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随笔/感悟 |
毛陈冰这个名字,这名字背后的故事,大概很多人都知道。但我,却是在十一月一日的凌晨,看过北京电视台的节目后,才知道的。也许晚来的知道更令我感动吧,便有些夜不能寐了。
这是一个年仅二十岁,体内流淌着ABRH阴性血的大学三年级女孩。稀有血型,使她加入了四个稀少血型的QQ群。今年9月14日晚9时许,她的“一家人A群”里跳出的一连窜的“急”字,引起了她的注意。
“急呀,兄弟姐妹们,我内弟媳妇产后大出血,急需要血!”“ABRH阴性血。”……
没等看完最后几行,毛陈冰便在QQ群里打出了“我是这个血型!”几个字。
对方又发来“如果你真的能来,她就有希望了”的恳求。毛陈冰急切地回复道:“没有如果,我一定会来的。”并给对方留下了自己的手机号码。
毛陈冰本以为病人是在她就读的中国美术学院所在地,杭州附近。然而半分钟后打来的手机,却告诉她“在贵阳黎平县”。 去?还是不去?毛陈冰在犹豫了10秒钟后,做出了肯定的回答。
就这样,毛陈冰带着自己的300多元生活费和向同学借的1500元。绕道上海,乘上了飞往贵阳的航班。只身颠簸3000公里,辗转41小时,将自己柔弱娇小身躯中的240毫升血,输入到了一名素不相识的侗族妇女杨昌花体内。
她本来想多献一点,但在献到240毫升的时候,医生感知了她的晕眩和虚脱,便及时停止了抽血,给她喝了糖开水。没一会儿,已经十分疲惫的毛陈冰便在医院睡着了。醒来后,得知患者已经脱离危险,她便连夜赶往了杭州。
消息的传出,是在毛陈冰离开贵阳后,侗族妇女杨昌花的丈夫谢瑞勇,因为一直念念不忘救命之恩,便将这件事告知了贵州一家报社的记者。随后这件侗汉两族血浓于水的事,才在全国诸多媒体上出现。
毛陈冰事迹的令人感动,不只在她的鲜血上,也还有她的那颗冰清玉洁的心。当很多人的心被金钱污浊了的时候,她的心却依旧那么清纯,那么无世俗。正是这颗充溢着世界美好的心,才促成了她远赴千里之外,献出新鲜的血。
她献血的目的,也清澈到了极致。只是为了自己万一有意外状况时以备不时之需,而加入了稀少血型QQ群。为了同命相连,而千里走单骑,远赴他乡去献血。她不作秀,也不激昂,只是觉得尽了一件既有利于人而有利于己的义务。
她的清纯,几乎到了对这个的社会,毫无世俗,毫无戒备的状态。世间的欺诈,人心的叵测,网络的虚拟,文字的谎言,都没能让她那颗善良的心有一点污染,没能阻挡她义无反顾的前行。她太清纯了,清纯得让人感动。
面对这种感动,我沉思良久,总觉得有一点表达的必要,便敲出了上面的文字。冬夜虽是漫长,但我敲完这些字的时候,却看到了天边的一丝亮色。这亮色,虽还朦胧,但却清纯而无污浊。绚烂的时候,必会感动中国吧!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