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继红老师走了,带着教师的尊严、带着学生的热爱,永远地离开了她深深眷恋的教育事业。她只是一个普通人,她所在的学校普通,她的家庭普通,甚至连她离去的方式也很普通,但是她却赢得了人民的热爱,人民的尊敬。使得我们在泪流满面中,再送她一程的时候,似乎除了哽咽,再也没有更好的方式表达我们的敬意了!
山河悲泣难留英灵长存,英灵已逝却在激励着后来者更好地前行。我们惋惜杜继红老师的离去,却也不得不思索,如何更好地把杜继红老师未竟的事业完成。纵览当今的教育,似乎总有些茫然,弥散在人们的心头。像杜继红老师这样能引起整个社会感动的,应当不乏于教育界,像他那样扑倒在教育事业上的,也不在少数。然而,即使媒体偶有披露,却也如过眼云烟,稍纵即逝。而一些教育界败类的恶行,却被很多人热心炒作,以至把教师这个神圣的名字,污染得阴云密布,妖气冲天。
“洪洞县里无好人”,如今的教师队伍,正在被整体性的“妖魔化”着。仿佛他们既是一群教育弊端的始作俑者,也是既得利益的受益者。然而杜继红老师的逝去,却恰恰在说明,教师的生活依然清贫,他们除了菲薄的工资,似乎并没有别的进项。杜继红老师平时的吃菜,大多是亲戚们送的白菜、萝卜。她去世后,学生们用自发的捐款,为她的儿子买来两套棉衣、两双棉鞋以及火腿、饼干等。学生们的眼睛是亮的,他们知道她的家庭缺少什么,但却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她生活的拮据。
近些年,教育似乎已经成为了暴发户,人们竟然将其与卫生、房地产一起,诟病为“三座大山”。然而教师却只能成为这大山上的一粒尘土,并没能享用到大山的伟岸。大山中的云波诡谲,却把教师放到了一个尴尬的境地。一些无休止的考核,以对他们不信任的方式进行着。莫名其妙的末位淘汰制,更给他们带来了一种朝不虑夕的忧患。他们只能用自己的兢兢业业,消耗着生命,维持着岗位和尊严。杜继红老师便曾经昏倒在讲台上,休息一晚上,第二天,又早早走进教室。尽管这是她境界的一种体现,却也客观说明了教师的辛劳。
班主任、3个班的物理、教室辅导、200本作业,这样的工作量,倘如是当今学校的一个缩影,大概再说“妖魔”,也就只能说是工作“妖魔”或曰工作狂了。这样的劳累,大概是一种教师的别无选择吧。知识改变命运,而对知识的承认,却完全在于考试。倘使考试能力弱化,大概想改变命运也难。于是家长的要求,孩子的前途,也便决定了教师非拼命不可。他们总不能用自己的惰性,把孩子们改变命运的机会,逍遥得所剩无几吧。于是加班加点,也便成为了老师助推学生考试的方法,教师的机体,却也在这样的运行中,一点一点的损耗。
倘如这种损耗,能得到认可,似乎也没有枉费教师的一片辛劳。然而当今的中国教育,却在经历着世界教育史上从未有过的历程。一家一个“小皇帝”的珍重,正在考验着教师的心理承受力和感情分配力。他们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还要适应“小皇帝”的品性,摸索出一条培养“小皇帝”的途径。在身心俱疲中,“小皇帝”稍有不满意,便可能引来家长对学校、对教育的责问。而教师却可能因此而承受处罚,甚至下岗。人们只能从媒体上看到孩子受到的伤害。却不曾了解到教师的悲惨结局。
感谢滑县万古镇的孩子们,是他们用自己寒冷天气中的一跪,体谅了老师,关爱了老师,把阳光下最美好的职业,重新赋予了老师。300多名学生,黑压压地跪地两个多小时,这是怎样的一幅激荡人心的场面,这是怎样的一幅催人泪下的场面,这是怎样的一幅师生情深的场面?这种场面,倘如不能说,教师是天底下最阳光的职业,怕是于天理良心,都不安吧。何时这种光芒,不是发自学生,而是制度下的普照,教师的职业光辉,将会更加灿烂。
感谢杜继红老师,你用辛劳,用职业精神,用你年轻的生命,赎回了教师的尊严,赎回了社会的良知,也驱散了那股“妖魔化”教师的歪风。教育有病,不等同于教师也有病,对教育的用药,不能用到教师的身上,“妖魔化”教师的恶流,只能是对教师人格的不尊重,却与教育的发展毫无益处。今天,当我们泪流满面,凝视着你远去的背影时,只能深情地祝愿你,一路走好!
杜继红老师,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