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西紫茜是大连人,自然便深爱着大连。爱之深,便希望她更美。
近些年,大连的城市建设,几乎成为了中国人心中的模板。大连市民的素质,也受到了外来人们的赞誉。然则,凡事难十全十美。姚西紫茜是记者,又有着国外的生活履历,在她挑剔的目光对比中,总是为自己同胞的吐痰习惯所羞耻。
吐痰之积习已久,似乎连高贵者也莫能例外。中学课本上有《触龙说赵太后》一文,便记录了这件事。战国时期,赵国的惠文王去世,他的儿子孝成王继位,但因为年龄小,所以便由赵太后执政。赵太后刚刚执政,秦国就急忙进攻赵国。赵太后向齐国求救。齐国说:“一定要用长安君做人质,援兵才能派出。”赵太后不肯答应,大臣们依旧极力劝谏。太后便对左右近臣说:“有谁再敢说让长安君去做人质,老妇必唾其面!”
当然,这件事后来经过触龙老谋深算的劝说,取得了圆满结局。但是高贵的一国之君,有往人家脸上吐痰的习惯,却已经记录在案了。中国人的吐痰习惯,是不是从赵太后那时留下的,不好说。但是积习已久,至今依旧还在继续着,却是昭然若揭在各大城市的街边路旁的。
姚西紫茜认为《随地吐痰与道德无关》,更不是中国人的天性。但说它是一种陋习,却是毋庸置疑的。它的不文明,似乎不仅仅在于痰液中含有病菌,也还在于假做自己干净,而嫁祸于人,嫁祸于环境的做法。想到非典时期的飞沫传染,大概至今人们还深恶痛疾吧。姚西紫茜曾在日本生活过,她深知日本没有非典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便是:不随地吐痰。
因此她愿意用自己柔弱的身躯,微薄的呼声,唤起大连市民的自觉性。她更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使大连率先成为无痰城市。她走出去了,义无反顾地穿上工作服,拿起抹布,静静地走入到人群中,擦掉他们随时吐到地上的痰迹。她也把自己的这些举动,记录在案于自己的博客上。因为无论作为日记,还是唤起他人的参与,她觉得都有必要这样做。
孔子说:“子欲立而立人,子欲达而达人。”姚西紫茜认为,擦痰是一件好事,应当让更多的人理解、参与。不仅自己擦痰,还要帮助别人,通过这件事完善自己,只有很多人都参与了,自己的做法才能通达。擦痰这件事,没有必要不留名。因为这不是一件突发的事情,也不是孤立的个案。在与一场延续已久,范围广大的陋习搏击中,倘使仅仅依靠个人的力量,大概难于唤醒人们改变陋习的神经。
不要把姚西紫茜的这种举动,视为在给自己造势。当一个人用阴暗的心理审视别人的时候,大概得出的结论,也不会光明吧。如今姚西紫茜的这种举动,正在为大连的媒体所关注,相信这种关注,必将推动大连尽早成为无痰城市。
为姚西紫茜的这种行动叫好吧,当社会上有更多的姚西紫茜站出来的时候,随地吐痰这种陋习,必定消失!美丽的大连,一定会成为无痰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