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几朵歌声做调料
(2011-10-14 12:17:45)
标签:
餐饮火吧李天琪散文美食 |
分类: 诗歌 |
餐饮业的发达,让店名也变得丰富多彩起来,如果没有相关的经历或者一定的胆量,你还真不敢走近它。比如这个“火吧”,初看店名,你一定以为是一个歌厅或者是一个火锅城呢。猜得没错,它既是火锅城,又是KTV。
以前,每次路过甘南路,都被一些温馨、优雅的店名所吸引,也难怪,谁让它是兰州著名的酒吧一条街呢。说是酒吧街,其实最多的咖啡屋。
印象中,这里有最著名的辛巴克,昨日重现等,像一米阳光,揽月都是后来才出现的,应该算是这里的小字辈。
与南关十字喧闹的夜市相比,这里的环境是安静的,与流光溢彩的东方红广场相比,这里的灯光又是昏暗的,喧闹、嘈杂、霓虹,于这里是不相宜的。
一个人的夜晚,我喜欢在这里徜徉,虽然在路上,但我并不觉得自己就不是这里的一个消费者。隔着巨大的玻璃墙,看着那些慵懒地躺在厚厚的沙发里的红男绿女们无声的交流,想着他们有着怎样的故事在温柔的灯光下流淌,谁说不是另一种阅读和享受呢?!
这里除了咖啡屋和酒吧,还夹杂着一些品质生活的小店,比如日本料理和韩国食品,店面装潢考究,货品摆放均按异国情调陈设,随便走进去,恍若有种置身异国他乡之感,与这里的氛围搭配的恰到好处。
倒是有一个叫“火吧”的店招夹杂其中,很是扎眼。每次坐车路过,我都禁不住浮想:火吧,该不是玩火的吧,玩火者必自焚,这是多危险的游戏啊!也许是烤吧,但它分明在地下,也不适宜啊!跳吧,唱吧,舞吧,说不定是一个舞厅呢!热舞、劲舞、艳舞、辣舞,难道不火吗?猜测毕竟是猜测,我为自己的无限的想象感到好笑,也为自己的无知和迂腐感到羞愧。
谁能想到呢,有一天,居然我也会走进这个让人为之浮想的地方,不但一窥究竟,而且还跟着“火”了一把呢!
长假期间,好多没有见面的朋友聚在了一起,最常见的方式当然是去哪里好好搓一顿,然后去什么迪吧或者啤酒城疯狂一回,我不知道,现在的人们聚会休闲除了这种最常见的方式外,还有什么更新鲜和刺激的花样。
因为女性居多,火锅自然成为大家的首选。面的七拐八拐,在正宁路与甘南路口停了下来,这不是那个谜一样的火吧吗?难道这里也有火锅?我为自己的孤陋寡闻感到好笑,赶忙收起脸上的疑惑,唯恐在朋友面前露出自己的小来。
必须承认,有时候,望文生义也会兔子撞在树上,尤其是那些含而不露的疑惑在悄无声息里得到证实,那种窃喜和意外让自己都暗暗吃惊。原来这是一个集餐饮娱乐为一体的量贩式的KTV城。吃喝玩乐一应俱全,商务、休闲、娱乐一站式服务到底。心下思忖,现在的商家真是无所不用其极,只要你成为他的顾客,狠不能一下掏干你的腰包才肯罢休。
这不由我想起往日那些与朋友聚会的情景来,坐在宽宽的餐桌前,掂着空空如也的肚子,那些久违的想念和亟需分享的话语,往往被一缕缕从后厨飘出的香味与一波波袭来饿意,早已搅扰的妄顾左右而言它了,哪来分享相聚的快乐,唯有吃才是正道,品茗聊天,蹦迪K歌,往往是在酒足饭饱之后的事,与吃饭无关,与饭店无关。
只有火锅,才有机会让时间慢下来,让忙碌的嘴唇腾出些许的时间,让记忆随着缥缈的蒸汽回到往日,回到那些让人欢喜让人忧的日子里。即使如此,吃,仍然是餐桌上的主题,说抑或聊,充其量是在点菜与续菜中间的一个缀而已,与真正的敞开心灵的栅栏和放松身心的需求相去甚远。没有说完的话,或者最重要的事,必须换一张桌子才能掏出来,才能盛放下。
现在不一样了,面前的这个“火吧”,让我看到了吃得顺心,聊得舒心,唱得开心,让我看到了餐饮的变迁,娱乐的本源。我记得东北有种美食叫东北乱炖,用来形容这种聚餐形式很恰切,不同的是这里炖的不仅是菜,是歌声,更是快乐。
你看,一边聊着,一边吃着,一边唱着,柔和的灯光,浑厚的音响,柔软的沙发,沸腾的锅仔,吃好了就唱,唱够了就把自己陷在绵软浑厚的沙发里与相好的窃窃私语。总之,不能叫嘴闲着,只要你嘴上功夫好,口福、眼福、艳福让你尽享,只要你神经系统正常,味觉,视觉、听觉,让你遍尝。
在一个食不果腹的年代里,吃饭是为了活着;在一个物质丰腴的时代里,吃饭是为了生命变得更加精彩。没错,我们过去吃饭何尝不是为了活着而吃饭,对于稍微年长一点的人来说,他们无不经历了这样一个吃的历史:吃饱,吃好,吃营养,吃健康。火吧的经历,让我明白了,吃健康还不够,我们还要吃快乐。一个再健康的身体,如果不快乐,充其量是一具没有灵魂的肉体。
朋友小石一边拿着话筒高歌着李娜的《青藏高原》,一遍往沸腾的锅仔里添加着新鲜的鱼头,我突然想起一句诗来:抛几朵歌声做调料,煮出滋味别具的佳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