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胡服骑射与邯郸学步

(2006-04-22 22:41:59)

想起了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是因为最近“复兴汉服”的话题,正在引起人们的关注。先前的时候,中国人并不曾穿洋装。后来大概要与国际接轨吧,便于一夜之间都穿上了洋装。这样的先例,便是赵武灵王坚持了“拿来主义”,学会了“胡服骑射”,方才西退胡人,北灭中山,成为了“战国七雄”之一。

如今的中国人已经在与国际接轨中,习惯了洋装。却有人又提出了恢复汉服,便让有些人感到不愉快。于是狭隘民族主义,复古主义等等一大堆名词,也便抛了出来。其实汉服也就是一种服饰,当代的人穿上了,也不一定就能风流倜傥成为古人。穿上西装后的中国人,似乎也不具备绅士风度,反而有的时候,因为穿了假名牌,而被人家羞辱。

实际上,赵武灵王推行胡服,目的在于骑射;在于通过服饰的改变,以适应大规模的骑兵作战需要。因此这种胡服,也不过就是一种军装,却与老百姓的生活无涉。老百姓穿什么,自有自己的生活习俗,适应本民族的文化要求,方便过日子就行了。远不是现在男女老幼皆着洋装,一幅古怪的样子。

赵人着胡服,意在“伏胡”;今人穿洋装,却意在与人家接轨。这样的反差,也实在内蕴深刻。其实接轨与否,似乎与服装的关系并不甚紧密。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席位的时候,坦桑尼亚的代表萨利姆,还特意换上一身中山装,与黑人兄弟们又唱又跳,以示庆贺。

此后站在联合国讲台上的中国代表,也并不曾穿洋装。尼克松应邀访华,甚至1978年中美两国发表《中美建交公报》,也没有因为服装的问题而受阻。因此穿洋装似乎也并不一定就接轨了,汉服大概也不等于复古。倘如这里面包含一些复古的内容,大概洋装的产生,也是一种古代的产物。那不过是人家用自己的经济实力,把本民族的服装推向了世界。

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的地方,还曾经发生过一个“邯郸学步”的故事。据说当时邯郸那个地方的人走路很好看,燕国寿陵便有个少年,到那里跟人家学习。可是,他不仅没能掌握人家的步伐,反而忘记了自己原来走路的形态,结果“直匍匐而归耳”。如今的中国也从海外回归了很多学者,这些人是不是“匍匐而归”,不知道。但是 中国人的民族习俗,古老文化,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消失,却也为人们所痛感。

最近“复兴汉服”的话题,沸沸扬扬,大抵是因为有人设计了一套“中国式学位服”,并将其流传到了网上。于是拥护者觉得设计漂亮,很有特色。反对者便祭出了狭隘民族主义,复古主义等等大棒。其实如今流行的“学位服”,大概也是古代外国的产物。穿外国古代的衣服便算进步,穿中国古代的服饰便是复古,这样的分野,总让人觉得不够科学。

大概联合国对“学位服”,并不曾做出过统一的格式要求吧。因此中国人要自己设计出一套“学位服”,似乎也不应当受到诘难。穿上自己的“学位服”,赢得的是自己国家的学位。穿上外国式样的“学位服”,也并不等于就赢得了外国的学位。尤其穿了人家的服饰,却不被人家承认,便更有一点讽刺了。

“中国式学位服”,也不过就是一种特殊场合的需要,却不一定就此便能激荡出一股汉服热潮。倘使如此,反对者也大可不必奔腾咆哮。穿衣戴帽,各有所好。人家觉得汉服好,愿意穿,也是人家的自由。倘若觉得穿洋装,可以威风八面,也尽可以去穿,大概旁人也不好阻拦。服装尽管凝固有民族文化的内涵,附着有民族的情感,但并不一定也孕有很多政治内容。倘若因为服装的选用,便要上升到政治的对话,便有些让人不寒而栗了。

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并没有上升到政治高度,也不一定是为了与世界接轨。他的目的,全在于军事。倘使把胡服骑射用到今天,大概便有点邯郸学步了。那样的结局,却容易出现忘记了自己的走步,而跟在人家后面爬行的局面。当真那样,岂不徒增笑耳。



=16][/size]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