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地的战略管理
(2014-12-26 22:15:27)
标签:
it战略战略管理互联网公司宝山 |
分类: 杂谈 |
2014年12月13日,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也是我们32班的第二堂课——战略管理上课的日子。
上课的时间是全体同学网上投票选出来的,我猜大家选这个日子的时候可能没有太多的想法(至少我没有),但仿佛冥冥之中存在着联系,也许当时的国民党在建民国之初就明确了战略,并能对日本的侵华战争有明确的作战战略,而不是且战且计划,且战且变化的话,也许30万人的劫难是可以避免的。但没有也许!还是我们好好学习战略管理,避免以后的劫难吧!
现在的战争已经从单纯的军事战争上升到资源战争、货币战争,在战争升级的情况下,企业的战略、国家的战略都显得更加重要。
从上MBA,到参加所在企业的培训,战略管理都是常课,我们也被战略培训了很多次,在我们的理念中,“战略”已经成为一个高大上的词,成为了一个老板的专属概念。年年请咨询公司来做一套企业发展战略也成为了惯例,做完的发展战略成为教科书,但和企业发展的方向没有太大关系,尤其是基层员工,该干什么还干什么,只是又多了几次培训而已。
宝山,我们今天的老师,北大纵横高级副总裁,企业战略专家。
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
授课PPT的第一句话——“战略,随波逐流的艺术。”
波,是指外界环境的变化,是指政治、经济、文化、科技(pest)的变化。
随波,是指企业要知道变化,被动的适用变化,不要被变化的波冲垮。
流,是指变化中的规律,尤其是能有利于(或有机会有利于)本企业的规律。
逐流,就是企业主动的分析变化,主动的寻找变化中的机会,并结合自身的条件,按照变化的规律,发展企业。
随波逐流,也就意味着没有一劳永逸的战略管理,战略要处于不停地调整中。
艺术,虽然战略也是有逻辑,有推导的,但战略更多的是前瞻性,战略是没有对错评判的,它是和指定战略的人有很大的关系。
中国的语言很丰富,“随波逐流的艺术”,短短七个字,可以写出几万字的论文,但我不是写论文,还是看看宝山老师如何进一步解析战略管理的吧。
“战略研究是关于价值趋势、价值分配和价值积累的理解。”
价值趋势就是明确方向,这一部分往往是企业的领导者在有模糊的大趋势感觉,但又不很明确,需要梳理,推导,并最终明晰,这是最艺术的过程。
价值分配是要统一思想,只有明确的方向还是不行的,现在的企业已经早已告别一个人就能打天下的时代,如果组织中的成员(尤其是中高层管理人员)对战略方向理解不一致,那就会出现各种不利的情况,再好的战略方向也不可能成功,都企业而言,都只是一幅美丽的画卷。
价值积累就是行动计划,方向明确后,并取得了思想的统一,就需要将战略发展实施分级分解,转化为行动计划,实现真正的落地。将落地的行动实施的过程,也就是价值不断积累的过程。
任何一个企业的战略都是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和外界环境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推演而出的,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又主要分为三个方面——技(技术)、工(生产)、贸(营销)。苹果就是以“技”为核心竞争力的代表;富士康是以“工”为核心竞争力的代表;以贸为代表的企业就很多了,包括众多的互联网企业。
如果从战略的角度来审视互联网的发展,就可以看出互联网的发展还是集中“贸”,在营销领域的革新,也是市场营销学中“4P理论”最好的诠释。
第一代互联网公司,雅虎、新浪、搜狐、网易等门户网站,是典型的广告商,也就成为了“促销(promotion)”的更新者,革了平面媒体的命。
第二代互联网公司,阿里、京东等电商平台,是典型的销售平台公司,自然是“渠道(place)”的革新者,让商业百货、超市等实体商业渠道很受伤。
第三代互联网公司,拉手网、糯米网、美团网等团购平台,以团购的价格作为突破口,成为了“价格(price)”的杀手,价格杀手的存在价值就是将生产厂家的不确定性变成了确定性,从而减少了各种成本,从而达到降价的可能。
第四代互联网公司,小米率先蹦了出来,从客户的参与出发,介入生产的小米,真正是开始做“产品(product)”的互联网公司,“专注极致口碑快”、“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的群众路线,都是雷军创造奇迹的战略。
用战略管理看明白了互联网,那传统企业呢?
可关注后MBA的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