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强是卫生部部长,自然便有权力决定老百姓的健康。因此他说的“如果再建一个特别低水平的保障制度,老百姓也不会满意,但是建高水平的,无论如何做不起来”,便有些让老百姓怆然心寒,甚至有些不知所以然的感觉。
因为这样的话,出现在别人口中,尽可以如风清云淡,旋即而过。出现在事关老百姓身心健康人的口中,便有些实践的力量了。而实践的结果,很可能是“低水平的保障制度”不能做,“高水平的”做不来。结果自然是全民医疗保障制度,在中国,不可能。
不可能,便不可能吧。因为老百姓虽然有生命,但对他的养护,却是大权在握于卫生部的。既然卫生部说不能做,也便不做了。但是把不做的理由,假托于“如果再建一个特别低水平的保障制度,老百姓也不会满意”,便有些让老百姓感到委屈。因为这样的做法,很有些强制性的,让老百姓自己掴自己耳光的意思。
因为老百姓并不曾有过,对低水平的医疗保障制度,不满意的心理。“看病难、看病贵”,那是建立在老百姓没有钱的缘故上。倘使有了钱,“看病难、看病贵”,的感觉,自然也便消失了。没有钱的人生了病,当真遇到一个不要钱的医院,那不欢天喜地,才怪。饥饿的人,是不会择食的。没有几个人能蠢到,饿了的时候,非要吃麦当劳。
老百姓在饥饿的时候,所以想不到麦当劳,那是经济基础决定的。“行船走马三分命”,农民面向黄土,仰望蓝天的恩赐;下岗工人,游逛在街头,靠打零工寻碗饭吃。生活尚且在艰难的维持中,何况麦当劳乎。他们的生病,自然也不会像公务员,国企高管那样,在公费的关照下,优哉游哉地度过。
“越穷越没有,越冷越尿频。”这样的现象,也许是因为营养的不够丰富吧。于是病魔缠身,也便成为了穷人生活的一部分。当此之时,遇到一个“低水平的保障制度”,他们大概不会拒绝吧。有人说老百姓“因病致困,因病返贫”,这里面倘如不是讽刺,便是瞪着眼睛说瞎话。因为他们本也不曾富余过,常常是刚生病到医院,便因为拿不起医疗押金,而眼巴巴地把小病拖成了大病。
因此,“如果再建一个特别低水平的保障制度,老百姓也不会满意”的说法,大概便有些太看得起老百姓了。本来就是一些“小病扛着,大病等死”的人,还要寻求“高水平的医疗保障”,这也可能是一种病态的奢望,不知道天高地厚的心理作祟的结果吧。老百姓的书读得确实不多,但量体裁衣,量力而行的道理,也还是懂得的。他们绝不可能幻想出,生了病,便到国外治疗的愿望。
外国的医疗水平再先进,大概也是不可能包治百病。因此,老百姓并不曾奢望,到高水平的外国医院。能够有个免费的医疗机构,他们是绝不可能寻求价格昂贵的医疗机构的。因此, 印度人能够享用的那种全民免费医疗制度,尽管是低水平的,倘若在中国实行,老百姓大概也会求之不得吧。
卫生部部长高强,这次推出的“如果再建一个特别低水平的保障制度,老百姓也不会满意,但是建高水平的,无论如何做不起来”的理论,便是在3月4日上午举行的政协分组讨论会上,当有人问及印度的全民免费医疗制度时,提出的。他的这个理论,究竟是讥讽那种“但这个免费医疗制度是低水平的,治疗手段简陋,药品廉价”,还是一种真实的说明,不好说。但是“如果再建一个特别低水平的保障制度,老百姓也不会满意”,却以毋庸置疑的口气,代表老百姓认定了。
这样认定的结果,便是把老百姓那种“低水平的免费医疗制度”的希望认定没了。于是老百姓也便自然会感到怅然,感到寒心。因为他们本也从未有过高档的医疗保障期盼。不要说像印度那种“低水平的免费医疗制度”,即使像计划经济时期那种医疗福利也行。但是这样的希望,如今也被一句“老百姓也不会满意”,给否决了。
也许如今的中国,一部分人已经极大地富裕起来了吧,于是一种大款心态,也便应运而生。但是这种大款心态,出现在卫生部官员的身上,可就暗淡了老百姓的最低医疗保障希望。因为老百姓并没有都极大地富裕起来,他们的经济地位决定了他们,只要能有个低水平的医疗保障制度,也就感恩不尽了。
size=16][/size]
前一篇:半夜发现apei点名了
后一篇:被静夜思萧语点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