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永州永州的神奇
(2025-03-20 17:43:57)
神奇的永州
郭
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有一条神秘北纬30度地带。在此以南5度的地带,既是地球山脉最高峰的所在地,也是最深海沟的藏身之所,世界著名的几大河流——埃及尼罗河、伊拉克幼发拉底河、中国长江、美国密西西比河,均在这一纬度线汇入浩淼无际的大洋。这一地带,诞生了人类历史上著名的远古文明,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中国、古玛雅。这一地带,又是世界上无数难解之谜的所在地,远古文明不断制造奇迹,奇迹又不断遭受湮灭,古玛雅遗址、三星堆遗址、大西洲沉没处、百慕大三角区都在这一地带。
北纬30008’以南的湖南正处于这一神秘地带。走进北纬30度的神秘地带,是否能为我们打开地球所有的记忆之门?永州是不是中华远古文明之门的入口处?
地处湖南西南的永州是一块神奇的土地,这块土地上有很多异于其他地方的神奇。概括起来就是“三神五奇”,即神秘、神圣、神奇,奇山、奇水、奇人、奇事、奇文。何为神奇?意指奇异莫测,异乎寻常,特殊的,罕见的,其变化妙极万物也者。凡身入此地的游人墨客,往往都有兴奋不已、文思泉涌而夜不能寐的感受。她,能吸引司马迁到此考察,能感染柳宗元写下永州八记,能促使周敦颐领悟太极循环,能迷恋徐霞客流连忘返,能诱发毛泽东写下千古绝唱。原因何在呢?就是因为这里的土地神奇、山水神奇、历史神奇、战争神奇、人物神奇、文化神奇。
一、土地神奇
永州原名零陵,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置零陵郡,零陵是中国夏朝前仅出现的34个古地名之一。因零陵郡之西南有“永山永水”,故名永州。
永州地处北纬24043’至26050’,东经111006’至112021’之间,辖祁阳、东安、双牌、江永、江华、宁远、道县、新田、蓝山九县和芝山、冷水滩两区,面积2.24万平方公里,人口560万,民族35个。
四亿年前的永州是一片汪洋大海,地质学称之为泥盆纪末期。大约二亿多年前,这片大海开始退落,原凸现在海面的若干岛屿便成了如今的南岭山脉,在广西兴安境内的海洋山和宁远境内的九嶷山发源了湘水和潇水,各种生物就在这块神奇的土地生生不息地繁衍开来。
永州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地质地貌奇特,潇湘二水汇流于永州而纵贯全区,东南西三面环山,五岭有四岭横亘南西,中部耸立阳明山,形成的道县、宁远、江永、江华盆地,有“天然大温室”之称,自古就是人类生息和耕作的理想之地,为动植物的生长繁衍提供了天然的场所。永州异蛇因柳宗元的名文而闻名于寰内;在湖南的其他地方,柑桔、柚子因霜冻而死,永州的果树可长盛不衰;道县的新鲜蔬菜远销全国各地,得益其居于天然温室之中;江永的“五香”(香米、香柚、香芋、香菇、香姜)自古有名,据科学考证在于土地中含有芳香之味的微量元素硒,香米作为皇家贡品,曾治愈过慈禧太后的腹胀固疾。
二、山水神奇
“江南有杭州,湖南有永州”,杭州和永州都是以山水神秀而名于世。欧阳修的“画图曾识零陵郡,而今方知画不如”;陆游的“挥毫当得江山助,不到潇湘岂有诗”;毛泽东的“九嶷山下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等名言佳句,是神奇永州的生动写照,也使永州之名远播天下。
永州属半山半丘陵地区,山水灵秀,如诗如画。世界上的山,大多耸立不动;世界上的水,大多随地形而流动。永州的山水给人们的感觉却不然。永州的水是耸峙的,永州的山是流动的。清代名人何绍基曾题“水峙山流”四字作了形象的概括。毛泽东“五岭逶迤腾细浪”的诗句以及当地“天下万山朝九嶷”的说法,生动地描述了群山俯首着走动着朝拜九嶷的神奇景象。
九嶷山国家森林公园与自然保护区,舜皇山和阳明山国家森林公园,都庞岭国家自然保护区,融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为一体,集名胜旅游、生态旅游、民族风情于一地,令游客流连忘返。九嶷山主峰三分石海拔1882米,三峰并峙,飞瀑直泻,水从三个不同的方向分别流入湖南、广东和广西。永州多属喀斯特地貌,奇岩怪洞千姿百态。江华的秦岩相传秦时人们避乱曾聚此而得名,“秦岩”二字为汉代蔡文姬之父蔡邕所写。在芝山潇湘二水合流处有一绿岛,四周环水,随水浮沉,云雾缭绕,烟村如画,潇湘八景之一的“潇湘烟雨”即指此景。被徐霞客赞为“永南洞目第一”的月岩,相传是周敦颐少时读书悟道之地,其一洞含三月、洞中含月、月中含洞的神奇造化,蕴含了盈则亏、亏则盈、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深刻哲理,堪称天下奇观。
永州的奇山异水和深厚历史文化,吸引着历代文人墨客到此流连忘返。史学家司马迁爬山涉水到此“窥九嶷”,地理学家徐霞客拖着有病之躯在此考察创一个地方时间最长的记录,屈原、李白、杜甫、元结、孟郊、刘禹锡、柳宗元、李贺、杜牧、李商隐、王维、苏东坡、黄庭坚、陆游、朱熹、李清照、欧阳修、王夫之、何绍基等名人名家,都与永州山水结下不解之缘,留下传颂千古的诗文。
三、历史神奇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远古时代中华民族的先民是怎样走过的?是什么时候从洞穴走向江滨的?农业文明的最早发源地在哪里?道德文明的源头在哪里?长江文明与黄河文明这两个文明摇篮的关系究竟如何?
舜帝文化研究与永州旅游资源开发课题组在2002年2月提交的考察报告中认为:“永州是世界稻作农业之源,中国制陶工艺之源,中华道德文明之源;永州是舜文化的故乡,也是中华文明最早的发源地。”我作为课题组的成员,深知这几句话不是随便说出来的,而是通过多次实地考证和历史文献考证并与其他地区反复比较研究才得出的。这些结论,2002年9月在北京召开的中华文明起源问题研讨会上,以“中华文明永州最早说”得到与会专家学者认同。
中国稻作是从哪里发源的?过去传统的说法是“中国稻作是7000年前从印度传进的。” 经考古发掘和研究考证,玉蟾岩12500年原始栽培稻和14000年原始陶片,是人类从事农业生产所得的最早收获,是世界上从事工业生产最早的陶器碎片之一,人工栽培稻是由长江中游的湖南经江西、浙江的路线传播的,并于3000多年前传到日本。玉蟾岩原始栽培稻和原始陶片的发现,有可能导致改写世界远古文明史和中华远古文明史。说明长江流域同样是中华文明的摇篮,湖南也是中华文明最早的发源地之一,中华文明不是上下五千年,而是一万多年,长江文明的发展在某些时期有可能还超越了中原地区。
历史上关于舜的生地和死地的说法有多种,但对舜葬九嶷却没有多大争议。从古文献记载看,舜帝其人其事最先是孔子倡导的,经孟子补充完善,舜帝的人格和功业成了中华民族主流文化的源头,特别是儒家道统文化的源头。孟子说:“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墨子说:“古者舜耕历山,陶河滨,渔雷泽。”人们以“尧天舜日”来称道舜帝的“贤明之治”。只要把舜帝的葬地与玉蟾岩出土的原始栽培稻及原始陶片等远古文化遗存联系起来,则舜的耕、陶、渔三项作业便清楚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也为“中华文明永州最早说”提供了佐证。
在永州境内,石器、陶器、青铜器可以在一个遗址发现,为中国是不间断的悠久文明古国提供了有力证据,既有利于确立中国在世界文明史中的地位,也有利于提高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四、战争神奇
永州境内曾经发生过三次对中国历史有重大影响的生死悠关的战争,即征服岭南的秦越战争和太平军由桂入湘、中国工农红军由湘入桂的战争。在一个偏远的地方,发生过三次大战的例子,大渡河畔的安顺场也有过,即诸葛亮南征擒孟获、1863年太平军名将石达开遭覆灭和红军抢渡成功。
在湘、赣、粤、桂边界上,高耸的越城、都庞、萌渚、骑田、大庾五岭山脉形成一道天然屏障,把珠江水系和长江水系分隔开来,岭南与岭北的交往非常困难,岭南被视为南蛮之地、化外之区,首府番禺意为“岭外蕃邦蛮夷之地”。公元前221年,秦王政在九年时间内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毕,四海一,全国人口只2000万。当时匈奴骑兵经常侵扰北方边界,秦始皇只派30万大军征伐匈奴。公元前219年以屠睢(tu hui)为主帅率50万大军分五路浩浩荡荡杀向南越,一路驻扎江西余干,一路扼守江西南野,一路经湟溪占番禺,一路占据湘桂边界的九嶷要塞(即江永龙虎关)、一路守广西镡城之岭。前三路都进展顺利,但在九嶷和镡城出现过山河为之变色的惨烈厮杀,秦军“伏尸流血数十万”,主帅阵亡。公元前217年,秦始皇下令监御史禄率军卒开凿沟通南北水道的灵渠,以扭转军力不足、给养不继的局面。史禄在广西兴安县距湘水不到3里的铁炉村开凿一条长34公里、宽18米的河道,把流经此地的漓水与湘水相接。灵渠耗时两年多修成,沟通了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大船可直过岭南,便利的灌溉也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与秦代修筑的都江堰、郑国渠一起被称为中国水利史上的三大杰作。实现了秦始皇北筑长城以防匈奴,南凿灵渠以攻百越的设想。嗣后,秦始皇令智勇双全的大将任嚣为主帅,率领赵佗等楼船之士再度大攻百越。强大的秦军分兵三路南进,一路过大庾岭,一路过骑田岭,一路过萌渚岭。秦军步步为营,沿路筑城守险,占领了今越南中、北部地区,平定了今广东全境,建立了以华夏民族为核心的封建中央集权大帝国。蒙恬扫荡匈奴不到一年,王翦灭楚不过两年,征服岭南却历时五年,可见秦越战争之惨烈和艰难。
第二次是太平军与清军在永州的战争。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发动农民起义,次年6月3日攻克全州后,分水陆两路北出广西向湖南进发。清军将领江忠源率楚勇伏击于湘江蓑衣渡,太平军的船只辎重损失惨重,南王冯云山阵亡,太平军由四、五万人骤减到能披甲上阵者“不满万人”(另一说法只五、六千人)。太平军放弃水路进军计划,改由陆路攻取永州。水流湍急的潇水形成的天然屏障,使太平军多次强攻未能渡过潇水,只好迅速撤离永州,由双牌经一昼夜奔驰200余里,6月12日上午兵不血刃占领道县。清政府得报太平军进入湖南,忙从江西、四川、贵州、陕西、河南等省调兵增援。太平军与清军在永州境内多次激战,于7月24日袭取江华,7月29日拿下江永县城,打破了清军的长围。8月10日半夜组织全面突围,在宁远县下灌会师,汇成一股浩浩荡荡的铁流,兵力猛增到“足有三万之数。”洪秀全在道县还留下月岩题诗一首,描绘了激战场景和对永州美景的赞美。“十万雄兵下道州,征诛得意月岩游。云横石阵排车马,壮志冲天贯斗牛。烽火连天燃落霞,日月同晖照金瓯。天生美景观不尽,余兴他年再来游。”
第三次是红军长征时惨烈的湘江之战。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被迫退出中央苏区,从瑞金出发向湖南进军,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在红军突破第三道封锁线以后,蒋介石判定红军必沿五岭山脉,往广西兴安、全州间西进,便调集五路大军共40万兵力,精心设置了第四道封锁线,在永州以西的广西全州、灌阳、兴安布下三角口袋,企图“歼红军于湘江之滨”。红一军团红二师于11月18日渡过潇水,拿下道县县城,随后各部集结在道县、江永一线。25日红军在道县一带朝广西东北部进发,27日第二、第四师渡过湘江,控制从界首至屏山渡之间60华里的湘江两岸,而大部队则积聚在湘江东岸待渡。就在湘江把红军切成两半的时候,蒋介石下令发动“半渡而击”的总攻击。28日,空前酷烈的湘江之战打响了。11月30日和12月1日,战斗达到白热化程度。从道县到全州,几十里的战场上,炮声隆隆,杀声震天;茂密的松林间,展开了生死存亡的拼杀战;碧玉般的湘江水,被红军的鲜血染红了。湘江之战成为红军有史以来最惨重的败仗,主力红军由出发时的八万六千多人,减到三万多人,作战部队伤亡超过三分之二。但红军终于突破敌人最后一道封锁线,保存了党政军一批精英,为继续长征夺取胜利奠定了有利基础。
永州境内三次神奇战争的史实表明,这块多次被鲜血染红的土地,是一块能够起死回生、转危为安、由弱变强的神奇土地。
五、文化神奇
人类的生产有两大类:一类是物质生产,一类是精神文化生产。这两种生产满足人们的生存需要、发展需要和享受需要。世界上什么最辉煌?什么力量最强大?真正的辉煌是思想的辉煌,永远不可战胜的力量是文化的力量。永州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都产生过令人敬慕的辉煌,对人类社会和中国历史发生过深刻的影响。
永州境内史载名胜古迹200多处,与其他地方相比,永州的品牌文化在全世界和全中国有一席之地的有:道县有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最早的人工栽培稻遗址,宁远有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三大古帝王之陵的舜陵和与孔子故乡曲阜文庙齐名的宁远文庙,江永有母系社会留传的中国最古老文字女书,祁阳有全国最大的露天碑林浯溪摩岩石刻《大唐中兴颂》,江永、江华有海内外瑶胞向往的瑶族发祥地千家山同和祭祀瑶族始祖的盘王殿,芝山区有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谪居永州十年留下的文化胜迹,道县有宋明理学开山鼻祖周敦颐的濂溪故里,江永有多个重点历史文物齐聚的千年古镇上甘棠。
人猿相揖别已有500万年的历史,一万年以前农耕文化的出现,使人类的历史发生了重大转折,进而构筑起一个前所未有的社会。中国的文明是以农业文明为基础的文明,中国农业文明的核心是水稻文化。原始栽培稻和原始陶器,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非常重要的划时代的标志。
永州不仅是舜帝长眠之地,也是舜文化的故乡。舜帝虽居“三皇五帝”之末,但他开创了德治文明的崭新时代,为东方人类社会走出童年时代提供了全新的社会规范,成为渊源流长的华夏文明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舜心怀天下,勤政爱民,持家在德,为人在德,治政在德,九族亲睦,合和万邦,《尚书》赞曰“德治舜明”。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于公元805年33岁时贬为永州司马,在永州10年写了众多不朽篇章,使他成为永州山水的第一个最敏锐的发现者和最杰出的表现者,广为传诵的《永州八记》使天下人从此皆知有个永州。《柳宗元全集》收录547篇诗文,在永州写的有317篇。他的《捕蛇者说》与周敦颐的《爱莲说》、陶铸的《松树的风格》,被公认为倡导永州精神的“老三篇”。
永州道县是宋明理学开山鼻祖周敦颐的故乡,也是湖湘文化的发源地。周敦颐,号濂溪,谥元公,是湖南本土的第一个著名思想家,他边做官边从事著述,退隐后开始讲学生活。他流传于世的仅6248字,但他创立的濂溪学和《太极图说》在中国学术史上产生过深远影响,他创建的濂溪书院遍布大江南北和越南,他构建的无极——太极——阴阳五行——万物化生的宇宙论哲学模式,将我国传统的宇宙本原学说和天人合一学说推向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他开创的理学,经程颢、程颐兄弟、朱熹等人传承和阐发,成为宋元明清700年不动摇的官学。由他的理学思想体系影响而形成的湖湘学派,经胡安国、胡宏和张木式等人以及千年学府岳麓书院的传承和发扬光大,在湖南和中国历史上发挥过重大的影响,特别是湖湘文化和湖南人才社会功能最大限度的发挥,致使湖南近代以来成为影响中国社会发展至深至巨的地区之一。
六、人物神奇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人,从茫茫的远古走来,又向茫茫的未来走去。永州有一套顺口溜:“打不过东安,唱不过祁阳,蛮不过道县”,反映了一些县的民风民气。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永州这块神奇的土地,哺育着一个个卓尔不凡的人物,他们也留下了一串串动人的故事。永州的人物,不论是独具特色的个体,还是人才辈出的群体,都饱含着令人称道的神奇。
三国时代吴国大将,赤壁之战主角之一的黄盖是永州最早的名人。
以人文著名的有怀素、何绍基和李达。一代草圣怀素,幼而事佛,在绿天庵植万株芭蕉,以叶代纸练字数十年,后人有“颠张醉素”之说。清代大诗人、书法名家何绍基,书法艺术独领风骚,人称“有清二百余年第一人”。著名教育家、哲学家李达,是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先驱者和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
以从政从军享誉盛名的有江华、陶铸、唐生智、蒋先云。曾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的江华,在审判“四人帮”和林彪死党时给国人留下过深刻的印象。担任过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常务书记、国务院副总理兼中宣部长的陶铸,做人做官的风格有如其文——《松树的风格》一样被世人赞誉。著名武术之乡东安走出的将军唐生智、唐生明兄弟,以战功和勇武被人称道。黄浦三杰之一的蒋先云,史誉军魂,是蒋介石、毛泽东、周恩来共尝的军史人物。
在科举时代,永州状元人数之众,被称为奇观。据不完全统计,从隋代到清代的1300年间,全国共有文武状元812人,其中文状元630人,武状元182人。湖南省有名录可查的状元只15人,永州占4人。在科举制的年代,湖南先后出了2350位进士,宁远有84人。宁远下灌李合阝是公元827年的湖广第一状元,另三人是宁远乐雷发、祁阳陈大受、道县吴必达。距下灌3里的一座山上有一个状元读书洞,从这个洞里走出了两个状元和10多个进士。
永州的人才家族链现象,也被称为奇观。如唐朝近三百年,湖南共考中进士25人,宁远占7人,周敦颐的先祖就有6人。周敦颐出生在世代书香世宦之家,曾祖父周如锡的儿子中有文进士六人、武进士三人。祖父是进士,父亲五兄弟中有两个进士。两个儿子和一个侄儿也是进士,周敦颐一门三代中有进士14人。据考证,周敦颐的次子迁居浙江绍兴,鲁迅是其三十一代孙,周恩来是其三十二代孙。濂溪故里一幅楹联对此作过高度概括:周庭举世皆尊元公哲学鲁迅文章恩来开国总理,风景这边独好濂水湛蓝都庞苍翠道岩今古奇观。在历代科举考试中,永州举子曾20届襄括湖南全省进士名额,宋代仅道州考中进士者达79名之多。何绍基家族四代不乏名人,父亲何凌汉是探花,何绍基四兄弟被世人并称为“何门四杰”,他的孙子是一个德艺双馨的画家。
永州是一个神奇而蕴含巨大开发价值的地方。她是古老的,也是年轻的;她是闻名于世的,也是藏于深闺人未识的。永州的奇山异水和人文胜迹,在过去的年代曾令人向往,在未来的日子必将吸引海内外更多的游客前往游览和瞻仰。中共湖南省委副书记文选德说过:“张家界是一幅画,一眼就可以看得透,一目了然;永州是一本书,确实是一生一世都读不完、读不懂”。为了使更多的人了解永州,也使永州走向世界,谨以此文打开永州这本厚重的奇书,让更多的人读懂这本书。
(本文作者当时系湖南省人民政府经济研究信息中心副厅级研究员、区域经济与人才学研究员、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舜帝文化研究与永州旅游资源开发课题组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