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湖南引进海外境外人才的对策

(2025-02-05 19:13:59)

湖南引进海外境外人才的对策

   

 

当今世界经济竞争的战略焦点,已从争夺市场、资金、设备、技术转向争夺人才。在世界范围日趋激烈的大角逐中,不甘落后的湖南人怎么办?本文着重对湖南如何引进海外境外人才的对策进行粗浅的探讨。

一、湘籍海外境外人才,是振兴湖南有待开发利用的宝贵资源

1、湘籍海外境外人才,是振兴湖南的一支重要力量。

湖南省有华侨华裔30多万人,归侨、侨眷10多万人。据省科委、省委组织部、省侨办等单位1983--1984年调查表明,湖南省在国外的湘籍科技专家有1700多人,其中不少是知名人物。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近现代以来的湖南,人才群起,涌现了许多著名的爱国志士,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文学艺术家。在中国近现代著名的761位历史名人中,湘籍有83人,占全国的10.9%

在出自黄浦军校的330位名将中,湘籍的就有84人。目前,在美国、香港、台湾、东南亚和其他国家及地区,都有不少知名的湘籍人物,如:任过美国太平洋石油公司总经理的国际经济名人黄彰任,任过美国联邦政府总会计师的何连玉,蜚声文坛的著名女作家谢冰莹,世界桥牌皇后杨小燕等等。   

2、留学既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留学生也是将要回归的人才资源。

留学作为一个国际人才交流的形式,形成潮流乃至成为制度,在我国始于近代的洋务运动。此后,经过留学培养造就了一代代杰出人才。一百年以来,湖南人在留学生的队伍中是走在前列的。1893年至1954年全国留美人数为20606人,湖南为484人,在各省市区中居第8位。据1993年统计,湖南出国留学生仍在国外的有880人,其中公费610人,自费70人。

二、引进海外境外人才的若干对策

引进国外智力,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组成部分。10多年来,我国向所有能向我们提供帮助的国家全方位地引进智力,现已同世界上50多个国家的100多个官方机构或民间组织建立了合作关系。同时借鉴兄弟省市和国外引进人才的成功经验,在引进海外境外人才的过程中采取若干相应的对策。

1、顺应历史发展的大趋势,从封闭中走上开放的世界大舞台。

从历史脉络土看,由闭关锁国到改革开放,是人类社会和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必经趋势。封闭只能导致落后,任何国家和地区概莫能外。一些国内外学者认为,人类文明的更替,是一个由东向西,再由西向东的圆周运动。由东向西,到达最西边的美国之后,又将会返回东方的中国,中华民族将在世界舞台上扮演主导的角色。一些有识之士还预言,21世纪是太平洋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大陆、台湾、港澳地区的经济技术合作势在必行。因此,我们的眼光要瞄准这个人类文明发展和世界进步的大趋势,并制定相应的引进海外境外人才的对策。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湖南今后的任务是要进一步打开省门,真正做到对外开放,对内搞活,同时要大胆吸收世界一切先进文明成果和引进国外智力,积极引进海外境外的技术、资金、人才和管理方法,只有这样,湖南走上振兴之路,是指日可待的。

2、借鉴国外争夺人才的经验,采取多种形式引进海外境外人才。

 在世界性的人才争夺格局中,在争夺人才和吸引海外人才回归的一些方法和经验,是值得我们重视和借鉴的。美国之所以能在独立后的200多年中,由一个臣服于英国的殖民地一跃成为世界强国。一条重要的原因就是人才政策的高明。美国争夺世界各国人才的主要途径和手段有四个:一是以相对优厚的条件大量吸收海外移民;二是提供高校奖学金和其他奖金吸引海外优秀青年人才;三是利用高工资、高职位、高生活水平网罗高级专门人才;四是利用政治动乱抢夺各类可用之才。据统计,1949年至1969年,发展中国家有50多万高素质的专门人才流往美国,他们中有50%来自亚洲。  

亚洲一些国家吸引海外人才回归的成功作法,对我们来说也是可以借鉴的。他们的主要作法是:(1)建立海外科技人才档案;(2)通过多种途径,直接在海外招揽外流人才回乡服务,并给他们提供施展才干的舞台和适宜的环境;(3)创办科学园区,吸引海外人才发展高新技术产业;(4)对海外回归人才实行来去自由的开放政策。

3、放活用活政策,为来湖南工作的海外境外人才创造一个争得来、留得住、用得上的良好环境。

为了鼓励和吸引出国留国人员。外省市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取得博士学位的专业技术人才和我省紧缺、急需的其他人才来湖南工作。省政府199310月曾制定了《关于引进人才来湖南工作的若干规定》,现在的任务是具体落实,从一件件实事做起,为引进的人才,特别是从海外境外引进的人才提供较为适宜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做到争得来、留得住、用得上。

4、以博大的胸怀聚集天下英才,在三湘大地再创辉煌。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有两个值得称道的湖南人,曾凝聚全国最优秀的人才,干下了惊天动地的大事业。一个是曾国藩,另一个是毛泽东。在他们周围聚集了一批批文韬武略、经天纬地的旷世奇才。

人才是事业之本,振兴湖南的关键是人才。囿于任人唯亲,论资排辈、求全责备、平衡照顾、庸者多福,或乐于搞“武大郎开店”,容不得高于自己、强于自己的人才,是不可能干出大事业的。在未来的竞争中,湖南要立于不败之地,就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广开进贤之路,用新时期的用人观念、用人标准、用人方法,公道正派地选贤任能,大胆地起用坚持改革开放并被群众公认有政绩的人才。作为身居高位的领导者,要有礼贤下士的气度和广纳八方俊彥、博采天下英才的胸怀,敢于起用有胆识、有棱角、有潜力、有作用的开拓型人才。只要你有真才实学,能成就事业,不管是国内还是海外境外的,是湖南人还是外省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都量才录用。这样,湖南的振兴才有希望。

 (本文原载《人事与人才》1989/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