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需惊诧的挟洋人大奖自重现象
(2009-12-31 23:00:14)
标签:
杂谈 |
有媒体报道,目前有不少企业和个人,把在国际上获奖当成了唯一目标,甚至“跑奖”、“要奖”蔚然成风,而据《环球时报》记者调查发现,许多所谓的“国际奖”掺水现象严重,甚至因为中国人的热衷而度身定做,从中渔利。
消息传来,便引来一片惊愕的脸孔,纷飞的口水。骂洋人忽悠的,骂自己人不自重的,从文化上找原因的,从商业道德上斥责的,各有各的说法,各有各的道理。然而说归说,骂归骂,这市场一定还会存在,甚至还可能繁华。取经的人群依旧奔波不惜,拿回大奖的笑脸依旧绽放。
中国人爱听好话,所以从小学就讲究赏识教育,奖励教育。所设奖项也依据学校和班级不同而名目繁多。三好学生奖、百优小学生奖、礼貌待人奖、助人为乐奖等等,甚至按所学科目,也有分门别类的数学奖、语文奖、绘画奖、书法奖、唱歌奖。甚至,升旗有“光荣升旗手”,扫地有“热爱劳动奖”。这样的表奖从小学到大学,一直要跟踪到投身社会。
社会上的奖项,更是让人眼花缭乱。什么电影奖、戏剧奖、文学奖、剧本奖、摄影奖、导演奖、演员奖,各个企业内部的奖项更是不胜枚举。甚至盖座楼,也要能评出奖项。学生时代的评奖也许是一种正面引导,社会上的奖项却有些变味。据说那座臭名昭著的“楼歪歪”,也曾获得过“江苏优秀住宅”奖。至于楼塌塌、楼脆脆、楼倒倒、楼垮垮、楼歪歪、楼裂裂……大概也都有获奖的准备。
至于这奖变味到什么程度,似乎从那些怪异的名称上,便能知晓一二。最近爆出的“上海市苏州河和河南北路新桥”桥墩表面突然开裂。“武汉天兴洲大桥”在对外宣传中称,该大桥创造了同类型桥梁中的四项世界第一。然而就在3个月前,一名细心的65岁老工人,贾满生却发现,在公路桥青山引桥的伸缩缝施工中存在问题。
最具讽刺的是,那个曾要了许多孩子命的“三鹿婴幼儿奶粉”还曾“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由此可见,中国没能获得世界级科学奖,也就不奇怪了。奖项不仅繁多,而且越整越大。连城市也整出了森林城市、清洁城市、文明城市、最具幸福感十大城市。就差没给国家颁一个奖了。最近电视总叫唤,要找一个支点撬动世界经济,给世界一个惊喜,看来有门。
奖是颁发了,获奖者也是眉开眼笑把奖金拿走了。唯独社会公信体系,有点晃荡,不知什么时候也能像“楼倒到”一样。追奖求名、获奖有利。在这样的氛围下,有些个人、企业,到外国去“跑奖”、“要奖”也就不奇怪了。去的人多了,蔚然成风,也就给世界制造了一大景观。外国人由此发现了商机,注点水、挣两钱,也是人家的经营之道。
中国人的词典中,早就有崇洋媚外,仰人鼻息一类的词汇。然而这些年的接轨教育,在改变了人们观念的同时,也改变了一些词语的褒贬。以经济为中心,别管猫狗,弄到钱就是好样的,早已深入人心。从小就树立市场观念,也已经深入到孩子们的校园。婊子因有钱而立牌坊,黑手因有钱而洗白的现象,已经成了让人羡慕的社会现象。在这样的氛围下,再死要面子,就有点活受罪,愚不可及了。
何况现在的市场,是为洋品牌主导的。品牌的力量尚且巨大,获洋人颁发的“国际奖”自然力度更大。于是到外国去,走猫道学鸡叫,花两个钱,弄一个奖,也就给自己的产品,贴上了一个标签。狗仗人势是遗传的生物现象,挟洋自重是新兴的文化观念,到外国去混一个“国际奖”,哪怕掺水,在国内也毕竟能提升忽悠力度,也是一种经济发展的需要吧。
“国际奖”再怎么掺水,也毕竟是一纸奖,与那些实实在在引进的假冒伪劣产品和所谓的先进技术比,纯属小菜一碟。检查一下这些年的引进,大概不会少于掺水的“国际奖”。在经济的佛光普照下,出现什么怪现象,也都不必惊诧。“国际奖”市场,所以能出现购销两旺的景象,不是什么先有鸡还是先有蛋那样的命题,古老而又难缠。没有旺盛的需求,就不可能有市场的形成;有市场而刺激不来消费,也就只能萧条冷落。
无需惊诧“国际奖”掺水严重的现象,没有挟洋人大奖自重的国内需求,也就很难形成这种经营大奖的市场。别没事自以为高明,骂洋人忽悠。子不教父之过,总整那些孩子不好怨邻居,“孟母三迁”的事,没意思。别总骂自家兄弟不自重。自重便挣不来钱。笑贫不笑娼的社会,贫穷压到谁身上也难受。
从文化上找原因,也许能给权力解脱,但并没有说服力。因为中国的古来,便没有挟洋人大奖自重的文化基因,即使几十年前,也没有接受这样的基因遗传。至于从商业道德上斥责人家“国际奖”掺水,更有些可怜。“苍蝇不叮无缝的蛋”,你自己不自尊自立自强,怨人家岂不自讨没趣。
说归说,骂归骂,掺水的“国际奖”市场依旧会存在,“跑奖”、“要奖”的蔚然成风,也不会冷落。注水猪肉不是连打带骂许多年了吗,可谁能保证自己的餐桌上没有。经济学家给中国众多的社会问题诊脉的结果,不是因为市场化不彻底吗,也许彻底一下便能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