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华远古文明的链接整合与启示

(2025-03-26 10:25:25)

中华远古文明的链接整合与启示

郭 辉 东

同地球上其他人群一样,中国人的祖先也是一代接一代从远古走过来的,走向进步,走向文明,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物质文明和熠熠生辉的精神文明。本文采用以类相从,时代为序的纵横比较研究法,以5000年前后的中华远古文明为中心点,把古史传说、经史典籍与地下文物的历史碎片由点到线再扩展到面地进行链接整合,将中华文明作为一个可以扩展到过去和未来的统一过程,求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有益启示。

一、中华文明是中华大地各兄弟民族的祖先共同创造的人类文明奇葩,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古文明

人猿相揖别已有500万年的历史。最新的遗传基因研究表明,300多万年前东非的阿法种南猿是人类的直系祖先。最迟在170万年前,直立人的足迹已到达中国大陆。到一、二十万年以前的智人阶段,其分布已遍及中国大陆的大部分地区。中国的古人类从直立人,经早期智人至晚期智人是连续进化的,距今170万年的元谋人、100万年的兰田人、50万年的北京人、28万年的金牛山人、18万年的山顶洞人及丁村人、大荔人、马坝人等的发现,说明中华大地是人类进化的重要地区之一,中华民族起源于中国大地,并非来自今日中国域外任何一方。中国旧石器时代人类和主要文化遗址分布见附图1(来源:华夏文明史第一卷第21页)。

从公元前3500年至公元前500年之间,人类历史上先后出现了多个灿烂的文明发祥地。古中国、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等四大文明古国,是当时最先进的、最早的文明摇篮,还有爱琴文明和印第安文明。中华文明是中华大地各兄弟民族的祖先共同创造的人类文明奇葩,中华文明具有独立起源、持续发展两大特色,而其他古文明却中断或衰落了。印度古文明到公元前1800年出现衰落之象,古巴比伦文明公元前1000年左右便中断了,埃及古文明公元前500年便衰亡了,爱琴文明持续时间仅2000年左右,玛雅文明持续时间仅1000年。世界上也没有那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长期保持大致相同的国土疆域,5400多公里的黄河与6300多公里的长江及其流域是中华大地的腹心,母亲博大胸怀中泉涌出来的乳汁,哺育中华儿女世世代代生生不息,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和30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域为中华文明的演进提供了丰富物质资源和广阔活动场所。

二、5000年前后中华文明区的空间位置表明,中华文明是多元起源、多区域不平衡发展

大约距今5000—4000年间,相当于炎帝、黄帝至尧舜禹时代,黃河中下游出现了一个文明程度较高的华夏族,其周围有东夷、南蛮、西戎、北狄等许多不同族类的人群,他们与华夏族长期交往、斗争、融合,逐渐发展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公元前2070在今河南西部、山西南部、山东西部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中国现今的疆域是5000年来以华夏族为主体的政权与周边各族的部落、部族在长期融合过程中逐渐形成的,20世纪初中华民族之名逐渐演变成中国诸多民族的总称。

炎帝、黄帝、尧、舜是夏朝以前的古帝王,处于距今8000年至4000多年的承前启后时期,母系氏族制正转变为父系氏族家长制。黄帝草创的国家,到舜时已趋完备。夏王朝崛起之际,正是中国社会由石器时代向青铜时代过渡、由酋邦社会向国家社会转型的历史时期,推选首领的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代替。先秦典籍记载:“当禹之时,天下万国”(《吕氏春秋·用民》);“古者天子之始封诸侯也万有余”(《晏子·非攻下》)。所谓“万国”,盖言古国之多也,当然是个约略之数。所谓的“国”,其实是以城邑为主体、实行姓族统治的氏族部落或酋邦。

距今一万多年至八千年前,长江、黄河流域已经种植稻谷、栗沗和饲养家畜,使人最终与动物界分离,逐步开始了文明历史的演进过程。水稻的人工栽培历史已有12000多年,粟类栽培的历史已有7000多年,小麦、大麦、高梁、稷的栽培历史至少也有5000多年。主要遗址有玉蟾岩万年仙人洞及吊桶环、河姆渡、良渚大地湾半坡、大汶口等等。从我国新器时代文化的分布和特征来看,中华民族的文化摇篮不是一处而是多处,是多元起源、多区域不平衡发展。中国新石器时代主要遗址分布见附图2(来源:华夏文明史第一卷第101页)。

三、三皇五帝活动的年代在距今8000年至4000多年,蚩尤与炎帝黄帝同是中华民族形成之初的人文三祖

距今八千至四千年前,中华大地出现了伏羲、女娲、炎帝、黄帝、蚩尤、颛顼、帝喾、唐尧、虞舜、大禹等创世英雄和历史伟人或圣德之君,人们称之为人文初祖或三皇五帝。有关三皇五帝的几个组合,去掉重复的,一共有13位古帝。比较通行的三皇是指伏羲、女娲、炎帝;五帝是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五帝之一的虞舜是被大多数人认同的,湖南永州九嶷山考古发掘表明虞舜是五帝中唯一有秦汉以前陵庙和地下文物相印证的。从伏羲到尧舜禹,起止年代为公元前5341—公元2146年,距今已有4100多年。

从典籍记载和各方面研究成果看,以农耕文化起家的中国南方在5000年前已相当发达,在与以黄帝为代表的北部地区游牧民族的几次大战失败后,南蛮后裔退居中南和西南。

四、中国神话体现的献身精神和尚德精神,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特性

传说史料有别于信史,往往可能保留一部分世代口头相传的信息。远古神话传说反映了那个时们对征服自然和改造社会的愿望,中国神话一般分为神话、传说、仙话三种,显示为对某种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解释。

中国创世神话主要有天地开辟神话和人类文明起源神话,诸如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补天、隧人氏钻木取火、神农尝百草、涿鹿之战、后稷播种、仓颉造字、共工头触不周山、精卫填海、夸父追日、后羿射日、愚公移山、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牛郎织女大禹治水等等。最初的文字记载可在《山海经》、《尚书》、《史记》、《礼记》、《楚辞》、《吕氏春秋》、《国语》、《左传》、《淮南子》等古老典籍中找到,优美浪漫动人的神话故事,生动地描述了包罗万象的瑰丽世界。

神话是民族特性的反映,中国神话传说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特性。西方神话尤其是希腊神话,对神的褒贬标准多以智慧、力量为准则,中国神话对神的褒贬则多以道德为准绳。中国古人格化的神话人物,都是崇高和圣洁的,他们身上具有纯洁品性和高尚情操。他们从不戏谑人类,更不会嫉妒和残害人类。在个人私生活上,他们十分规矩和检点,十分注重品行和德操修养。当人们向他们看过去的时候,只会仰面向上,而不会有丝毫的不恭不敬。

中国古诸神所普遍体现的献身精神,是世界其他民族的神话英雄所不具备的。中国的创世神话,是以牺牲创世神的肉体来完成天地开辟和万物创造的。中国的开辟大神盘古和创世女神女娲,开辟天地和造人补天之后,都将自己的身体化成大地万物。古的神话英雄或远祖,伏羲、女娲、燧人氏、伏羲、炎帝、黄帝、尧、舜、禹,莫不如此。燧人氏发明火历经种种磨难,炎帝发明农业种植和草药一日而遇七十毒,大禹治水十年奔走三过家门而不入。

中国神话的尚德精神影响着人们对历史人物的品评与现实人物的期望,决定着社会对人们进行教育的内容与目的,甚至影响着20世纪以来中国现代文明的走向。那些为社会进步、为人类幸福而献身的英雄,备受人们的赞颂。追日而死的夸父、射日除害的后羿、以木石填海的精卫,都在人民心中占据崇高的地位。那些残害人类的神蛇、怪兽一般的反面人物,如果不被英雄诛灭,也会被历史文化所诛灭。

五、中国自古就有修史传统,文献古籍记载中华文明已有近7000年的历史

中国自古就有修史的传统,自有文字产生以来留下了浩如烟海的文献古籍。把《周易》、《山海经》和诸子百家记载的历史碎片加以连接,中华远古文明的真实面目就越来越清晰。就当前传世的典籍来看,《周易》的成书年代最为久远,成书距今已有约3000年的历史。据史料记载,在周易之前,还有夏易《连山》和殷易《归藏》,说明在距今约4000年《易》已成为原始的文献载体。《尚书》记载的是尧舜禹时期的史实,《竹书纪年》基本准确记载了从尧到周幽王历代帝王世系、在位年数,还补充了《尚书·尧典》和《史记》所缺少的内容。

周易》乾封条有"天下文明",这就是文明"一词的出处。《易传》载: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盖取诸《离》。

《帝王世纪》载:伏羲氏作瑟,三十六弦,长八尺一寸。

《世本》载:女娲作《笙簧》。

《易·系辞》载: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刳木为舟,剡木为楫,舟楫之利,以济不通,致远以利天下,盖取诸涣。涣就是木浮水上,象征着筏和船。

《易经·系辞》载: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

《淮南子·修务训》载:古者民茹草饮水,采树木之实,食蠃蚌之肉,时多疾病毒伤之害。于是神农乃始教民播种五谷,相土地[]宜,燥温肥硗高下,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

《商君书·画策》载:神农之世,男耕而食,妇织而衣,刑政不用而治,甲兵不起而王。神农既没,以强胜弱,以众暴寡,故黄帝……内行刀锯,外用甲兵。

《拾遗记》卷一载:“黄帝采首阳之金,铸为鸣鸿刀”。

《史记·封禅书》载:“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上者七十余人”。

《墨子·非儒》载:古者羿作弓,伃作甲,奚仲作车,巧垂作舟。

《通历》载:帝喾造埙。

李斯《仓颉篇》载:仓颉作书,以教后诣。

《淮南子·本经训》载:“昔者苍颉作书,而天雨粟,夜鬼哭”。

《淮南子·泰族训》载:“苍颉之始作书,以辨百官,领理万物”。

《竹书纪年》载:帝舜二十五年肃慎氏向舜贡献过弓矢。

《世本·作篇》载:“舜作陶”,“鲧作城郭”。

《初学记》卷二四引《吴越春秋》逸文说:“鲧作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此城郭之始也”。

《淮南子·本经训》载:“舜乃使禹疏三江五湖,辟伊阙,导廛涧,平通沟陆,流注东海。洪水漏,九州干,万民皆宁其性。是以称尧、舜以为圣”。

《越绝书》载:大禹时,“以凿伊阙,通龙门,决江导河,东注入海”。

《史记河·渠书》载:大禹治水时“陆行载车,水行载舟”。

六、考古发掘的地下文物证明,中华文明史不只五千年,远古初始文明的起始时间至今已有八千至一万年以上

现代考古学的新成就,好比一部又一部“无字地书”。中华灿烂的远古文明大多深埋在古老的泥土之下,20世纪迅速发展的中国考古学,为我们解读中华远古文明提供了打开历史之门的钥匙。近百年来考古发掘的地下文物,遍及全国各地的史前遗址有7000多处,地下文物给古史传说提供了最有说服力的证明,远古文明历史比文献古籍记载的时间要长得多。只要采用国学大师王国维倡导的“取地下之实物与地上之遗文互相释证”的二重证据法,进行实事求是地鉴析和印证,就能作出令人信服的结论。考古发掘一次次证明:构成中华文明诸要素发生和创始的时间,比古籍史典所记载的要早得多;中国文明是多元一体的,黄河、长江流域等不同的文明发源地有六、七个之多;中华文明史不只五千年,远古初始文明的起始时间至今已有八千至一万年以上;中国农业发源最早,陶器制造时代最早,文字发明最早,乐器发明最早,玉器为世界独一无二,冶铜与西亚基本同步。

中国100年来的一系列考古重大发现都为上述史籍记载提供了强有力的佐证。比如: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唯独汉字青春永在;舞阳贾湖七孔骨笛已显现八千年前中国音乐文明的曙光;澧县古城墙的发掘证明我国远在距今6000年多前巳有城墙和城市的出现。道县玉蟾岩遗址三次考古发掘表明人工栽培稻距今已有12500多年,是人类从事农业生产所得的最早收获;原始陶片已有1.8万年的历史,是迄今发现的人类最早的陶器制品之一。

七、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有益启示

(一)世界文明史的发展是有规律的,但在一定条件下的空间和时间段能够加速发展。


(二)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伟大而美丽的梦想,中国的未来和对世界的贡献都将不可限量。


()中道而行、执中行权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现实意义。


() 王道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胜之道,当今中国呼唤践行王道的中兴领袖


()史学研究者和大智大德者,应当脚踏东西文明,做宇宙大文章,既要跳出东方,也是跳出西方。

人类文明发展的不平衡,决定了文明中心的位移是一种历史的必然。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多元文化的国家,只能在共生共荣共和共赢的道路上取长补短,不断发展。世界文化的统一性和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文化未来发展的基本色彩,文明的多样性是人类之福。21世纪是东西方文明重新整合的世纪,史学研究者和大智大德者,应当脚踏东西文明,融古融今融东西,做好宇宙文章,既要跳出东方,也是跳出西方。


主要参考文献

[1]司马迁著,史记,岳麓书社,1988年;

[2] []阿诺德·汤因比著,历史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

[3]中国历史博物馆编著,华夏文明史,朝华出版社,2002年;

[4]虞舜大典·古文献卷,万里、刘范第辑录点校,湖南省舜文化研究会、山东省大舜文化研究会编,岳麓书社 ,2009年;

[5]齐涛主编,世界通史教程·古代卷,山东大学出版社,2001年;

[6]刘景华著,人类六千年,花城出版社,2000年;

[7]郭辉东,三皇五帝不可否定,舜葬九嶷不可置疑——三皇五帝之说及舜葬九嶷考辨,舜文化论文集第一辑,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

[8]郭辉东,南蛮的上古远祖蚩尤—兼谈九黎三苗盘瓠与南蛮的族源和迁徙,宗教哲学2011年第3期。

(此文20149月在青島召开的鲁台五帝年代考证研讨会大会发言交流。2025326日复核,原文7858字。2025326日新浪网郭辉东万化境博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