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育地产的多赢

(2008-08-26 20:30:36)
标签:

教育

地产

房产

博主杨雪以“教育地产能真正实现多赢”为题,召集帖子,我也来凑个热闹。

正如博主所言,本身是互无关系的地产和教育,因为升学择校的压力而被巧妙的结合在一起。究其根本,这是中华民族传统影响的产物,古时就有“孟母三迁”的故事,而现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甚至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都会为后代的教育不惜成本。

在目前的中国,公立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好的医疗资源都是很稀缺的,但是就中国消费者而言,医疗资源主要是针对中老年客户,而且中国人一直都或多或少有“人命在天”的宿命观点,对医疗资源的重视一般;而教育资源,关系到下一代的人生,而且“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的观点已经深入人心了,孩子没进名校是父母的责任,绝不能因为父母耽误孩子。所以相对于医疗资源,教育资源更是对未来的投资,目前的购房客户对教育资源的关注远大于医疗资源。

(目前我们在探讨大厂这个相对陌生郊区大盘的开发规划时,除了挖掘本地区的自身自然资源、文化脉络以外,要为项目引进配套资源,其中教育资源就被大家推举到第一位。)

但是正如杨博主所言,教育地产的经被利益相关者念歪了!

在很多楼盘的推广上,名校都成为了楼盘的贴金标志,成为了楼盘价格的有力支撑,但是在房屋销售之后的教育承诺兑现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变数,有的无法兑现,有的学校并更,有的公立改私营,给购房的业主带来了无法弥补的后悔,更是给房地产企业的信誉和名誉抹了黑。

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变味变质的教育地产呢?

究其原因,本人以为主要有以下几条:

其一、地产项目的快速复制和教育资源的积累发展的矛盾。

由于社会的分工比较完善,设计、勘测、施工、安装、销售、物管等各环节都有专业的公司和机构,所以房地产项目在资金到位的情况下可以快速开发,快速收尾,不需要太多的积累。

而优质的教育资源恰恰相反,很难快速复杂,教育资源的核心竞争力是内部机制和师资力量,内部机制可以复制,但优秀的老师资源可是要经过时间的历练的,所以一所分校的建立不是两三年就能完成的事。

其二、地产项目短期收益和教育资源长期获利的矛盾。

房地产项目追求的是房屋销售形成的利润,所以只要打着名校的大旗,将房屋销售了就万事大吉,而且针对的客户群都是有短期的教育需求的。

而教育资源一旦投入,需要评估长期的生源带来的收益,能否保证长期的有效生源是名校是否设立分校和在何处设立分校的重要依据,所以名校更关注客户群的层次和年龄构成。如果都是30-40岁的客户,会形成短期生源过多,无法消化;而长期生源断档,无法保证。

其三、政府对教育资源的经营没有完全放开。

房地产商和教育资源的对接往往还需要政府作为二传手,所以中间会增加了能多的变数。

 

但是,我个人认为尽管教育地产存在很多操作层面的问题,但这种整体考虑的开发模式还是值得认可。毕竟这种模式是对社会资源的集约使用,学校解决了生源和基础建设的问题;政府解决了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问题;而开发商通过教育配套保证了销售;业主也满足了教育的需求,是一举四得的模式!只是所有的利益相关者要保证诚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