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赵本山当年过就图一乐
(2009-01-09 22:56:54)
标签:
杂谈 |
“毕竟作为一个演员,还有那么多人喜欢你,拿你过年,这多好的事。”这是赵本山对辽台记者说的。
这里面的“拿你过年”,是流行在东北的一句土嗑。过年是乐和事,讲究的是吉庆。因此平常相互间开玩笑,常有一方用,“你拿我当年过呀!”以求得在轻松中的自卫,欢笑中的发泄,诙谐中的和解。这里的“年”,大概蕴一点笑料的意思。
赵本山的一句“拿你过年”,显露的是一种黑土地人的质朴、憨厚。自己在春晚舞台上的表演,没有什么高雅可言,没有寓教于乐的本事,更没有艺术家的颐指气使。有的,只是通过自己的表演,逗大家一乐。有乐就好,自己愿意成为人们过年中的一乐。
20年了,赵本山在春晚舞台上,一直用自己不够高雅的艺术,贴近丑角的形象,伴着人们守岁。尽管有时候也感到累,也有没能陪伴家人过年的遗憾,但他觉得,人们能拿他当年过,他能给人们带来欢乐,这就足够了。作为一个演员,这是他的良知和责任。
这种良知和责任,是黑土地培育的结果。冰天雪地中的人们,依靠的是诚实、善良和憨厚、带着泪的欢笑,求得生存、延续生命。而赵本山也正是熏陶在这样的环境下,吸取着乡间民俗的文化营养长大。因此他总不忘乡亲,总是常回家看看。
“我是二人转演员,我就是农民出身。”这是赵本山常说的话。盛名之下,他知道自己是谁。正是这种清醒,使他保持了农民的本色,东北人的特点。有人说,赵本山的艺术土得掉渣,更有火眼金睛者说,赵本山春晚小品有损农民形象,拿弱者的伤痛做笑料。这也实在无奈。赵本山不会芭蕾舞,不懂交响乐,他的艺术只能来源于乡村,来源于真实的生活。
有好心人想让赵本山提升观众欣赏水平,起到提神荡气的作用。这样的好心,也许演艺界中的大腕,高雅艺术的演艺者能完成,但小品演员却很难。小品不过是舞台艺术中的一个功课,只是表演大堂中的一个小元素。虽经二十多年提炼、独立发展,却至今也没能形成独立的艺术体系。它现在所以能受欢迎,全在于短时间内能让人笑。离开了这一点,什么也不是。
相信有一天,一定会有写作高手,大手笔,创作出高雅而能在短时间内,让人连连发笑的作品。当真有这样的作品出现,相信央视舞台一定不能拒绝,赵本山只要能登台,也一定不能拒演。但是,美好的愿望,有待未来实现;眼高手低,不能解决实际问题。本山说:“小品这玩意,别人去演,很多腕去演,可能不适合这个节奏,把人家祸害了。”这也是一种无奈。
现实的问题是守岁。守岁对一些人,一些家庭是必要的民俗。但这民俗,又是在枯燥难熬中完成的。不愿意守岁的人,自可以在高枕中度过。愿意守岁的人,有个春晚伴着自己消磨时间,也不算多余吧。赵本山愿意把自己当成过年的笑料,陪着大家辞旧迎新,也算够意思了。还要让他担起更重的担子,那不如直接从政治院校找演员。
赵本山的担子就是逗你一乐,不愿意乐,遥控器在你手里,扫描一下别的台就是了。何况春晚也不止小品。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本也是生活常态,别钻牛角尖,较死劲。你不愿看的不等于别人也不愿看,你不喜欢小品,不等于别人也不喜欢。你明白“让赵本山消失,春晚塌不下来”的道理,别人也懂。让谁消失,春晚也塌不下来。
塌不下来的舞台是铁打的,演员却是流水的。谁也不要指望永远占领。但想要登上这个舞台,需要竞争,需要超越。优胜汰劣,是自然规律。没有竞争的跑道,也就没有冠军。非要让大个子从篮球场上消失,那得修改章程。赵本山没有非上春晚的瘾。但是,演员的良知和责任,要求他“拿你过年”。
王雅捷说:“其实,不管赵老师和谁搭档上春晚,我们都应该感谢赵老师,他为了给大家带来欢乐,牺牲了自己的时间不说,还承担着一年比一年更沉重的压力与责任,我们给他的应该是更多的宽容和体谅,而不是那么大的压力。”
赵本山说:“只要观众需要我,就说明我的艺术还有存在的价值。我都听观众的,直到不用我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