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洞庭湖历史演变与未来治理开发展望

(2025-03-24 12:52:41)

洞庭湖历史演变与未来治理开发展望

 

郭 辉 东

 

2014414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要求湖南湖北两省及国务院有关部门把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成“更加秀美富饶的大湖经济区”。洞庭湖的历史演变与治理开发,如同一湖永不枯竭的蓬勃春水奔腾向前。我们立足当下审视洞庭湖治理的历史与现状,目的就是寻求洞庭湖未来治理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目标的设定。我关注洞庭湖和研究洞庭湖己40多年,撰写过《洞庭湖治理10策》、《洞庭湖治理与开发》等著作和数十篇文章,20多次在全省、全国和国际性学术研讨会或高层论坛以主题发言或主讲人身份发表过自己独到的见解。20109月首次提出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命题和比较完整的构想.并参与《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研制。今天借用湖南省洞庭湖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会举办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专题研修班的平台,从全国和全球的广阔视野,谈淡洞庭湖历史演变与未来治理展理的若干问题,进而对洞庭湖长远发展的全局性重大问题谈谈自已的建议。

一、洞庭湖有望建设成为世界级生态经济建设示范区

洞庭湖地跨湘鄂两省,位于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过渡带、长江开放经济带和沿海开放经济带结合部、武汉城市群和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结合部。多种相关条件比较分析研究之后可以看出:洞庭湖区具备建成世界级大湖生态经济区的天时地利人和条件,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级区域发展战略,在全国区域发展大战略格局中能起到重要的承接作用。

洞庭湖湖盆总面积约为20000平方公里,湖南部分约为17000平方公里,湖北荆州市松滋、公安两县以及石首市和荆州区长江以南部分约为3000平方公里。洞庭湖纯湖区面积18780平方公里,其中湖南15200平方公里,湖北3580平方公里。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范围包括湖南岳阳、常德、益阳三市,长沙市望城区和湖北荆州市,共33个县(市、区),规划面积6.05万平方公里。

 

湖泊是湖盆、湖水和湖中所含物质的矛盾统一体。地球上各大陆都有很多湖泊,总面积有270万平方公里,占全球大陆面积的1.8%。中国是一个多湖泊国家,全国天然湖泊面积在1平方公里以上的有26000多个,总面积80000多平方公里,占全国陆地面积的0.8%

世界十大淡水湖分别是苏必利尔湖、密歇根湖、休伦湖、安大略湖、伊利湖、贝加尔湖、维多利亚湖、坦葛尼喀湖、马拉维湖、大熊湖。中国十大淡水湖分别是鄱阳湖、洞庭湖、太湖、呼伦湖、洪泽湖、南四湖、兴凯湖、博斯腾湖、巢湖、高邮湖。

从区位和地理条件看,国外一些大湖多属几个国家共有,有的地处高原山区或沙漠之中,这些湖泊的所属国家目前尚无建设湖泊生态经济区的要求。从国家政策支撑条件看,中国已把鄱阳湖、洞庭湖列为国家级生态经济区,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样提高到同等重要的位置。

洞庭湖属于盆地式沉积湖,既是一个过水洪道型湖泊,也是一个最具代表意义的江河湖泊复合型生态系统。洞庭湖曾经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1825年洞庭湖面积约达6000平方公里,容积约400亿立方米。1995年湖面积减为2625平方公里,容积减为167亿立方米。

20016月,朱镕基总理在视察湖南时指出:“洞庭湖的发展要有一个长远规划,首先就是洞庭湖的水面要恢复到新中国成立以前的4350平方公里。”洞庭湖盆地面积1.88万平方公里,鄱阳湖盆地面积1.12万平方公里。现代沉降速率洞庭湖区每年平均为10.45毫米,鄱阳湖区每年仅为0.35毫米。洞庭庭势必再次成为中国第一大淡水湖。

有关统计表明,中国26个代表性湖泊,目前仅剩6个可在净化后提供饮用水。洞庭湖区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仍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已成为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瓶颈制约。水污染形态由过去的工业点源污染为主,变化为各种点源与面源、工农业污染与城镇生活污染以及土壤中铁、锰、 镉重金属污染等各种污染,加上畜禽养殖、珍珠养殖、网箱养殖、苎麻脱胶等污染,加剧了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污染程度,氮磷和粪大肠菌群严重超标,饮用水源水体遭到严重破坏,华容、安乡、南县等地出现了“水窝子没水吃”的局面。

构建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符合德国城市地理学家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学说。朱翔教授与本人在1998年出版的《洞庭湖治理与开发》一书中,运用德国城市地理学家克里斯泰勒中心地学说,描述过洞庭湖区城镇空间体系模式,提出过构建洞庭湖经济圈构想。构建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符合中心地学说,能够形成以纯湖区为核心向外呈同心圆状环绕三个相对规则的正六边形,六边形的六个顶点按顺时针方向依次构成湖区主要增长极。洞庭湖区城镇空间体系模式见下图:

洞庭湖历史演变与未来治理开发展望

 

 

 

 

 

 

洞庭湖区城镇空间体系模式

 

 

 

 

 

湖泊的变迁见证了人类文明的兴衰,经历了水侵人、人避水、人争水和人亲水的四个阶段。建设生态文明,是对我国人口剧增、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的严峻形势进行检省后的一种明智选择,是工业文明自身演进、自我超越的必然结果,也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洞庭湖是全国最大的淡水湿地和全球最重要的湿地,国际湿地保护组织需要洞庭湖这样的多种动植物繁衍生息的乐园作为试验示范区。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被誉为“地球之肾”,具有无法替代的多种功能和价值,湿地所产生的效益在所有自然生态中是最高的。湖泊调节气候,调节生态环境,净化污水,沉积泥沙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科学研究表咽,每公顷湿地生态系统每年创造价值达4000美元至14000美元,分别是热带雨林和农田系统的2--7倍和45--160倍。水的汽态、固态、液态转化,对气温的变化有着明显的影响,湖水的热容量是空气的3200多倍。

洞庭湖区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泊湿地,是亚洲最大的内陆湿地,是全球最重要的湿地之一,国际湿地保护需要洞庭湖这样的多种动植物繁衍生息的乐园作为试验示范区。借鉴国内外湿地保护、修复治理先进技术,把洞庭湖湿地管理好、保护好、建设好,发挥湿地的功能与作用,就能为人类造福。

洞庭庭是一个最具代表意义的江河湖泊复合型生态系统,具有建成大湖生态经济区的自然地理条件。泊是地面上长期存水的洼地,洞庭湖属于盆地式沉积湖,既是一个过水洪道型湖泊,也是一个低洼潮湿的渍水盆;既是长江中下流地区最大的调蓄性湖泊,也是世界水文形势最为复杂的湖泊,还是一个最具代表意义的江河湖泊复合型生态系统。

20016月,朱镕基总理在视察湖南时指出:“洞庭湖的发展要有一个长远规划,首先就是洞庭湖的水面要恢复到新中国成立以前的4350平方公里。”当时我受聘为省政府洞庭湖4350规划顾问的身份,提出过构想并被采用,还与袁隆平、王五一、陈收等5人一起参与规划报告的评审。 近些年来实施平垸行洪、退田还湖以后,已使洞庭湖扩大行蓄洪面积779平方公里,目前洞庭湖靣积仍是仅次于鄱阳湖的中国第二大淡水湖。一位法国地理学家考察世界大江大河地理环境后无限感慨地说:“上帝给了中国一条举世无双的长江及与之相配套的两岸之湖泊。”

三峡水库的修建和成功运用,为洞庭湖大规模治理开发提供了良好条件。三峡水库的修建和成功运用,标志着长江防洪“三阶段”发展战略目标已经基本实现,也为洞庭湖大规模综合治理和生态环境护提供了良好条件。水库运用后,荆江河段的水文、泥沙和航道条件发生了新变化,荆江河道向下涮深,入湖水沙锐减,湖口已经下降,这些问题应当适时予以研究和解决。

长江流域干流石鼓以下及主要支流已建、在建和规划的控制性水库共38 座,总库容2485.4 亿立方米,2030年全部建成投运后,将在长江流域防洪、供水、发电、航运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也为洞庭湖大规模综合治理和生态环境护提供了良好条件

三、三峡水库运用后对洞庭湖区公共安全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三峡水库运用后,使荆江河段的水文、泥沙和航道条件发生了新的变化。洞庭湖区最大的问题是水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水多、水少、水脏三个方面,水多则发洪涝,水少则引起干旱,水脏则引起污染。水污染引起的水环境退化和秋冬季缺水,已成为洞庭湖区当前突出的问题。

洞庭湖区城市沿江沿湖而建,地势低洼,受江湖洪水威胁严重。无论荆江南溃或南北两岸皆溃,洪流将以十几米高的水头直泻两湖平原,不仅是湖南和湖北两省的毁灭性灾害,也将影响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由于荆江河道包括向洞庭湖分洪的泄洪能力只有6万多立方米/秒,而近800多年来荆江洪峰流量超过8万立方米/秒的有8次,其中1870年特大洪水达11万立方米/秒。1870年阴历6月的长江特大洪水,致使荆江南北27县遭遇千年一遇的特大洪涝灾害。1954年长江全流域遭水灾,洞庭湖区出现百年罕见大洪水,洪水和瘟疫夺去33000多人的生命。

洞庭湖维系着长江中游防洪安全和生态安全大局。对于19961998年型洪水,目前仍有岳阳市、津市、湘阴、汉寿、桃源、南县等县市设计防洪水位低于三峡调度下降后的实际水位。三峡水库运用后,长江中下游的防洪形势仍然严竣。若遇1954年型大洪水,长江中下游地区需分蓄洪水约500亿立方米,其中荆江地区62亿立方米,城陵矶附近地区分蓄320亿立方米(湖南、湖北各承担160亿立方米)

三峡水库的修建和成功运用,为洞庭湖大规模治理开发提供了良好条件。三峡水库的修建和成功运用,标志着长江防洪“三阶段”发展战略目标已经基本实现,也为洞庭湖大规模综合治理和生态环境护提供了良好条件。水库运用后,荆江河段的水文、泥沙和航道条件发生了新变化,荆江河道向下涮深,入湖水沙锐减,湖口已经下降,这些问题应当适时予以研究和解决。

长江流域干流石鼓以下及主要支流已建、在建和规划的控制性水库共38 座,总库容2485.4 亿立方米,2030年全部建成投运后,将在长江流域防洪、供水、发电、航运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也为洞庭湖大规模综合治理和生态环境护提供了良好条件

对洞庭湖区水生态环境退化和水域污染的治理,应当引起高度重视。湖泊是地面上长期存水的洼地,其突出特点是水的流动性和更换速度慢,属于静水生态系统,更新周期一般为17年。洞庭湖没有像太湖、巢湖、滇池那样四处爆发蓝藻危机,原因在于它是一个洪道型过水性湖泊,18天可以更换一次湖水,具有很强的净化能力。然而,怎样实现人类与湖泊和谐共生?怎样才能使江河湖泊成为多种动植物繁衍生息的乐园?怎样在江河湖泊科学地发展水产养殖?怎样防治和控制水域污染和重金属污染?怎样采用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修复湖泊流域生态系统?怎样处理好城镇污水并使再生水合理利用?怎样防治和控制湖泊富营养化和蓝藻爆发?怎样实现湖泊淤积泥沙资源化利用?怎样使洞庭湖区在长江经济带中发挥更大的应有作用?这些课题都需要科技工作者作出正确的答案,通过创造性科研活动,为冮湖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生态文化建设的践行之路

环境治理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旋律。人民群众早就盼望党和政府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气魄治理水环境污染。如果只追求局部的、眼前的短期经济利益,环境被污染了,水变脏了,空气变坏了,动植物繁衍生息场所破坏了,人类宜居的生存空间糟蹋了,老百姓连新鲜空气也吸不上,干净的水也喝不上,执政党和人民政府迟早就有可能被人民所唾弃。生态文明时代的洞庭湖怎样再造?怎样实现人类与湖泊和谐共生?怎样搞好洞庭湖区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文化建设?这些课题都需要人们在践行之路用实际行动作出正确的答案。

一要按照湖区水生生物群落结构的特征,实现湖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高起点规划建设具有湖区特色的生态城镇和新农村,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践行文明、节约、绿色、低碳的发展模式,走出一条生态良好、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的文明发展之路。

二要提升创新能力,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加快生产方式转变,发展生态产业,采用资源循环利用、污染治理、生态修复的适用技术,采用先进适用节能低碳环保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实现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向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向转变。

三要破解制约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障碍,积极探索建立大湖国际生态经济合作新机制。吸收国内外大湖流域保护、治理、开发的新经验,维护湿地复合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生物多样性,把环洞庭湖经济圈建设成为世界最有特色生态经济示范区、世界著名风景生态城市群落。

四要健全生态文明建设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法治化轨道。加快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引导、规范和约束各类开发、利用、保护自然资源的行为,力戒奢侈浪费和不良消费,强力推进生态环保工作。

五要提高全民生态文明意识,加快形成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社会风尚。加强生态文化的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使生态文明成为社会主流价值观,加快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化建设新格局。

六要统筹谋划,协调推进,把洞庭湖区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繁衍生息之地。坚持统筹谋划,协调推进。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通过抓重点把整体带动起来。遵循前瞻性、系统性的原则,着重解决长远性、全局性的重大问题。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先易后难,先急后缓,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在功能分区上,根据自然生态系统的不同特征和内在联系,把洞庭湖区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繁衍生息之地。

五、澄清影响两湖人民团结治水的误传---荆江北岸郝穴口不是张居正堵塞的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要注意加强与湖北的协调配合。湖南湖北合作共建,一定能够谱写江湖同治、南北两利的新篇章。湖南湖北协调配合,一定能够把洞庭湖区建设成为世界级的更加秀美富饶的大湖生态经济区。

我对影响两湖人民团结治水的一些历史误传经过考证考察后,19969月起就给予了实事求是的澄清。过去的误传有:自1524年张居正尽堵北岸诸口,把荆江南边三个县划归湖北是张居正舍南救北的战略措施,修建荆江大堤和郝穴堵口与嘉靖皇帝为其父修皇陵有关。

我实地考证考察得出的结论是:张居正是1525年出生的,郝穴堵口是1542年,与17岁的张居正无关。湖南与湖北由湖广行省分治是清康熙三年的1664年,张居正已去世82年。从张居正入阁到康熙三年,经历明清两朝八个皇帝,湖北三县划在荆江南岸,也与张居正无关。嘉靖皇帝父亲的明显陵在汉江之北,长江洪水从来没有到过钟祥汉江北岸。

李锐先生宣扬自己“平生为文,从来谨慎”。果真如此吗? 请看《李锐往事杂忆》第266页讲的荆江河段“最后剩下的北岸郝穴, 被宰相湖北人张居正堵塞”, 就与历史事实不符。江苏人民出版社19972月出版的《李锐往事杂忆》第251页至274页,《回忆南宁会议讨论三峡问题》(此文原载炎黄春秋)一文中就有三处明显错误。一是荆江北岸郝穴口不是张居正堵塞的。该书第266页载:“宋朝以前荆江河段913口南北分洪,演变到明朝,最后剩下的北岸郝穴,被宰相张居正堵塞,于是洪水向南(历史上北堤固于南堤)先后冲开藕池、松滋、调弦、太平四口,洪水经洞庭湖入江”。

万里长江,险在荆江。荆江北岸郝穴口何时何人堵塞? 中国第一大河长江堵口这样的大事明朝著名宰相张居正有什么关联?,这些重大的事和人,李锐并未考究,却敢在1958   月毛泽东主持的南宁会议上乱说,至今还有李锐著作中的白纸黑字为证。宣扬自己“一生在写作方面也是一个谨慎的人,一字一句我都是负责的”的李锐,作何解释呢?

六、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应当寻求长治久安的新对策大举措

现代世界是网络的世界,水网是所有网络的基础。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中国将出现一张巨大的水网,长江、黄河、淮河、大运河、海河以及钱塘江都将网入其中。应当适时调整洞庭湖整治思路,寻求长治久安的新对策大举措。有关研究表明,三峡水库建成后,可以部分替代洞庭湖的调洪功能,但若遇1000年一遇的特大洪水,洞庭湖还需要有300亿立方米的蓄洪能力;若遇100年一遇的大洪水,城陵矶附近地区仍有210亿立方米超额洪水的蓄洪任务,湖南、湖北各承担一半。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命史禄开凿的湘桂运河是我国最古老的运河之一,是沟通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第一条历史航运水道。2100多年前的秦始皇时代能修建灵渠,并通行到20世纪初期,当今的现代人难道办不成吗?长江古河道起于嘉鱼九宫湖,经鲁湖、土地塘、梁子湖至鄂州樊口。恢复长江古河道,可以使现经武汉的江流由190公里缩短为84公里。三峡水库正常运行后,清水对河道的冲刷加剧,荆江的“九曲回肠”状况将发生大的改变。沙市至武汉间长江改道直流并与其下游的长江古河道(亦称武汉分流运河)相连,可使沙市至樊口航程缩短400公里。湖南90%以上的县市城镇坐落在湘资沅醴四大流域的干流和支流两岸,要以四水流域可持续发展为轴线,以大流域治理为骨干,小流域治理为单元,采取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办法进行综合治理,把通航、电站建设和流域治理开发相结合,把修建道路与堤防建设相结合,城区的河道要尽量修建成景观型河道,使水中和岸上观赏景点水清岸绿。江中洲滩成为各具特色的旅游休闲景点。要以湘资沅澧四大流域可持续发展为轴线,建设城乡一体化的优美人居环境。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应当寻求长治久安的新对策大举措,目前急需而且条件比较成熟的以及从长计议需要实施的重大工程有:(1)加速层山安全区建设,为分蓄城陵矶地区超额洪水提供有力保障;(2)从长江调弦口取水并疏竣华容河,解决华容县缺水问题;(3)南县沱江综合治理,包括上下口筑坝建闸;(4)血防灭螺与城镇防洪设施建设相结合,加快城乡血吸虫病防治力度;(5)堵支并流,扩展注滋口至松滋口和茅草街至太平口的航道;(6)在大通湖等低洼地带以及洞庭湖主航道区,深挖一批大型人工湖泊;(7)三峡水库运用后荆江河段发生的新变化,松滋口建闸的条件已基本具备;(8)开辟南北分洪道,从澧水尾闾开河道经注滋口到东洞庭湖;(9)三峡水库运行后清水冲涮使荆江河道下切,洞庭湖出口能否兴建岳阳综合枢纽工程;(10)条件成熟时,在长江干流枝城到松滋大拐弯处的洋溪兴建都江堰式的无坝引水工程荆江堰,有望收到江湖两利的奇效。   

“八百里洞庭尽入眼,五千年历史再从头”。梦是人类特有的精神现象,梦想可以成真。有梦想才有追求,人类许多奇迹往徃是从梦想开始的。观天地之大象,诊山川之巨脉,人们不难发现:湖南省特有的地质地貌形成了一个有利于独立自主进行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自然地理环境,一些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条件已经具备。我坚信:中国的明天会更好,洞庭湖的明天会更美!

(此讲稿是郭辉东20191124日在湖南省洞庭湖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会举办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专题研修班的讲课文本。郭辉东是湖南省人民政府原参事,湖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原巡视员、研究员,湖南省优秀社会科学专家,洞庭湖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会顾问,洞庭湖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副理事长,曾任长江经济枝术学会常务理事12年。提出的一些有价值决策咨询建议引起广泛关注或已付诸成功实施。有关的代表作有:《湖南治水若干问题的理性思考》,《洞庭湖治理与开发》(著作),《洞庭湖水系水土资源开发利用对策研究》,《洞庭湖与鄱阳湖比较研究》,《漫话洞庭湖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总理之梦将欲圆》,《林一山与我一起谈天说地》,《三峡水库运用后洞庭湖区公共安全的应对措施》,《生态文明时代的洞庭湖再造》,《关于橘子洲旅游区建设的几点意见》,《关于加快推进长沙湘江综合枢纽工程建设的建议》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总体战略谋划》,《长江至洞庭湖无坝引水工程设想》,《为什么要在洞庭湖口筑坝》,《湖南水运与长江黄金水道建设》,《湖南省与洞庭湖水运发展战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湖南方略》,《长株潭—-母亲河怀抱中的山水城市群》,《关于开凿湘资沅运河的建议》,《关于开凿郴资桂运河与郴州构建独特山水城市的设想》,《中国水循环与水量平衡构想》,《正确认识水循环规律,推进湖南省人水和谐水环境建设》、《要高度重视中国水生态环境的整治》,《论全球化时代的环境治理》,《绘制一幅生态美好的新湖南水系图》,《湖南省生志文明建设的比较优势与总体方略摞讨》。2025325日复核,7818字新浪网郭辉东万化境博文发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