如何有效地找到切入点”。对于所有企业而言,都是一样的,在从0到0.1的阶段,都要寻找最小的切入点进入,这也就是俗话说的创业切口要小,因为所有的切口都是在试错,只有切口小了,错了,才能有机会快速康复,换下一个切口;如果口切对了,能够对这个切口体会更深,顺着这个切口接着切下去。所以切口小,也就是聚焦才能是企业走下去的机会。所有的平台公司,最终的目标都是大而全,这也是平台的要求,但是在0到0.1的阶段,绝不能什么都做,一定要尽量少做,什么阶段做什么阶段的事,所有的产品,所有的模式都是在不断的迭代优化中的,没有一口吃成的胖子。忍得住,才能做的大!所以任何一个公司都要在战略的不同阶段做不同的事:

战略尝试期

战略成型期

战略扩张期

高效执行期

00.1

0.11

110

10N

创新,试错

逐渐收敛

清晰

优化

远景、大方向

战略共识

业务模式

运营模式

切入点

引爆点

杠杆

加速度

创始人

团队

组织

文化

(表一:战略不同阶段)

对于已经进入阿里10年的增教授,对阿里巴巴的理解和感触已经是融到血液里了,所以用淘宝作为案例来诠释战略阶段。

战略尝试期

战略成型期

战略扩张期

高效执行期

00.1

0.11

110

10N

GMV过亿

2007年:433亿)

日收入过亿

2012

超过沃尔玛

2016

淘我喜欢

应有尽有

万能的淘宝

 

社区

市场

平台

 

旺旺

搜索、P4P

开发平台,ISV

 

/倒立/小二/武侠

野蛮生长

组织创新

 

(表二:淘宝作为战略的案例)

从这张表中,可以看出来,曾教授概念中的0到0.1远远大过我们普通人的理解,稳定的日交易过亿,才算到0.1,才完成尝试期,这也体现了淘宝的雄心;到了今日,交易金额超过沃尔玛,才算走到10,下面将进入N的阶段,N有多大,大家可以想一想了......

其实这张案例表是对淘宝一路走来的总结,尤其是0到0.1阶段,淘宝的切入口是交易的社区,将信息、信用用工具解决后,让客户玩起来,让客户在买家和卖家的身份中不停做着切换,甚至在淘宝积分的设计上都是打通的,就是你买多少钱和卖多少钱的积分是相同的,这就让客户既能做生意,又能体会别人做生意;既自己是小二,同时也体会别人如何当小二;这才有了“亲”这样的中性词出现。在淘宝出现大量的交易闭环之后,淘宝就出现了店铺装修、店铺推广等新兴角色,P4P也有成为了淘宝从0.1到1的引爆点,也让淘宝这个生态有了更复杂的结构;从1到10,淘宝就真正成为了平台,向ISV(独立软件服务商)开放,淘宝只做底层结构的搭建,这样淘宝就形成了有众多生态圈的综合体;对于我这样想象力不强的人而言,从10到N的淘宝是不是就成为了一个星系(三体病)?

再回头说淘宝的0到0.1,这个阶段,最重要的产品其实是旺旺,正是有了旺旺,才能让买卖双方直接沟通联系,产生感情,达成品牌认知,最终形成交易。而旺旺刚出来时,还是瞄着QQ做的,后来发现做一个单一功能的工具,价值也很大,就用旺旺慢慢形成淘宝体文化,让员工玩得开心,让客户玩的开心,天下就没有难做的生意了。

        战略上了解了从0到0.1需要做的重点,那如何提高0到0.1的成功率呢?曾教授给了四点忠告:

1、创始人要眼高手低。

*眼高(战略):站得高、看得远、有前瞻性;

*手低(执行):脚踏实地,真切的体感,关键细节。

眼高手低就是想得大一点、远一点,但做的小一点、狠一点,既要抬头看路,胸怀梦想;又要低头拉车,脚踏实地。

2、试错一定要基于VISION

        试错也是要聚焦的,不要盲目试错,很多创业的人瞎打误试,错了没有积累,不停的换着行业试,死的一点也不冤枉。这个阶段的试错,目的是通过实践对未来的假设进行不断的试验和调整,直到找到未来的产品。所以试错不是为了验证错,而是要知道错在哪?错的逻辑是什么?再试下一次,能成功的概率更大一些,试错是为了试出正确来,试错是结合Vision和Action的快速迭代!

3、悬崖边的狂欢

        试错创新需要时间和空间。这个阶段的企业都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但必须要保持足够的组织弹性和员工的创新空间,不要把资金拮据和时间紧迫感传递给员工,创始人必须要自己扛压,要让员工有足够的发挥空间,让员工high起来,让员工处在工作的狂欢中,Have fun! 让员工太苦逼是不行的。走过0.1之后,大家回头看,才发现一直在悬崖边,只有创始核心团队才是一直能看到悬崖的人。所以说创业是最大的修行,这种抗压力,这种定力,都会是企业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

4、自信VS自疑

        任何企业的创立,没有一帆风顺的,尤其是在0到0.1的阶段,阿里也有揭不开锅的阶段,腾讯的早期也差点被100万美金自卖了,创始人就面临着巨大的心理挑战:决策是独断还是民主?市场是观望还是决定?产品是坚持还是放弃?

创始人的极端孤独,极度自我怀疑,却又且必须只能相信自己。尤其是目前的阶段面临着三种思维模式(行业思维,互联网思维,平台思维)的相互撞击,没有人是万能的,没有人是运气一直好的,只能越来越依靠团队,用信任团队带动公司前进,用信任团队带来惊喜。

        所以在0到0.1的阶段,最重要的是truly believe!相信比能力更重要!

       自己,员工,客户,合作伙伴都是需要“相信”,所以阿里有一句名言——相信相信的力量!

       愿景是用来坚信和证明的,不是用来挑战的,找相信的人在一起。所以公司的人员变化也就是这个逻辑:淘汰一批已经打残的人(他们从相信Vision打成了怀疑),再迎来一批新相信Vision的伙伴,这样才有机会做到0.1。

       不知道有了这四个忠告,能把成功率提高到多少?听人劝,吃饱饭!

       作为中国企业中真正被认可的平台老大,阿里对平台的理解和实践对0.1之前的企业是引领性的,曾教授分享了平台三原则:

首先,设计理念必须是点对点的网状结构,而不是B2C的线性结构,才有平台演化的可能性。

第二,鼓励直联互动,网络结构是浮现出来的网络结构,不是人为的。不要预设太多的结构和关系,否则就只有结构和关系的优化,而不能出现衍化,不会带来自生长。

第三,开始阶段,平台角色不能被太清楚的定义,否则会被局限,角色的分工和合作是逐步衍化出来的。

        所以,这里说京东不是平台公司,因为他的从0到0.1的设计是B2C;嘀嘀能走到今天这正是在开始阶段,是车主还是乘车人也是模糊的,尤其是在顺风车上,所以我预计嘀嘀的下一个惊喜应该是在顺风车上(可惜嘀嘀对顺风车好像有点重视不够)。

对于从0到0.1的企业,四个简单但关键的核心决策非常重要:

1、核心客户价值。

        核心客户价值足够强大,鲜明,容易感知,是一个平台能够起步非常重要的一点。一个初创企业的核心客户应该是原来行业或企业的边缘用户,可能只是一个小数量的人群,但通过对他们的服务提升,并持续优化,实现他们的价值,再能够顺延到外围客户,而逐步发展。在核心客户价值上,抱大腿的策略是无法奏效的,只能由创业团队死磕。

2、客户的准入门槛

        门槛的高低是相对而言的,免费还是收费也是由战略决定的。淘宝是实行的低门槛,很容易扩大规模并形成生态,但面临着只能事后治理的问题,这也就是淘宝要花很大的精力、资金去打击各种假货、伪劣产品;而天猫是高门槛的,基本上是事前治理,但要面临着活跃性的问题。所以说不能判定到底是淘宝还是天猫对阿里的价值大,这是不同的生态形式,正是淘宝只能事后治理,反而增加了淘宝的不确定性,包括直播在内,每过2-3年,淘宝就会出现新产品和新趋势,就会给阿里带来惊喜,这就是生态的价值。

3、平台如何解决信用问题

        如何解决信用问题是平台的核心。是采用平台自定义信用?还是采用卖家的信用体系?还是让买家来做事后评价确定信用体系?都有各自的挑战。目前中国的信用体系还不是很健全,阿里体系通过支付宝,淘宝交易评价体系做了信用体系,目前还是持续累计中,初创的团队又不可能有资金去持续的购买信用信息,所以信用问题才是所有平台最不容易解决的问题。

4、平台的基本功能

平台的基本功能如何满足各个角色的需求,如何实现“让平台上所有的参与者都能有收益,这样平台才能有收益”的逻辑。

其实上面四个简单但关键的核心决策就决定了从0到0.1的最小业务闭环,通过平台的基本功能,关注最关键的角色,拓展用户,达到用户最低规模,实现实现最小网络覆盖,才可能达到0.1的阶段。

 

曾教授的分享是基于10年在阿里的全情参与,是基于曾教授看过的一批批倒下或还战斗者的创业企业,是基于曾教授的Believe。听了100分钟的课,记了6页笔记,感觉非常过瘾。

不过这个听后感真不好写,因为“笔记侠”已经将曾教授的现场分享由语音变成文字,自知与曾教授差的十万八千里,这个听后感只是为了按照自己的理解做一个温故,不自己写一遍,记忆不深。

http://s1/mw690/0018F40Kzy76xSgx4xa90&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