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东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影响着不同的治国理政路径选择

(2024-12-26 17:05:18)

东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

影响着不同的治国理政路径选择

 

  

 

一、东方和西方是两大不同的文化体系

 马克思说过:“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历史之谜”。东西方治国理政模式各不相同之谜是什么?《全球通史》作者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在许多情况下一直存续至今的新思想和新制度,都是原先从欧亚大陆诸边缘地区发展起来的文明的产物”。斯氏还认为:“社会变革滞后于技术变革,一直是人类许多灾难的根源”。从地理和文化角度看,以地中海为界划分为东方和西方。古巴比伦、埃及、印度和中国属东方,东方一般以中国为代表;西方古代以希腊、罗马为代表,近现代以西欧和北美为代表。东方文化是偏重“合”的综合文化,西方文化是偏重“分”的分析文化。东西方两大不同的文化体系,有着两大类型思维方式,致使治国理政和法治道路的路径选择各不相同。

二、思维方式的差异本质上是文化差异的表现

从人类思维整体看,思维方式具有时代特点、区域特点、社会特点和民族特点。思维方式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思维方式的差异本质上是文化差异的表现。东方传统思维方式是社会、实用、经验三位一体的,注重人的伦理道德修养,追求社会秩序安定和谐,倡导集体主义;西方思维方式是本体、语言、逻辑三位一体的,倡导人文主义,主张个性解放,注重个体人格,倡导个人主义。动、变、争、斗是西方人思维的性格特征,哥伦布远航探险充满了殖民味和征服欲,郑和七下西洋为的是秉承皇帝旨意显耀大明威风。中国运动员在有网相隔的乒乓球、羽毛球、排球等竞技体育项目有优势,而在肉体激烈碰撞的足球、篮球、棒球等项目却技不如人。东方文化的发展如一人长跑,西方文化的发展如多人接力赛跑。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虽是三代师生关系,但在探索求知的某些问题上,既有继承性又有差异性,亚氏曽说“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东方和西方思维方式各有长处和短处,现代思维方式趋向东西互补。

   三、从神的世界到人的世界实现历史性大转换

有神,还是无神?神创造人,还是人创造神? 君权神授,还是权授于民?治国理政实践已实现从神的世界到人的世界历史性大转换。神的观念是原始社会自然神崇拜的产物,无神论者认为没有神,现代人借助航空航天器遨游苍穹也没看见天主和上帝。目前存在的一神教主要包括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印度锡克教。与一神教相对应的是多神教和泛神教,相信世界上不只一个神。西方无神论者通常只包括无宗教信仰者。伏尔泰有句名言:“如果上帝不存在,那就必须创造衪”。巴枯宁则改为:“如果上帝存在,那就必须抛弃祂”。尼采的名言是“一声断喝——上帝死了”。

四、中国从来没有出现凌驾于世俗政权之上的教会或教权

进入文明社会后,统治者把他们的权利说成是神授予的,把体现他们意志的法律说成是神授予的。由宗教领袖直接掌握神权,实行神权治理的国家或地区,神权法律就是教会法律。中国古代的神权是从属于奴隶制王权和封建皇权的,目的是使王权和皇权统治合法化。夏商周时期主要是“君受命于天”的神权思想,后来演变为“以德配天”的君权神授说和天人感应说。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喊出过“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仰天长啸,汉朝开国皇帝刘邦见到秦始皇仪仗时发出过“大丈夫当如是也”的仰天长叹,青年毛泽东发出过“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仰天长问,表达了底层人民向权贵挑战的壮志情怀和王者之气。中国从来没有出现凌驾于世俗政权之上的教会或教权,也没有发生过宗教战争。(2024122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