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二届中国湖泊论坛专家建议

(2025-03-19 17:39:17)

 第二届中国湖泊论坛专家建议

    20121189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湖南省人民政府在湖南联合举办了第二届中国湖泊论坛,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中国水利学会、中国林学会、中国水产学会、中国水土保持学会、中国国土经济学会、中国农学会、中国生态学会等12个全国性学会和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云南、上海等省市科协以及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亚热带湖南农业生态研究所、湖南省洞庭湖水利工程管理局等协办单位一起筹办了这届湖泊论坛,特邀有关部委领导、院士和国际知名专家作了大会主题报告。会前组织专家对太湖、鄱阳湖、洞庭湖等淡水湖泊进行了调研,多次听取了有关部门和单位负责人与专家学者的意见。与会代表围绕“湖泊流域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主题,开展了跨学科、综合性及专题性的学术交流和研究讨论,对湖泊流域生态建设特别是洞庭湖可持续发展中近期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应当及早谋划的全局性重大课题进行了有益探讨,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提出了有价值的咨询建议。

一、湖泊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应当积极探索湖泊流域经济社会与生态协调发展新模式。

人类文明经历了有限利用自然的农业文明时代和企图控制自然的工业文明时代,正大步迈入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文明时代。湖泊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湖泊的变迁见证了人类文明的兴衰,经历了水侵人、人避水、人争水和人亲水的四个阶段。开展湖泊流域生态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研究,目标是开辟湖泊流域新的科学发展道路。洞庭湖区应当从国家战略全局和长远利益出发,积极探索湖泊流域经济社会与生态协调发展新模式,从湖区、四水和长江干流三个方面采取根治措施,以壮士断腕的气魄防治湖区水质污染、重金属污染和加强洞庭湖水系生态环境保护,为大江大湖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借鉴的示范作用。我们要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以促进生态与经济社会发展为主线,以体制创新和科技进步为动力,文明、节约、绿色、低碳的发展道路,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加速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从与水争地转向主动退让与水和谐相处,保持湖区基本的生态过程和生命维持系统,上游加强水土保持,中游梯级建库拦洪,下游清淤、疏浚、固堤,努力做好除害、消灾、兴利工作。

二、三峡水库运用后洞庭湖区公共安全面临一些新的问题,应当寻求长治久安的新对策新举措

三峡水库运用后对洞庭湖区公共安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防洪、供水、血防、水运和生态环境等方面。三峡水库运用后,长江中下游的防洪形势仍然严竣,若遇1954年型特大洪水,长江中下游要分洪1000亿立方米,城陵矶附近地区分洪水320亿立方米,湖南、湖北各承担一半。三峡水库运用后荆江河道清水冲刷下切,致使长江干流主流线发生变化,改变了三口口门进流进沙条件,降低了分流河道口门水位,引起三口分水分沙减少。三峡水库的修建和成功运用,为洞庭湖大规模综合治理提供了良好条件和难得机遇,应当适时调整洞庭湖整治思路,寻求长治久安的新对策新举措,一些带全局性的重大问题建议在三峡工程后续规划立项解决。

三、洞庭湖区具有建设生态经济区的自然地理条件,能够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最有特色的淡水湖泊生态经济示范区。

国务院已于20091212日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为了使洞庭湖区走向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统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良好、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的文明发展道路,湖南省巳进行专题调研和规划设计,组织一批重点项目,分期分批启动实施。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目标是从国家战略全局和长远发展出发,积极探索淡水湖泊和湿地经济社会与生态协调发展新模式,为大江大湖区域经济综合开发提供示范作用,把洞庭湖建设成为具有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城乡统筹发展示范区,两型社会建设示范区、在世界上有影响的生态经济示范区、世界著名的风景生态城市群落和优美生态风景旅游区。我们认为洞庭湖区和鄱阳湖区一样,都具有建设生态经济区的自然地理条件,能够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最有特色的淡水湖泊生态经济示范区,期盼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使其纳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

四、洞庭湖是全国最大的淡水湿地和全球最重要的湿地,国际湿地保护组织需要洞庭湖这样的多种动植物繁衍生息的乐园作为示范区。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被誉为“地球之肾”。洞庭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泊湿地,是湿生、水生动植物的繁衍生息地,起着保护生物多样性及其生态环境以及湿地所具有的综合生态功能作用,国际湿地保护组织需要洞庭湖这样的多种动植物繁衍生息的乐园作为试验示范区。洞庭湖湿地保护和建设应当站在全局利益的战略高度,认真履行《国际湿地公约》规定的责任和义务,借鉴国内外湿地保护、修复治理先进技术,把洞庭湖湿地管理好、保护好、建设好,发挥湿地的功能与作用,为人类造福。

五、洞庭湖区血吸虫病疫情依然严重, 对洞庭湖区血防工作应当采取特殊政策予以倾斜

洞庭湖区钉螺面积和血吸虫病感染率均是全国最广与最高的地区,沿洞庭湖一带重疫区居民血吸虫病感染率高达20%以上,洞庭湖垸外洲滩有钉螺面积263.74万亩,占全国钉螺面积的一半。对血吸虫病的防治,应当引起足够重视。如果血吸虫病得不到有效控制和防治,鱼米之乡就会遭到“瘟神”的摧残。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在制订血吸虫病综合治理重点项目规划时,对洞庭湖区血防工作应当采取特殊政策予以倾斜,利用“省部联合、决战两湖” 的机遇,进一步完善血防工作政策措施,继续加强血防基层防治队伍能力建设和常规防治工作。

六、为了再现“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的大湖景观,应当继续在洞庭湖区施行平垸行洪、退田还湖、移民建镇的鼓励政策。

洞庭湖区土质肥沃,气候温和,物产丰富,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油、麻、蚕桑、水产基地。洞庭湖曾经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1825年湖面积约达6,000平方公里,容积约400亿立方米。1995年湖面积减为2625平方公里,容积减为167亿立方米。1998年以后实施平垸行洪、退田还湖,已使洞庭湖扩大行蓄洪面积779平方公里。洞庭湖区应下决心扩大和挖深外湖,留足内湖,废弃一些巴垸民垸,坚决将一些低洼易涝的堤垸退田还湖,安排一些易涝易冲区作为滞洪行洪区,力争使天然湖泊面积恢复到19494350平方公里的规模再现“浩浩汤汤,横无际涯”的大湖景观,期盼国家继续施行平垸行洪、退田还湖、移民建镇的鼓励政策。

七、三峡水库下泄的“清水”多引入洞庭湖,能收到江湖两利的效果,符合湖南湖北两省的长远利益。

随着“四口”河道的逐年淤积,已出现冬春季河道断流及水污染严重、旱情加剧、人畜饮水困难、水资源短缺及水环境恶化等问题。湖北省松滋县、公安县、石首县和湖南省安乡县、南县、华容县共有26多万公顷耕地 300多万人口生产生活严重缺水。三峡水库长期下泄的“清水”是宝贵的资源,建议从松滋口和藕池口增加引入洞庭湖的“清水”流量,既可缓解湖区用水困难问题,又能避免大量“清水”对荆江河道的冲刷,有利于改善长江中游和洞庭湖区防洪形势,还能冲深三口分洪道及澧水尾闾的一些关键部位,改善洞庭湖防洪条件及生态环境,能够收到江湖两利的效果,符合湖南湖北两省的长远利益。

八、建立长江干支流控制性水库与三峡水库统一调度管理制度,有利于防洪、供水、发电、航运和水生态环境建设。

长江上游来水量大,年径流量一般是4510多亿立方米。长江流域干流石鼓以下及主要支流已建、在建和规划的控制性水库共38(其中已建22 座、在建9座、规划7),总库容2 485.4 亿立方米,防洪库容769.24 亿立方米,占长江流域主要防洪水库防洪库容的91.4%2030年控制性水库全部建成投运后,将在长江流域防洪、供水、发电、航运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控制性水库统一调度管理,涉及各部门、跨地区、多利益主体,也关系到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全面发挥。近期应建立完善长江干支流巳建控制性水库与三峡水库统一调度管理制度,在此基础上分阶段逐步扩大范围,确保统一调度,管理有序。对洞庭湖水系干支流控制性水库,也应加强统一调度,实行科学管理。还应及早研究制定流域内发生超标准洪水、特大干旱、重大水污染等突发事件时水库群统一调度预案。

九、能否在松滋建闸和城陵矶建闸,有关部门和单位可以适时开展前期准备工作。

长江和洞庭湖曾经通过荆江南岸的松滋口、太平口、藕池口、调弦口相连, 1958年调弦口建闸堵塞后只剩三口。三峡水库蓄水运用后长江中游河湖冲淤发生了新的变化,三口分流分沙比进一步减少,清水冲涮使荆江河道下切,入湖水沙锐减,湖口巳经下降,洞庭湖出口只有兴建综合枢纽工程,才能关住湖水。一些专家认为目前松滋口建闸条件己基本具备,城陵矶建闸也有必要。松滋建闸和城陵矶建闸有利有弊,有些问题尚需结合三峡水库运行后的河道冲淤变化及江湖关系变化进行研究,能否在松滋建闸和城陵矶建闸,有关部门和单位可以适时开展前期准备工作,探索和研制荆江两岸南北兼顾、江湖两利的方案。

十、湖泊流域生态建设呼唤科技创新,科技工作者应当为湖泊流域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湖泊是指陆地表面洼地积水形成的比较宽广的水域,中国湖泊众多,面积1平方公里以上的天然湖泊有2800多个,总面积9万多平方公里。湖泊流域生态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呼唤科技创新,有一系列问题和难题需要科技工作者去解答。怎样实现人类与湖泊和谐共生?怎样才能使江河湖泊休养生息?怎样才能使江河湖泊成为多种动植物繁衍生息的乐园?怎样在江河湖泊科学地发展水产养殖?怎样防治和控制水域污染和重金属污染?怎样采用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修复湖泊流域生态系统?怎样处理好城镇污水并使再生水合理利用?怎样防治和控制湖泊富营养化和蓝藻爆发?怎样实现湖泊淤积泥沙资源化利用?怎样走出山江湖库治理开发的新路子?这些课题都需要科技工作者作出正确的答案。当今的科技工作者一定要有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现实需求为己任,以满足人民大众现实需求为己任,通过自身创造性科研活动,为湖泊流域生态建设和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20121189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湖南省人民政府在湖南联合举办了第二届中国湖泊论坛,郭辉东受聘为中国湖泊论坛核心专家组成员,在考察太湖、鄱阳湖、洞庭湖及长江流域之后,执笔撰写了10条专家建议,特别是首次理清了长江流域干流石鼓以下及主要支流已建、在建和规划的控制性水库共38 (其中已建22 座、在建9座、规划),总库容2 485.4 亿立方米,防洪库容769.24 亿立方米的基本情况,受到有关方面的赞扬。2025年3月19日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