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房产财经商业地产reits潘总中国 |
通过近期的土地拍卖情况,可以看到住宅开发和商业开发的热冷不均。
从昨天北京土地市场的招拍挂拍卖就能很明显的感受到,保利地产以楼面地价约为1.79万元的价格取得大望京4、5号用地(这已经比15日远洋地产以楼面地价2.75万元低了近一万元),可见望京土地应该是炙热,但同天同在大望京的2、3号用地却因为无人报价而流拍,只是因为该地块的性质是商业金融用地、文化娱乐用地。
在看一下大兴区域,2009年12月24日,中建地产和中建国际联合体以楼面地价1.06万元取得了枣园路站居住及多功能项目用地的一期和三期,城建地产以楼面地价1.09万元取得了枣园路站居住及多功能项目用地的二期(该地块位于南五环外)。而今年的3月8号,大兴的本地企业兴创置业分别以楼面地价0.6031万元和0.7124万元取得了西红门商业综合区(该地块在五环内,虽然比09年宜家底价拿的地贵了一倍多)。
从上面的数据对比就可以很简单的得出一个逻辑,住宅用地比商业用地要贵,而且贵很多!
为什么会是这样呢?因为住宅的售价要比写字楼、商业贵!这就是目前中国,尤其北京等一线城市出现的住宅商业价格倒挂的现象!
房地产价格的上涨有没有道理?肯定是有道理的。随着城市化的进展,农村成为城市,房地产价格要上涨;小城市成为中等城市,房地产价格要上涨;中等城市成为大城市,房地产价格要上涨;大城市成为国家化大都市,房地产价格要上涨。但仅仅是住宅价格的过快上涨是很不理性的!
房地产价格的上涨,也是让这个城市的公民能享受到城市发展带来的城市红利,让公民能够和这座城市共同发展,所以公民买房完全是正确的,是对这个城市的发展有信心的标志。但如何让公民能够合理的享受城市发展红利,而不是做炒房一族,破坏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这就需要政府有智慧的管理和调控了。
抑制住宅房价的过快上涨,只靠堵,是不行的,结果就会像鲧一样,筑的堤坝都会被洪水冲垮,最后以失败而告终。治理住宅房价上涨必须要像大禹一样,要有堵有疏。
因为有通货膨胀的预期,百姓手里都不敢持有太多的现金,都希望利用投资能保证自己的资产不缩水,能有盈余就更好了。国内百姓能投资的渠道也就是股市和楼市(汇市和大宗商品不是普通人玩的),投资股市,不懂公司,不敢投资股票的,还可以选择基金,通过专业管理者投资;投资楼市,却只能投资住宅,因为住宅投资的门槛不高,投的起,而且,历史证明还没有谁投资地产亏了钱!但商业地产的盘子太大,百姓都投不起,没有参与的机会。只有潘总提供了机会,将商业地产打散了卖,虽然租金回报率很不理想,后期的运营很成问题,但依然卖的风生水起,也是走商业当作住宅卖的路线。
想一想,当百姓的投资洪水都涌向房地产的住宅这个渠道时,住宅的价格能不水涨船高吗?
第一次储蓄搬家,造就了中国股市的6124点的高度;第二次储蓄搬家,造就了中国楼市快速上涨,虽然是不是高点不好判断,但风险的积聚是不容忽视的。而风险的聚集中心也正是住宅!
在制定调控政策抑制住宅房价的同时,有没有其他的疏导方式?有!就是扩宽居民投资商业地产的渠道,让“洪水”能够分流。
让居民投资商业地产,潘总的模式是一种,但不具有可持续性。最好的方式是打通资本市场和商业地产的通道,并对商业地产实施政策倾斜。
打通资本市场和商业地产的通道,REITs是一个很好的工具,它首先降低了投资的门槛;其次投资者可以根据具体项目的情况进行投资,而不是像买股票一样被动投资项目;再次,增强投资者的变现能力;最后它还是房地产开发商的退出途径,让商业地产开发能够滚动起来。
对商业地产的倾斜,不是打压,而是扶植,近期为了解决就业问题,中央一直都在鼓励创业,扶植商业地产也是鼓励就业的一部分啊!
中国的经济发展一直强调要拉动内需,提高居民消费,没有商业地产的繁荣,如何拉动,如何提高?对于商业地产的开发应该减税。什么物业税要从商业地产试征更是悖论!
由于房地产市场的过分火爆,已经影响到中国的其他实体经济的正常发展,众多其他行业的大佬们都在投身房地产的行动中,中国兵器摘地,中国移动重组房地产,都是行动的标志;而且由于住宅市场的过分火爆,已经影响到商业地产的正常发展,且不说潘总像卖住宅一样卖商业的销售模式,北京在05年就大量出现用商业地产做住宅的现象,也就是50年产权的住宅和40年产权的住宅,这都已经见怪不怪了,近些年更是出现大量的LOFT产品,利用商业地产规范准许层高5.5米做带夹层的假住宅。
住宅市场是一个终端市场,是不产生收益的,一般而言购房者就是使用者,只有投资买房的,靠买卖房屋产生流动,获得收益;而商业地产是属于平台市场,商业地产只是一个平台,提供场所形成生活中交友,商务中交流,商业中交易,会产生持续不断的收益。而且商业地产的发展能够充分带动国内消费,能够拉动其他行业的发展。
住宅市场是一个个人决定购买的市场,只要是个人决定的,肯定是冲动性的;而商业地产市场是一个集体决策购买的市场,是一个理性购买的市场,是买家在购买前经过充分计算,充分比较后才会做出购买行为的市场。
所以,要想抑制住宅房价的上涨,必须要拓宽投资渠道,要利用商业地产的投资回报和住宅形成对比,让投资者认识到商业地产的价值洼地和住宅的风险,还要打通资本市场和商业地产的通道,推出REITs,最好是股权型的REITs。
有堵有疏,能治水,也能治房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