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总体战略谋划

(2025-01-25 15:26:47)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总体战略谋划

  

(湖南省人民政府经济研究信息中心,长沙,410011)

 

摘要:战略是长远方略,是对全局的运筹和谋划。本文作者20109月首次提出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命题和比较完整的构想,已先后发表相关文章6篇。本文概述了建设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自然地理条件、时代呼唤、现实需要、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通过对洞庭湖与鄱阳湖比较研究,说明洞庭湖与鄱阳湖一样能够上升为国家级区域发展战略。湖南湖北协调配合,一定能够把洞庭湖建设成为世界上最有特色的生态经济示范区。还预言:洞庭湖还会成为中国第一大淡水湖,湖南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关键词:洞庭湖  生态经济区  总体战略  对策谋划

战略是长远方略,是对全局的运筹和谋划,是指重大的、带全局性或决定全局的谋划。没有长远打算而应付眼前的谋划,不是战略谋划。20109月本文作者首次提出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命题和比较完整的构想,文章先后在《新湘评论》2011年第7期和《武陵学刊》2011年第3期公开发表。《洞庭湖生态经济示范区设想》、《洞庭湖生态经济圈建设要有新思路大举措》、《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总体设想》等三篇论文在洞庭湖区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会、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举办的第一、第二、第三届洞庭湖发展论坛征文活动中获一等奖。湖南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加快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20123月本人应邀参与了《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研制工作,并应约在湖南经视《天下洞庭》等大型节目和红网《岳麓讲堂》表述过自己的设想。201210月在湖南省人民政府经济研究信息中心主办的《对策研究报告》第39期刊发了《洞庭湖与鄱阳湖一样都能建成世界上最有特色的环境友好型生态经济示范区》。《环洞庭湖生态经济示范区设想》、《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总体设想》在第一届、第二届中国湖泊论坛交流受到好评。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湖南省人民政府2012124日在长沙联合举办第二届中国湖泊论坛,会前本文作者应邀为核心专家组成员参与了太湖、鄱阳湖、洞庭湖考察,并执笔撰写专家建议。现综述各篇之要点为《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总体战略谋划》。

一、洞庭湖具有建设生态经济区的自然地理条件

(一)洞庭湖是世界上水文情况最为复杂的湖泊之一,既是洪道型调蓄湖泊,也是一个沉沙池。

洞庭湖是以吴淞海拔高程2550米的平原湖泊水网地区为中心,由河湖港汊及冲积平原、环湖岗地、丘陵低山等组成的碟形盆地。洞庭湖是世界上水文情况最为复杂的湖泊之一,既是一个洪道型调蓄湖泊,也是一个沉沙池。1825年洞庭湖面积6000平方公里,湖泊容积约400亿立方米。由于入湖洪水带来的泥沙淤积使洞庭湖不断萎缩,湖泊面积和容积迅速缩小,1949年湖泊面积减为4350平方公里,容积减为293亿立方米。1995年湖泊面积为2625平方公里,相应容积为167亿立方米。三峡水库运用后,200910月枯水期城陵矶水位降到21.62米时,相应天然湖泊面积仅为537.84平方公里,1119日水位降至20.76米,洞庭湖蓄水量约为6亿立方米。

(二)洞庭湖是一个保国安民的湖,既是一块宝地,也是一块险地。

洞庭湖是调蓄长江洪水的主要湖泊,既是一块宝地,也是一块险地。洞庭湖和尾闾区地势低平,加上湖口洪水顶托,一遇大洪水极易形成严重的洪涝灾害。洞庭湖既是长江的“胃”,也是长江的“肾”,对调蓄长江洪水和调节长江中游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荆江河道泄洪能力包括向洞庭湖分洪只有6万多立方米/秒,加上临时分洪和防汛抢险,才能勉强抵御8万立方米/秒的洪峰。近800多年历史记载,荆江洪峰来量超过8万立方米/秒的有8次,其中1870年达到11万立方米/秒。万一荆江大堤决口,洪流将以十几米高的水头直泻江汉平原,这不仅是湖北湖南两省的毁灭性灾害,也将影响全国的经济大局。当长江上游的巨大洪峰从南津关冲向沙市时,如果荆南四口不能分流进入洞庭湖,其结果是江汉平原和武汉市尽成泽国。三峡水库运用后,若遇1954年型洪水,长江中下游地区需分蓄洪水约500亿立方米,城陵矶附近湖南湖北各分蓄160亿立方米。洞庭湖这个保国安民的湖,确实具有不可缺少的举足轻重作用。

(三)洞庭湖区历史悠久,早在距今八千年左右的新石器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了灿烂的农业文明。

澧县城头山遗址、八十垱8500年数万粒栽培稻谷、彭头山6500年左右的水稻田,提供了一件件有说服力的佐证。洞庭湖区土地肥沃,气候温和,物产丰富,光热水资源充沛,生物丰富多样,长期以来是我国农业生产发达地区之一,素有“湖广熟,天下足”的美誉,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棉油基地,也是湖南工业原料基地。

(四)构建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符合德国城市地理学家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学说。

朱翔教授与本文作者在1998年出版的《洞庭湖治理与开发》一书中,运用德国城市地理学家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学说,描述过洞庭湖区城镇空间体系模式。构建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符合中心地学说,能够形成以纯湖区为核心向外呈同心圆状环绕三个相对规则的正六边形,六边形的六个顶点按顺时针方向依次构成湖区主要增长极。洞庭湖区城镇空间体系模式见下图:

未标题-1

 

 

 

 

 

 

 

 

洞庭湖区城镇空间体系模式

二、建设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是时代的呼唤和现实的需要

(一)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过渡的转换时期呼唤新的经济社会形态。

人类文明经历了有限利用自然的农业文明时代和企图控制自然的工业文明时代,正大步迈入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文明时代。生态文明是人类摒弃了农业文明阶段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和工业文明阶段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反映了人类认识过程的大飞跃和价值观念的大转变,预示人类进入了一个崭新的生态文明时代。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要建设生态文明,在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起列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二)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需要开拓一条新的科学发展道路。

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两型社会建设是一个涉及产业发展、消费方式、文化定位、社区生活、日常行为的综合性极强的系统工程,不仅仅限于产业发展上的“节能减排治污”,它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目标是开拓一条全新的科学发展道路和经济社会形态,预示着发展方式、生活方式以及人文理念的一次革命。

(三)国际湿地保护需要洞庭湖这样的多种动植物繁衍生息的乐园作为试验示范区。

湿地被科学家称为“地球之肾”,具有无法替代的多种功能和价值,湿地所产生的效益在所有自然生态中是最高的。据美国科学家研究,每公顷湿地生态系统每年创造价值达4000美元至14000美元,分别是热带雨林和农田系统的27倍和45160倍。洞庭湖区是全国最大的淡水湿地,是全球最重要的湿地之一,国际湿地保护需要洞庭湖这样的多种动植物繁衍生息的乐园作为试验示范区。

(四)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深化发展,需要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作为重要支撑和腹地。

长株潭城市群作为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率先开展两型社会建设试点,是国家的重大战略布局。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统筹谋划试验区改革和发展,把长株潭城市群建设成为全国两型社会的示范区,是新时期赋予湖南的重大历史使命。长株潭城市群综合改革试验区试点专题是“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改革试验区深化发展需要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作为重要支撑和腹地。

(五)三峡水库的修建和成功运用,为洞庭湖大规模综合治理提供了良好条件和难得机遇。

三峡水库的修建和成功运用,标志着长江防洪“三阶段”发展战略目标已经基本实现,也为洞庭湖大规模综合治理提供了良好条件和难得机遇。三峡水库正常蓄水位175米,总库容393亿立方米,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水库运用后,荆江河段的水文、泥沙和航道条件发生了新变化,荆江河道向下涮深,入湖水沙锐减,湖口巳经下降。19911998年三峡水库启用前入湖年径流量为1888亿立方米,2004年三峡水库启用后入湖年径流量为1499亿立方米。三峡水库10月份蓄水后,11月荆江水位急速降低,湖水急速流入长江。只要三峡水库蓄水关闸,洞庭湖水位就很快降低。200810月蓄水到172.8米后,洞庭湖和湘江的水位急速降低,使湘江航道部分船只搁浅。洞庭湖出口城陵矶只有建设综合枢纽工程,才能关住一湖大水

()洞庭湖整治应当寻求长治久安的新对策新举措。

洞庭湖区最大的问题是水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水多、水少、水脏三个方面,水多则发洪涝,水少则引起干旱,水脏则引起污染。水污染引起的水环境退化和秋冬季缺水,已成为洞庭湖区当前突出的问题。因此,应当适时调整洞庭湖整治思路,寻求长治久安的新对策新举措。急需而且条件比较成熟的以及从长计议需要实施的重大工程有:(1)加速层山安全区建设,为分蓄城陵矶地区超额洪水提供有力保障;(2)从长江调弦口取水并疏竣华容河,解决华容县缺水问题;(3)南县沱江综合治理,包括上下口筑坝建闸;(4)血防灭螺与城镇防洪设施建设相结合,加快城乡血吸虫病防治力度;(5)堵支并流,扩展注滋口至松滋口和茅草街至太平口的航道;(6)在大通湖等低洼地带以及洞庭湖主航道区,深挖一批大型人工湖泊;(7)三峡水库运用后荆江河段发生的新变化,松滋口建闸的条件已基本具备;(8)开辟南北分洪道,从澧水尾闾开河道经注滋口到东洞庭湖;(9)三峡水库运行后清水冲涮使荆江河道下切,洞庭湖出口必须兴建城陵矶综合枢纽工程;(10)条件成熟的时候,在长江干流枝城到松滋大拐弯处的洋溪兴建都江堰式的无坝引水工程,有望收到江湖两利的奇效。

三、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一)规划范围。

洞庭湖盆地总面积约为20000平方公里,湖南部分17000平方公里,湖北部分3000平方公里。洞庭湖纯湖区面积18780平方公里,其中湖南15200平方公里,湖北3580平方公里。湖南、湖北两省联合提交的《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报告中涉及规划范围包括湖南岳阳、常德、益阳三市及望城区,湖北荆州市滨湖地区的相关县、市、区。

(二)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生态与经济社会发展为主线,以体制创新和科技进步为动力,转变发展方式,创新发展途径,践行文明、节约、绿色、低碳的发展模式,使洞庭湖区走向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统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良好、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的文明发展道路。

(三)基本原则。 

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从“人定胜天”转向“天人合一”,从与水争地转向主动退让与水和谐相处,保持湖区基本的生态过程和生命维持系统,实现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的持续协调发展。坚持“综合治理,治本为主,标本兼治”的总体方针和“南北兼顾,江湖两利,蓄泄兼筹,以泄为主”的工作方针,从湖区、四水和长江干流三个方面采取根治措施。坚持走山水同治、江湖同治的山江湖库综合治理新路子,上游加强水土保持,中游梯级建库拦洪,下游清淤、疏浚、固堤,努力做好除害、消灾、兴利工作。

(四)战略定位。 

战略是长远方略,是对全局的运筹和谋划,是指重大的带全局性或决定全局的谋划。战略具有方向的明确性、全局的协调性、客观的合理性、规划的超前性、现实的可行性,有利于避免全局性的失误和宏观指导上的失策。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目标是从国家战略全局和长远发展出发,改变盲目的掠夺性经营思想和短视行为,让生态文明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永续利用的条件。要积极探索淡水湖泊和湿地经济社会与生态协调发展新模式,为大江大湖区域经济综合开发提供示范作用。应着力构建安全可靠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旱涝无忧的水资源保障体系、清洁安全的能源供应体系、高效便捷的综合交通体系、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的生态产业体系。

(五)发展目标。  

边发展、边治理,全方位推进平安洞庭、生态洞庭、绿色洞庭、民生洞庭、和谐洞庭建设。把洞庭湖建设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区、城乡统筹发展示范区、两型社会建设示范区、世界最有特色生态经济示范区、世界著名风景生态城市群落和环洞庭湖国际性生态旅游区。在功能分区上,根据自然生态系统的不同特征和内在联系,将洞庭湖区划分为湖体核心保护区、滨湖控制开发带、环湖城市集约发展示范区,把洞庭湖区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繁衍生息之地。

(六)实施步骤。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顶层设计,应遵循科学性、前瞻性、系统性、可行性、区域性的原则,高起点大手笔,科学谋划,着重解决长远性、战略性、全局性的重大问题,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先易后难,先急后缓,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本次向国家申报的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的起止时限,近期可确定为20132020年,中长期展望到2030年及2050年以后。城陵矶湖口筑坝、堵支并流、扩展南北分洪道、修建长江至洞庭湖无坝引水工程等牵涉面较大的工程,可待条件和时机成熟时再提上议事目程。

国务院已于20091212日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己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洞庭湖与鄱阳湖一样都能建成世界上最有特色的生态经济示范区,国务院及国家有关部门势必将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纳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