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要让自己的思想裸奔——兼致一箪

(2011-07-09 18:10:54)
标签:

季羡林

一箪

诗歌

思想

裸奔

李天琪

文化

分类: 散文

不要让自己的思想裸奔——兼致一箪

李天琪

上一篇博文谈的是《寻找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主要是针对自己写诗的一些经历而发的感想。因为我越来越发现,愈是喜欢,愈是艰难,读的越多,写起来越吃力,精神越是紧张,只有在这些散漫的文字里,精神才能得到放松,一些纠结的思想才能得到纾解。

因为时间仓存,有些想法没有谈透,有些地方没有触及,让人感觉文体也有上中下,写作也分三六等,散文家一箪的点评,让我有了一些新的想法。

一箪这样说:以我的体会和经历,缪斯女神光顾了,你不想写都不行,因为这个时候有激情,有真情实感需要用诗歌来表达;刚参加工作时写过很多诗歌,后来就改写散文了。2009年某天缪斯女神突然光顾突然就写诗了,今年就写的少了,几乎写不出来了。我不是为诗而诗的那种人,我认为有些东西非得用诗歌来表达,而另一些则必须写成另外的形式,散文或者随笔,诗歌是阐述不清楚的。而现在的情况是只要是诗人,好像什么都用分行或者为了证明自己是诗人,所有文字包括杂文、日记、随笔、口水都用分行。一个人诗歌写的再好,如果不会写散文随笔,其文字功底是值得怀疑的。

一箪说出了我想说而没能说出的话,缪斯女神光顾了,你不想写都不行。这是真话,更是实话。问题是,每当灵感闪现时,我企图抓住它,但常常有种无力的感觉,类似梦中的奔跑,心有余而力不足。说明白点就是,写出的诗歌常常不能表达当时的感觉,不是歪曲,就是蹩脚。自己的诗歌,常常令自己汗颜,更别说晒在网上,发在刊物上了。

和一箪一样,我也有过一段相同的经历,写过一段时间诗歌后,就放弃了。这段经历,恰与当代诗歌遭遇寒冬期大体一致,不过我离开诗歌不是经济上的原因,更与诗歌大环境无关,而是与工作有关,与自己的感受有关。比如,关于新闻,你总不能用诗歌来报道,倒是因为工作,让我发现了散文的魅力来,做记者期间,诗歌写作被散文慢慢取代了。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和博客的出现,曾经有过诗歌梦想的年轻一代,又从消失的地平线上出现了,曾经操弄过缪斯竖琴的诗歌爱好者重又拾起了那把丢失的吉他,借用诗人洪烛的话来说就是:诗歌在经历了上世纪80年代的繁荣到90年代的萧条后,新世纪以来逐渐升温,呈现出春回大地之势,似乎有望恢复八十年代的辉煌。

藉着博客时代的到来,诗歌能否恢复八十年代的辉煌,我不敢说。但一个自由写作,自由发表的时代已然来临,所谓的地下写作、私人化写作,毫无保留的暴露在了阳光之下。选择适合自己的言说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你要一个中国农民在结婚纪念日送给妻子一束玫瑰花来表达那份感情,如果不被外人笑话,也会被妻子讥为神经病的。

诚如一箪所说:“一个人诗歌写的再好,如果不会写散文随笔,其文字功底是值得怀疑的。”我想,在一箪心里,也并不是把散文奉为写作的圭臬,但一个连思维逻辑都混乱不清的写作者,是很难写出真正的好诗来!误打误撞,终不是长久之计。

那么,什么才是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经历和体会,任何勉强都是带着镣铐的跳舞。比如,有的人喜欢用诗歌这种形式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理解,有的人适合用散文的方式表现对生命状态的本真书写,有的人习惯用小说的方式建造童话的巴比塔,而更多的人则喜欢用随笔和日记来记录自己人生的轨迹。

当然,我的意思并不是说写作适合哪种范式就画地为牢,固步自封,小说家写写散文,或许会有新的发现,散文家有了思想的火花和灵感写写诗歌,也许会有林暗花明之感。

在演艺界有一个词儿叫串烧,在地下音乐厅也经常看到一些艺人跑场子,我们的作家诗人时不时客串一把,说不定会找到更适合自己呼吸的方式呢!我喜欢的物理学家李淼,他研究的是天体物理,但他写的诗歌不亚于一些被称之为著名诗人所写的作品,他的俳句几可达到过目难忘的地步。

被尊为国学大师的季羡林先生,研究了一辈子古文字、梵文以及佛学,但令他自己也没想到的是,他晚年写的那些散文,让他走进了世人的心中。大学者张中行也是,他的《负暄琐话》、《流年碎影》、《禅外说禅》意外成就了他作为杰出散文家的地位。

总之一句话,要写好诗歌,先要打好底子,就像抹墙,别看那些表面的光鲜,那全耐底子的厚薄!再好的思想,如果没有深厚的语言功底,都是光天化日之下的裸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